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慧
(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系,貴州 都勻558022)
高職語文職業能力培養的目的只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促進培養學生的個性,并開闊其自身的視野。高職語文教學所涉及到的內容十分廣泛,有語言、思想、哲學以及文化等等,教師在教學期間應該滿足學生個性的需求,發掘其對語文某方面理解能力的優勢,從而促進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第二,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理解,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對聽、說、讀、寫的訓練來加以實現,這樣不僅有助于豐富學生語言文化,還可以增強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自身素養。第三,通過職業能力的培養來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教師將語文文化傳授給學生,使其對人文、歷史、科學有了系統性的了解,從而培養出一名具有科學品質的現代化人才。
語文職業能力就是將語文知識應用在社會、生活中的一種能力,換言之也是一種溝通交流的能力,語文職業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傳遞信息的能力、對不同語文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通過語言實現目標的能力。培養高職語文職業能力可以促進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而溝通交流的能力正是目前社會正常交往的重要因素,教育領域的研究者都將溝通交流能力作為衡量學生綜合能力的要素,由此不難推斷,語文職業能力也已經成為工作單位選擇人才的一大指標。高職語文中對職業能力的培養就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確保其可以正確面對未來的社會競爭以及市場挑戰。
高職語文這一門教學科目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可謂是一門綜合性課程,而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課程上應將其劃分成三個環節,分別是:必修環節、指定選修環節以及任意選修環節,必修環節主要培養高職學生對職業相關信息收集的能力,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認知社會和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指定選修環節主要通過構建一個職業環境來培養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任意選修環節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和人文素養。三個環節環環相扣,不僅彰顯了靈活性與原則性的有效結合,更能滿足高職院校在培養職業能力體系的基本要求。
為了提高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效率,應該加強自身建設,對其課程體系進行全方面的分析,將學生語文職業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大力發展學生職業實踐能力,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課程體系的建設,第一,創建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相關課程,學生良好的職業能力不僅需要寬闊的知識視野以及出色的語感,更需要具有構建語言知識框架的能力,而這些內容是無法只通過高職語文課堂來獲得的,所以創建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相關課程是志在必行的。第二,構建培養學生漢語職業能力的相關課程,比如說口才與演講課程、應用閱讀課程以及寫作理解課程等等。第三,構建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實踐課程,這一環節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是一項需要經過長期積累的過程。
高職語文職業能力培養體系包含教學機制和評價機制,評價機制是針對教學內容開展的,通過審視語文職業能力培養階段,尋找出不足之處,并及時糾正完善,大多數評價機制的要求都依照于課本內容,只有這樣教學機制與評價機制才能共同發展。建立評價機制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加以實現,首先,構建起高職學生的個人檔案,讓教師對學生的特點有更好的了解,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評價標準,有助于高職學生對語文職業能力產生興趣。其次,構建評價功能的轉換機制,注重發展性的評價方針,通過分析個體之間的差異,制定出質性指標。最后就是完善評價機制,使其達到滿足課程發展需求的目標。
高職語文教育是保證學生專業知識得到提升的基礎上,突出實際性與技術性,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所使用的語文課本也應該完美的體現這一點,以培養職業能力為重點,在保證理論知識深度的前提下,大力發展高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是根據科學統計,全國一共有超過五十本的高職語文教材,教學內容大多數是文化欣賞、語言表達等眾多能力的一個方面,不能滿足高職語文全面發展職業能力的要求,理論知識過于繁重,高職教學的特點沒有得到有效的體現。
根據調查發現,眾多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與對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存在脫離的現象,舉例而言,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過于歷史化、教育化,歷史化指教學內容往往偏重于經典,對現代化技術不夠重視,教育化高職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往往是通過“填鴨子”的方式獲取的,即學生沒有通過自身實際操作來提升自身能力,更不用談對職業能力的培養了。而且學校為了保證教學體系的完整和鞏固,在使用教學設備方面上沒有突破與創新,這與培養職業能力應具備的靈活性背道而馳。
只有適宜的教訓模式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如何根據語文教學優點以及特征制定教學形式與內容也是目前眾多學者熱議的話題。高職院校應該通過考察、開展講座、調研等形式來獲取適宜的教學模式,考察主要指帶領同學參加實地考察活動,讓高職學生對我國未來的市場經濟發展趨勢有一個大體的輪廓,從而促使產生對職業能力培養課程的興趣,以便于高職學校根據學生興趣選出最適宜的教學模式。開展講座的形式能夠最直接的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其自身的知識面,以便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為高職院校選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家打下夯實的基礎。
建立培養職業能力相應的管理部門,以便在第一時間內針對目前的培養情況采取改進措施,管理部門主要包括職能部門與領導部門,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制定職業能力培養課程的基本計劃,聯系相關的高職語文教學基地,并監管教師的工作質量。領導部門主要是協助學生開展職業能力的培養工作,以便提升高職院校的工作效率。
高職教育對人才的培養隨著我國市場結構的不斷推進,也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針對學生的職業能力方面。教師在教學期間必須保證積極樂觀的態度,學校則應該采取眾多有效的實施策略,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本篇論文主要從高職語文職業能力培養的目的及其重要性、高職語文中培養職業能力的策略展開論述。
[1]李自慶.高職語文教學應強化職業能力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4.
[2]何海翔.基于職業漢語能力的高職人才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4.
[3]李俊芳.淺談新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