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白云凹陷原油氣洗作用

2015-04-24 05:57:40侯讀杰米巨磊何大雙施和生朱俊章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5年3期

陳 濤, 侯讀杰, 米巨磊, 何大雙, 施和生, 朱俊章

( 1.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能源學院,北京 100083; 2.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海相儲層演化與油氣富集機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3; 3.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 深圳分公司,廣東 廣州 510240 )

?

白云凹陷原油氣洗作用

陳 濤1,2, 侯讀杰1,2, 米巨磊1,2, 何大雙1,2, 施和生3, 朱俊章3

( 1.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能源學院,北京 100083; 2.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海相儲層演化與油氣富集機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3; 3.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 深圳分公司,廣東 廣州 510240 )

白云凹陷天然氣資源豐富,同時產出一定量輕質原油和凝析油.其天然氣成熟度高于原油的,具有油氣同源不同期、早油晚氣的特征,后期充注的天然氣對早期形成的油氣藏進行氣洗分餾改造,導致原油輕組分正構烷烴大量損失并形成次生凝析氣藏.基于全油氣相色譜數據,計算原油正構烷烴損失量,研究白云凹陷原油氣洗作用強度及成因.結果表明,研究區原油多具有氣洗分餾作用殘留油特征,原油氣洗作用主要發生在珠江組儲層,且東部流花—荔灣構造帶氣洗的廣度和強度大于北部番禺低隆起構造帶的;東區LH3構造正構烷烴損失量最大,達到90%以上;北部番禺低隆起構造帶氣洗程度差異較大,與該區斷裂發育程度及與油氣源距離有關.該結果為尋找富含輕質烷烴、貧芳烴的凝析油氣藏提供指導.

氣洗; 正構烷烴損失量; 蒸發分餾作用; 白云凹陷

0 引言

當油藏中早期形成或運移過程中形成的原油與后期注入的高成熟天然氣混合后,原油成分發生變化,輕質組分多溶解到氣相中,飽含原油輕質組分的天然氣繼續運移并在合適的條件下形成次生凝析氣藏,被稱為原油的氣洗作用.氣洗作用是相分餾作用的一種,在全球范圍內普遍發生,包括北美墨西哥灣、阿拉斯加近海、印尼近海及北海地區等,人們研究建立氣洗作用的理論模型.Silverman S R發現油氣藏在儲層壓力和溫度變化下發生相分離現象[1].Mcauliffe C D發現,即使沿同一路徑運移,原油在水溶液中和在氣溶液中運移所造成的分餾效應不同[2].Thompson K F M研究墨西哥灣盆地凝析氣藏成因,提出“蒸發分餾”理論[3-4],描述在封閉條件下單次混合相分餾過程,解釋非熱解成因凝析氣藏的形成機理.Larter S等對蒸發分餾理論和實驗做出補充[5].Krooss B M等將氣洗作用描述為“氣—液地質色層效應”,即運移中氣相流體與相對靜止的液相流體混合、平衡再分離的過程[6].Meulbroek P等拓展Thompson K F M的理論并提出“氣洗”概念,將它描述為在開放體系下持續混相分餾作用,其中蒸發分餾可視為一種限定條件下氣洗作用[7].Losh S等提出計算原油正構烷烴損失量Q的方法,并將Q作為定量評價氣洗作用強度的標準[8].也有人通過計算Q,對塔河、庫車坳陷和輪南低隆起等地區的氣洗作用進行定量研究[9-12].

白云凹陷是南海地區油氣重點勘探區塊.該凹陷天然氣藏屬于典型的晚期成藏類型,成藏時期晚于距今5 Ma,現今仍在成藏過程中[13],晚期形成的大量天然氣對早期充注的原油進行次生改造.關于白云凹陷氣洗作用的研究很少.通過原油氣洗作用研究,筆者分析白云凹陷氣洗作用成因及對油氣成藏的影響,探討不同構造帶氣洗作用強弱的原因,研究原油氣洗作用機理,為該地區油氣勘探提供參考.

1 地質概況

白云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南部坳陷帶,是珠二坳陷內一個次級構造單元,也是珠江口盆地古近紀最大的沉降及沉積中心,主要包括白云西洼、白云主洼、白云東洼3個次級洼陷(見圖1).地震及鉆井資料表明,白云凹陷新生界發育8組地層,主力烴源巖層發育在始新統文昌組、始新—漸新統恩平組和漸新統珠海組地層,其中文昌組和恩平組已進入高—過成熟階段,珠海組處于成熟階段.主要油氣儲層包括漸新統珠海組、新近系中新統珠江組及韓江組地層.

