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小天 吳雙桐



用瞳孔和鏡頭觀察世界
當我詢問印小天是什么讓他拿起相機去拍攝的時候,他有些靦腆。之后,他問我:難道每一件事情都必須有明確的意義或目的嗎?
看到便有了拍攝的沖動
這個世界中,有許多東西,我們并不知曉它為什么會讓我們感動,讓我們心悸,但我們就是感動了、心悸了,這就足夠了。其實,對于印小天,他更喜歡那種不可言說的拍攝狀態。“一個東西我看到了,突然就有拍攝它的沖動,然后我就拍了?!边@看似簡單的回答,似乎有著一種類似于哲學的神秘感,許多東西不可言說,但卻讓他突然之間感動,于是就有了記錄的沖動和行動。當然這種行為并不是盲目的,很多關于攝影中應該思考和關注的問題,印小天都是在拍戲的過程中一點點積累起來的,他堅信藝術都是想通的。
從演戲中學習攝影技巧
作為演員的印小天,在工作的時候,最關注的是如何更好地詮釋劇情中的人物。但隨著時間的積累,通過觀看拍攝完成的畫面,他發現,導演和攝影師所拍攝的鏡頭,都會利用特殊的鏡頭語言,進一步對他所詮釋的人物進行加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圈快門組合,都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
俯拍是一種,仰拍則又是一種,正確的角度能更好地反映人物的心情。比如在演繹一個落魄的人的時候,俯拍更容易給觀眾一種心理暗示。而對于一個春風得意的人,仰拍則更能表現他當時的愉悅心情。此外,他還發現不同的景深也會帶給人不同的視覺體驗。在人物對話時,可以通過對話人物的不同,變化對焦點和前后景的位置,觀眾就可以跟著導演的思路將注意力集中到不同的對話者身上。發現了這些,作為演員的印小天,懂得了如何跟著導演和攝像師的鏡頭手法進行走位,才能使畫面更為完美。而當印小天在生活中去拍攝自己所關注的事物時,這些通過演戲所得來的技巧也讓他在拍攝時更注重鏡頭表現力。
一張讓印小天流淚的照片
印象最為深刻的照片
當我問起讓印小天最為難忘的一張照片時,他講著講著竟然流下了眼淚。他從手機里找出了一張在迪拜的酒店里給媽媽拍攝的照片給我看。母親席地而坐,擺出了一個老一代人在旅游時拍攝紀念照的經典姿勢,她正在向拍攝自己的兒子幸福地微笑著。
照片讓我開始思考親情
如果從攝影技巧的角度來看,這種照片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對于印小天而言,卻有著極強的情感沖擊。他說:“在我看媽媽這張照片的瞬間,突然發現,她已經老了,而我已經長大”。照片讓他不由得思考、回憶,思考那些親情,回憶母親對自己的愛,以及那些稍縱即逝的快樂與幸福。
初次潛水攝影的失敗經歷
印小天是一個熱愛潛水的人,他說當從海岸慢慢進入深海,會看到五種以上海的顏色。最初的白沙灘,之后的珊瑚海,然后是沁人心脾的碧綠、湛藍,再后又是深藍、海藍,最終則是近乎于當年我們所使用的藍黑鋼筆水似的墨藍。還能在海洋中看到很多動物,珊瑚、鯊魚、無數不知名的銀色梭魚,還有“尼莫”呢!在說到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這條小丑魚的名字時,他似孩子般頑皮地笑了起來。
第一次潛水,印小天手中并沒有什么專業的潛水相機,只拿了一個柯達一次性膠片相機下水。一條近3米長的大鯊魚精彩的動作使他興奮不已,于是按下了快門,但最終洗出來的照片極度欠曝。這一次教訓,讓印小天印象深刻,也讓他開始意識到攝影器材的重要性。
對動物攝影情有獨鐘
失敗的拍攝經歷不僅讓印小天開始關注器材,對于自己喜歡的題材也更加明確。印小天告訴我他最喜歡動物攝影,特別是哺乳動物。那些動物的出生、成長、捕食、死亡都值得記錄和拍攝。小的時候他最向往成為《動物世界》里的攝影師,十八年如一日地拍攝一個獅群,從一只小獅子的出生直到它的后代死亡,觀察它們,記錄它們最真實的形態,然后思考著怎么把這種形態用自己的攝影語言表現出來,服從這些獅子的真實狀態,但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捕捉它們最真實的東西,最終用自己恩考和觀察后的結果,來表達它們的感受,表達它們最讓人感動的那一瞬間,那一定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說到這里時,印小天的臉上再次閃現出孩子般的執拗和激動。
