劉漢振

每年的3月至4月,印度10年級和12年級學生都會迎來結業考試的重大考驗,這兩場考試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決定著哪些人能夠有幸就讀高中和大學,并最終走上擺脫貧困的光明大道。每年印度的這兩場考試中頻頻爆出的各種作弊奇案,蔚為壯觀。套用一句我們熟悉的話來說:這是印度的國情決定的。
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過去20年間的高速經濟增長并沒有廣泛惠及其基礎設施,尤其是學?;A設施的建設。教育資源短缺、教師道德和訓練水平不足、僵化的應試教育體制等因素,使得作弊成為許多印度學生不得已而為之的公開行為。
私校的誘惑:教育資源匱乏
1968年以來,印度一直實行“10+2+3”的學制,其中的“10”對應8年小學加上2年初中教育,“2”對應2年的高中教育,“3”對應3年的本科教育。
根據印度在2009年頒布的《兒童免費義務教育權利法案》,印度兒童在8年級以前有權接受免費的義務教育,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基本不會留級,中間也無需參加任何重大考試。
印度的中小學校(1~10年級)里面,有大約80%屬于公立學校,實行免費教育。然而,由于公立學校基礎設施落后,教師水平不足,教師/學生比率低(通常是1/37左右),因此很多學生家長選擇送孩子上私立學校。從印度全國來看,目前大約有29%的1~10年級學生上私立學校,而在城市里,這個比率達到了50%。印度的私立學校通用英語教學,學費昂貴,但是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即使花多些錢也要把孩子送進私立學校。比較極端的例子是,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德拉巴的貧民窟里,竟然有65%的學生被父母送進了昂貴的私立學校。
相對于其龐大的人口而言,印度的大學數量顯得很少。近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目前有152所全國性大學,316所邦屬大學,以及191所私立大學。另外,印度還擁有33623所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
在印度,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教師缺勤率特別高。世界銀行在2004年針對印度教師缺勤情況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印度教師的平均缺勤率高達25%,有些地區這一數字高達37.8%。這意味著,在正常的課堂時間,有超過1/4的印度教師并沒有在自己的崗位上進行教學活動,許多學生處于“放養”狀態。這種狀況使得學生們很難在課堂上學習和鞏固知識,更難以在競爭激烈的考場上拿出真正的實力來。
考試的困境:升學通道狹窄
在10年級和12年級結束時,印度學生們分別需要參加一次重大的結業考試。其中,10年級結業考試相當于中國的初中畢業會考,12年級結業考試相當于中國的高中畢業會考。
在印度全國范圍內,10年級和12年級結業考試主要由兩個不同的機構舉辦,它們分別是“中央中等教育委員會”(CBSE)和“印度學業證書考試委員會”(CISCE)。這兩個考試機構各成體系,面向各自管轄的學校舉辦全國性的結業考試。
中央中等教育委員會舉辦的考試稱為“全印中學證書考試”(AISSCE),其中的10年級結業考試在每年3月舉行,12年級結業考試在每年4月舉行。而印度學業證書考試委員會舉辦的考試稱為“印度學業證書考試”,只舉辦10年級結業考試,在每年2~3月舉行。
除去兩個全國性的考試機構舉行的結業考試,印度的哈里亞納邦、中央邦、古吉拉特邦以及拉賈斯坦邦等一些邦都會在每年3月舉行各自的12年級結業考試。
10年級和12年級結業考試就像兩條并列河流上的獨木橋,印度的學生們要想走進大學的校門,除了擠過這兩條獨木橋之外,別無他路。
然而,12年級結業考試并不等于大學入學考試。在12年級結業考試中,文理科學生都必須參加5門用英語進行的考試,只有平均分達到75分以上的才有希望進入大學;如果想進入名牌大學,平均分必須達到90分以上。在每年的12年級考試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印度高中畢業生能夠獲得就讀大學的資格。
印度的大學具有較高的自治權,可以自主組織命題和考試。全國性大學的入學考試由中央中等教育委員會主考,各邦大學的入學考試由各邦大學主考。因此,每年4月,印度的考生們在12年級結業考試結束后,還要根據個人志向,參加“工程學入學考試”(EEEI)、“管理水平考試”(MAT)、“通識水平考試”、“聯合入學考試”(JEE)、“醫學入學考試”(MEE)以及各個大學自行組織的入學考試,然后方能根據成績擇優錄取。

