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
【摘要】本文以圣誕節為例,通過比較東西方圣誕節慶祝方式的不同,探討西方文化的本土化改造問題,對如何更理性地借鑒西方文化,促進東西方文化交融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本土化改造 西方文化意識 扭曲 圣誕節
一、圣誕節的中國現象
英語學科中滲透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意識,使得現在的年青人對西方節日更了解與崇尚,忘卻了中國的傳統節日,顛覆了中國人學英語的本質。
西方節日在中國越來越盛行,以比較突出的圣誕節為例,每到平安夜前夕,到處都能聽到圣誕歌聲,也能看到圣誕老人的畫像,還有很多人到商場購物。實質上圣誕節是基督教為慶祝耶穌誕生的節日,基督教在西方很多國家處于國教或者等同于國教的地位,對西方文化影響很大,圣誕節就是一種屬于世界的宗教文化。現在的圣誕節,不僅成為了基督徒喜歡的節日,也是所有人喜歡的節日。
當下,西方節日圣誕節已經全面走入了中國人的生活,中西方文化開始融合,同時促進了中國的經濟消費,也使中國人不斷學習國外先進之處,走向國際化。
從圣誕節的慶祝方式來看,完全是中國式圣誕節。全球化的浪潮使圣誕節落地中國,但國人對圣誕節除了新鮮和好奇,也不可避免地帶著些許盲目。于是,圣誕節就成了年輕人的狂歡節;商家的銷售節;單位的公關節。
二、透過現象看本質,圣誕節的本土化改造是一種異化
長期以來,人們已經對春節等傳統節日的內涵并沒有隨著時代得更迭而注入新的內容,不能滿足人們,尤其是青年人的文化審美需求。而圣誕節則是全新的節日形式,自然能引起和滿足人們的求新、求變的心理。喜過洋節既是時尚,更是一種文化現象,它體現著中西文化交融下的文化選擇和價值追求。此外,崇洋心里是年輕人選擇圣誕節的原因。
西方國家的圣誕節并沒有大型的派對和舞會,因為在西方傳統里,圣誕節是一個與家人團圓的日子,就像中國的春節。一家人會聚在一起,享用一頓大餐,然后在圣誕樹下拆開禮物,然后一起去教堂。
中國的節日遵循的是自然節氣,以家庭為準形成閉合空間;西方節日就屬于大社會的東西,超出家庭范圍。隨著中國社會的城市化,這種以“洋節”作為人際聚合方式的交際應越來越流行。究其本質:以圣誕節為借口的文化盛宴。國人在西方的意識形態(自由主義)、生活方式、消費方式上的載體,確切地說是賦予文化意義的載體,圣誕節正好充當了這一角色。
圣誕節是西方文化元素的集合體。當國人以圣誕節作為趨向西方生活方式的載體時,圣誕節的宗教意味(內容)被抽離,此外的各種文化元素(形式)被留取,并被無限放大。也就是說,圣誕節完成了一次本土化的改造——異化。圣誕節不再是圣誕節,而是國人以圣誕之名所擁享的文化盛宴。
換個角度來說,中國人過圣誕節也是對自己生活方式的改造和豐富,外國人是“圣誕樹下吃火雞,平安夜里開舞會”,中國人則是“圣誕樹下吃餃子,平安夜里逛大街”。傳統文化中的春節炮竹聲中吃餃子的生活方式在圣誕節的影響下,又增加了在圣誕樹下吃餃子的異域風味。
三、交流與融通:從形式化改造走向文化交融
在中國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互動過程中,中國人逐漸地培育出了對待外來文化的一種相當開放的民族文化心理。對西方文化采取一種相當開放的立場,是獲得本土文化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與權利的一個必要條件。逐漸學會把西方文化中那些具有全人類共享性、繼承性、融合性的先進文明成果與西方文化中的消極面加以區分,分別對待,而不是一概排斥。
西方節日、西方文化的介入,給中國帶來更多的新變化。促進了作為文化載體的人由傳統人向現代人的轉變。人們頻繁地與外國企業、三資企業打交道,大量接觸外國人士和外國的精神產品,因此不斷地受到外來西方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強化了競爭觀念、時間觀念、效率觀念、商品意識、服務意識和效益意識。
在文化媒介化所產生的遠距作用下,中國的本土文化顯然也已被深深地打上了全球化的印記,并出現前現代文化、現代文化、后現代文化等多元、異質文化并存的格局。西方現代思潮對中國文學,尤其對當代文學的影響與滲透是全方位、多層次、無處不在的。伴隨引進發達國家的設備、科技和管理方法的同時,西方文化也涌進中國來,首先接受它的便是當代中國青年。其他,在各種習俗方面,西方文化也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禮儀習俗,消費習俗,飲食習俗,居住習俗,婚喪習俗等都產生了根本改變。在跨文化交流中,我們既要吸收外來文化中一切有利于我國經濟文化健康發展并能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元素,洋為中用,也要保持頭腦清醒,盡量限制外來文化的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節日是文化的一個方面,文化只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個方面。西方圣誕節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慢慢進入中國人的生活,中國的中青年人群在接受圣誕節的同時,將其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中國人在接受西方節日的同時,也沒有遺忘中國傳統節日和文化。中西方的節日文化互相滲透、相互融合,這是兩種文化緊跟時代潮流、永葆生命活力的一大福音,也是中國走向世界、走向國際的必需之路。
參考文獻:
[1]華哲.引進洋節莫異化[N].江蘇經濟報.2006(12).
[2]王丹.圣誕節,是一種什么情結?[N].金昌日報.2005(1).
[3]李士生.中國傳統文化散論[M].中國社會文獻出版社.2005.
[4]孫瑞梅,郭曉寧,高德新,崔杜琴.中西方節日文化淵源[M].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