解讀攝影與生活感悟
對于攝影,印小天很自信地說他擁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審美眼光,那是一種無法言說的、帶有先天性的、與生俱來的感受。一切的攝影樂趣都在于對自己內心的真實反映。
關注獨特的視角和感悟
印小天的骨子里有一種對戲劇天生的執著,他說在他剛剛開始接觸表演工作時,認為演員應該戲里戲外判若兩人。而隨著閱歷的增長,今天的他,則更認為人生如戲。每一個生活的瞬間,都應該如演戲時那樣,讓自己沉浸其中,并認真面對。演好生命中的每一分鐘,無論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是一種尊重、一種責任。在生活中,頓悟的那種感受似乎最為神秘而不可捉摸,但卻是最為直接且直指人心的。很多東西,我們無法用文字解說和界定,卻會在看到它的一瞬間而腎上腺素激增,產生各種各樣的感動和沖動。的確如此,在生活中,印小天不是一個為了攝影而攝影的人,他更關注的是那種瞬間會讓他感動,讓他產生拍攝沖動的東西。他透過鏡頭用自己的瞳孔去審視世界,但絕不是為了攝影才觀察生活。
在談話中我能感受到,對于攝影印小天更關注視角和感受,而不是器材。相同的場景,每個人都會用不同的視角去觀看,但他想記錄的視角是獨特、與眾不同、唯美且真誠的。談到一些大師級的作品,他認為這些照片在清晰度、色彩方面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卻捕捉到了那些清晰度、色彩都非常完美的照片所沒有捕捉到的瞬間,而且它們都在用自己的視覺語言去訴說,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大話與空談。他認為攝影更重要的是當精彩的瞬間發生時,他恰巧在那里,并拍攝了,而不是用什么樣的相機去拍攝了大家千萬次前往的地方。
與生俱來的藝術的審美
他說:“我是一個天生有藝術審美的人,我喜歡自己拍攝照片的構圖和角度?!彼矚g靜靜地觀察、思考,想象自己就在其中,然后尋找出自己的視角。從那些被他拍攝的物體中尋找智慧,曲線、光影、空間、角度、色彩、對比度、寬容度以及明暗,這些物理上的變化可以映射到他的心中,成為心靈情緒的印記然后凝固它的瞬間。
藝術都是相通的,印小天如是說。而攝影的價值在他看來,則是那種瞬間的精彩。這猶如音樂,直接用心靈的顫動滲入人心。當我們聽到與自己心靈契合的音樂時,就會響起一個回音。同樣,好的攝影作品也不需要通過炫技,只需用其內涵的東西讓人感受到那個瞬間即可。但這需要拍攝者的審美以及智慧,糅合那些簡單而復雜的靈感,讓每個人都能夠感動于那種瞬間,這就是攝影作品的靈魂。亦猶如拍戲,印小天希望在戲劇中表達自己的感受,應該說,無論是攝影還是拍戲,印小天都在追求一種狀態,那就是通過相機的底片或攝像師的鏡頭為自己和觀看者構建一個獨立于外部的,有著自己聲音的光影世界。
Q&A對話印小天
《攝影之友》:你最喜歡用什么樣的器材來定格影像呢?
印小天:我對攝影器材沒有嚴格的選擇標準,也不像大多數攝影愛好者,非要使用單反相機。相反,我更喜歡那種隨性而輕便的東西。拍戲的時候我會到處跑,就希望所有的裝備都是輕便的,包括電腦、手機和相機。其實,比起相機,我更喜歡用手機去拍攝,雖然手機的畫質和拍攝能力要弱一些,但它可以保證隨時隨地都在身邊,拿起來就可以拍攝。我相信,總有一天,有一種手機功能會非常強大,替代一切相機,讓人們更關注于攝影本身而不是器材。
《攝影之友》:你如何看待構圖規則和基本技巧?
印小天:其實對于構圖的規則和攝影的基本技巧我了解的不是很多。我認為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聲音,我拍攝東西就是我的,無論你從攝影理論的角度來看,它如何的不合規范,但它一定是獨特的,而非模仿的。每張照片都應該蘊含著拍攝者的感情,當我拿起相機的時候,透過鏡頭可以看到很多東西:悲傷、麻木、苦澀、笑臉、感動或溫柔。就像前面我說過的那樣,有些東西會強烈地吸引我去拍它,說不出來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