求學的迷惘:學生壓力巨大
對于印度這樣一個擁有12.6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高等教育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里都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通過考試淘汰不夠優秀的學生,雖然殘酷卻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每年,印度大約有一千萬名學生參加12年級結業考試(這一數字和我國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數相當),但最后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能夠如愿進入大學,遠遠低于我國的75%。
可想而知,印度學子的學業壓力之大不會亞于我國的學子。為了在層層的選拔之中脫穎而出,許多印度學生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學習,奔波于各種校外輔導機構之間,訴諸于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為的就是在每年3~4月舉行的12年級結業考試以及隨后舉行的大學入學考試中拿到更好的分數。
除了學業壓力造成的精神緊張之外,惡劣的氣候條件也考驗著印度的學子們。每年3~5月舉行的結業考試和大學入學考試,適逢印度最熱的季節,學生們頂著熱浪在學校和輔導機構之間奔波,體力和意志力都受到嚴峻的考驗。
此外,對于想從事工程師、建筑師、醫師等職業的理工科學生而言,在完成12年級結業考試之后、參加具體大學的入學考試之前,他們還需要通過全國統一的工程師、建筑師和醫師考試。為此,他們需要參加相應的補習班,并為每一門課支付多達數千美元的補習費。
考上理想的大學、畢業后覓得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是許多印度學子孜孜以求的目標,為此,他們在生理、心理和物質上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一些學生甚至不堪重壓,走向了自殺的不歸路。據統計,在2000年考季,印度有1900名考生自殺;2001年,這一數字超過2000;2006年,這一數字達到5857,平均每天發生16起考生自殺案件。
考場的腐?。鹤鞅组L期公開
在巨大的挑戰面前,有的考生選擇自殺逃避,有的學生、家長甚至老師則選擇了作弊。在印度,每年的考試季都會涌現出各種作弊丑聞,其手段之惡劣和愚蠢甚至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在每年的3月到4月,翻開印度的報紙,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新德里一所中學的女校長和兩名教師在10年級數學結業考試開考前45分鐘偷走了7份考卷,遭到舉報和逮捕,并被判處14天監禁;奧里薩邦幾所法學院的二年級學生因為學校禁止他們“按例”在法律考試上作弊,集結起來封鎖了本地的一條高速公路表示抗議;在全印度醫學院入學考試的前一天,印度新德里的警察沖進了當地一所醫學院的一間教室,逮捕了正在匆忙趕做買來的試題的13名學生……
關于作弊的新聞在印度不絕如縷,但是最近兩年,印度比哈爾邦的幾樁作弊丑聞,將該邦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比哈爾邦是印度最大的邦之一,人口超過一億,但是經濟發展水平在印度排名位于倒數之列,基礎教學設施和資源嚴重不足,因此該邦也被稱作“印度最落后的邦”,作弊現象最為猖獗。
2013年3月,一段視頻顯示,比哈爾邦一所中學的10年級結業考試考場上,學生交頭接耳、亂傳紙條,100多名家長爬樓翻窗戶給孩子傳遞答案,甚至還有家長將寫有考題答案的紙折成飛機扔進考場,最后,印度考試部門將1600名考生逐出考場,100多名幫忙作弊的考生家長也被警方逮捕。今年3月,一些網絡圖片顯示,比哈爾邦的10年級結業考試考場外,考生家長們化身“蜘蛛俠”,爬樓翻窗戶給孩子遞答案,最后400多名考生被取消考試資格,大約20名學生家長被暫時拘留。

今年3月,比哈爾邦的10年級結業考試考場外,考生家長們化身“ 蜘蛛俠”,爬樓翻窗戶給孩子遞答案
《今日印度》雜志網站記者拉赫瑪尼說,10年級結業考試在比哈爾邦是一個“大事件”,每年的情況都差不多,考生的家長和朋友在考試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拉赫瑪尼表示自己參加的1996年的考試,是過去幾十年間唯一沒有發生大規模作弊的一次。當年考試的通過率只有12%,而作弊猖獗的其他年份,考試通過率達到60%~70%。
針對比哈爾邦的作弊問題,許多印度網友紛紛表示該邦“拖了印度的后腿”,“毀了印度的形象”。
為了打擊猖獗的作弊之風,印度當局絞盡腦汁。他們在每年的10年級和12年級結業考試的考場上部署了大量的監考人員,甚至組成飛行隊巡視,一些考場為了避免考題泄露,選擇在考前1個小時才在考場外直接印刷試卷。
但是,在薄弱的教學基礎設施、師資和異常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前,印度當局的這些措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而且,如此猖獗且公開化的作弊行為,讓人聯想起長期以來印度禁而不止的強奸案。那些違紀犯法者的行為背后似乎隱藏著這樣的邏輯:現實環境如此,他們“有權”公開違法亂紀。
如此看來,印度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除了物質文明的建設之外,普及法律精神和提高道德水平的工作同樣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