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 寧
(朝陽市環境科學研究院,遼寧 朝陽 122000)
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交通量猛增,對道路的需求不斷增加。橋梁建設改變了城市發展的新格局,緩解了城市交通。橋梁施工帶來的影響受到人們的關注,以某跨河橋梁為例,全面分析橋梁施工廢水對周圍水環境的影響,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橋梁在施工過程中對地表水環境會產生一定影響,其影響主要表現在橋梁施工過程中的油料污染、棄渣污染、料場及混凝土拌和場的生產廢水等。
跨河橋梁主橋上部結構一般為工廠加工好,運至施工現場進行組裝,在嚴格的施工管理,控制好個工藝流程,禁止將建筑材料等雜物灑落水中的情況下,不會對河流水質造成明顯影響。
針對橋梁建設地點大凌河水流量不大,在橋梁下部結構施工期間可以通過上游第四道橡膠壩將上游來水攔截,形成無水河道,進行不涉水作業,合理安排水中墩的施工時段,保證橋梁下部結構施工期間能夠實現不涉水作業。從而降低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對大凌河地表水環境造成的影響程度。
橋梁的下部結構施工會對水環境產生一定影響,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主橋索塔基礎施工,索塔基礎施工的流程為:①定位;②鉆孔樁施工;③承臺施工。
鉆孔工序產生的渣土要采用泥漿沉淀池處理,避免直接排入河流水域內對其造成影響。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對水體的影響只是暫時的,隨著施工的結束,該影響將自動消失。而在橋梁施工結束后,只要及時清運雜物,對大凌河河道進行清淤,就能保證水流暢通,水環境受到的影響較小。根據國內的環境影響評價和施工期環境監測經驗,一般在水下構筑物周圍50m范圍內的水體中懸浮物將有較為顯著的增加,約2000mg/L左右,隨著距離的增大,這一影響將逐漸減小并恢復到河流的本底狀況,預計影響范圍將局限在橋址上下游1000m以內,隨著施工的結束,這一影響將很快消失。
鉆孔灌注樁基礎施工的鉆孔泥漿一般由水、粘土和添加劑按適當配合比配置而成。添加劑一般有:CMC、FCI、硝基腐殖碳酸鈉(簡稱煤堿劑)、碳酸鈉、PHP、重晶石細粉以及紙漿、干鋸末、石棉等纖維物質。鉆孔灌注樁施工對水體影響最大的潛在污染物是鉆渣,即泥漿排放,灌樁出漿排入沉砂池進行土石的沉淀,沉淀后的泥漿循環利用,沉淀下來的土石即為鉆渣需要定期清理。
大橋施工出渣量很大,若處置不當會造成施工下游河道的淤塞及水質降低,因此必須嚴格按照交通部有關規范規定,將鉆渣運出河區存放并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存放地點必須與當地環保局、水利局等有關部門協商選址。運送存放過程必須有環保人員監督,不允許隨意丟棄鉆渣,以便最大限度地保護下游水體水質,防止鉆渣堆棄對防洪的不利影響。
砂石料分選過程中的洗料廢水除含有大量泥沙外,不再含有其他有毒有害成分。若此類廢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入附近水體,將會使附近水體SS含量急劇增高,因此,對于料場在砂石料分選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必需經過沉淀處理,嚴禁隨意排放。
混凝土拌和場的生產廢水主要來源于混凝土轉筒和料罐的沖洗,廢水排放具有懸浮物濃度高、水量小、間歇集中排放等特點。據有關資料,每個混凝土轉筒和料罐沖洗污水量約為0.5m3/次,廢水中懸浮物濃度約5000mg/L,此部分污水須經過沉淀等處理,嚴禁隨意排放。
除此之外,施工場地、施工駐地及拌和場(預制場)等地的生活垃圾如不進行妥善處置,也會導致水體污染。因此,對這些固體廢棄物,必須集中收集后送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
針對廢水的臨時性、流動性的特點,施工過程中常用的廢水處理方法主要有:自然沉淀法、自然干化法、絮凝沉淀法、機械脫水以及成套污水處理設備處理法等。
砂石料分選產生洗料廢水除含有大量泥沙外,不再含有其他有毒有害成分。建議對洗料廢水均采取循環利用方式,料場四周開挖邊溝,在一角設置深坑作為沉淀池,生產廢水經沉淀處理后循環利用,泥沙沉淀在沉淀池中作為回填料,上清液循環利用,減少了供水成本、節約了水資源,而且減少了料坑回填費用。
混凝土沖洗廢水采用自然沉降法去除砂礫,用中和劑將pH值調節至中性,廢水嚴禁排放入沿線河流水體。
含油污水的防治措施主要從治理和管理兩方面考慮,對于殘油、廢油進行分類存放,雜質較少的出售給煉油廠,雜質較多的作為助燃燃料進行焚燒垃圾,采用機械離心式油水分離器對油污水進行處理;管理方面要求橋梁施工嚴禁漏油、化學品灑落水體,要求施工產生泥渣不得棄入河道或河灘,廢油、廢瀝青和其他固體廢物應遠離河道300m,要求設置蓬蓋并及時清運至專門的倉庫或堆放場所,要求在兩岸的施工范圍內分別建設雨水導流渠和過濾沉淀池并做到文明施工。
大橋基礎施工過程中產生的鉆渣禁止棄入河道,經收集處理流程處理后,運至營口垃圾填埋場處置。大橋下部結構的施工尤其是基礎施工應在非汛期完成。橋梁方案應征求水利部門意見,并提出確保現狀河道及排水系統暢通的工程措施。在大橋施工現場,設泥漿池和沉淀池及泥漿運輸車做為鉆孔灌注樁和地下排水管道施工時的廢漿處理設備。文明安全施工,加強環境管理,避免對河道堤壩等防護設施產生破壞影響。禁止將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拋入水體。對于生活垃圾、施工垃圾、維修垃圾,按要求組織回收、分類、貯藏和處理。施工營地設置垃圾桶,垃圾集中堆放,并聯系當地環衛部門定時清運,建設單位對此進行監督。施工后應注意施工現場的清理,避免廢物料進入水體。加強管理,特別是施工便道、施工棧橋的管理,避免出現施工車輛發生事故的情況,造成對水體的污染。
建議對排出的污水加強監管措施,定期對水質予以監測化驗,在每個施工工作面排水口修建污水處理工程,對不合格的污水需處理后再予以排放,以免造成地下水體或地表水體的污染。
工程排出的棄渣堆積,日曬雨淋長久會對地下水水質和地表水水質產生不良影響。施工中應對棄渣妥善處理,選擇合適的場地集中堆放,堆積于平緩地帶的棄渣做好邊部的堆砌工作,并應盡快推平后復墾。
[1]楊志義.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對生態環境的重要影響[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9).
[2]趙朝祥.水利工程施工對環境影響淺析[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