圖1 白云凹陷區域構造及原油取樣井位置

白云凹陷自古近系至今,主要經歷珠瓊運動二幕、南海運動和東沙運動3次大的構造運動.東沙運動發生于韓江組沉積末期,距今10~5 Ma,運動形成一系列NWW向以張扭性為主的正斷層,一方面使南海運動時期形成的斷裂再次活動,另一方面形成一系列位于T50以上地層的斷裂,對晚期油氣運移輸導具有重要意義.東沙運動時期,白云凹陷3套地層中烴源巖已進入成熟生烴階段,活動的斷裂對文昌、恩平和珠海組烴源巖的排烴和輸導具有重要作用,決定白云凹陷的油氣成藏與分布.

2 樣品與實驗

21個原油實驗樣品主要來自珠江組和珠海組地層,大部分為輕質原油.為確定原油中正構烷烴組成特征,開展全油氣相色譜(GC)分析,實驗儀器采用美國安捷倫科技公司制造的色譜儀(Agilent 7890A-GC).色譜柱為HP-PONA石英毛細柱(50.00 m×0.20 mm×0.50 μm);升溫程序:初溫35.0 ℃,恒溫5 min后,以3.0 ℃/min 速率升至70.0 ℃,以4.5 ℃/min速率升至300.0 ℃,恒溫35 min;采用FID檢測器,溫度為300.0 ℃;分流比為100∶1.

3 結果與討論

3.1 油氣地化特征

白云凹陷以天然氣藏為主,主要為濕氣藏,含少量干氣藏,氣藏中含有一定量的輕質原油和凝析油.該地區原油以輕質油和凝析油為主,w(Pr)/w(Ph)(姥鮫烷/植烷)多大于3.5,w(甾烷)/w(藿烷)小于0.46,w(DBT)/w(P)(二苯并噻吩/菲)小于0.26,w(C29)/w(C27重排甾烷)大于1,表現明顯的C29甾烷優勢(見表1),說明原油來源于氧化條件下陸源Ⅲ型有機質的輸入,主要來自恩平組烴源巖.

白云凹陷原油成熟度較高,難以根據一般甾萜烷類成熟度參數準確判斷,而芳烴可比飽和烴指示更寬的成熟度變化范圍,更好地確定原油成熟度.分別利用甲基菲比值F1(F1=(3-MP+2-MP)/(1-MP+9-MP+3-MP+2-MP),其中MP為甲基菲)和二苯并噻吩參數MDR(MDR=4-MDBT/1-MDBT,其中MDBT為甲基二苯并噻吩)作為成熟度參數,換算原油鏡質體反射率Ro1和Ro2,表示為

Ro1/%=2.598F1-0.274 9;

(1)

Ro2/%=0.073MDR+0.51.

(2)

該地區原油鏡質體反射率在0.7%~1.5%之間,不同構造帶差異較大,北部番禺低隆起原油成熟度大于東部流花—荔灣構造帶的(見表1).北部大部分地區原油鏡質體反射率在1.3%以上,成熟度高,與文昌組高熟油的混入有關;東部大部分地區原油鏡質體反射率在0.7%~1.1%之間,成熟度較低,與珠海組低熟油的混入有關.

白云凹陷天然氣組分以烴類氣體為主,甲烷占絕對優勢,天然氣干燥因數大部分在0.92~0.95之間,屬典型的濕氣藏,以來自于恩平組烴源巖的干酪根裂解氣為主,屬高—過成熟階段[14].天然氣成熟度遠大于原油的,具有油氣同源不同期、早油晚氣的特征,后期大量天然氣的充入對早期充注的原油改造作用明顯.

表1 白云凹陷原油地球化學參數

3.2 原油氣洗作用響應

Kissin Y指出,未發生次生改造的基態原油正構烷烴的摩爾分數的對數與其對應的碳原子數呈線性分布關系[15],即

lnyi=axi+lnA,

(3)

式中:yi為原油正構烷烴的摩爾分數;xi為i對應的正構烷烴的碳原子數,i≥10;a為斜率;A為歸一化因子.

經過氣洗作用改造的原油正構烷烴的摩爾分數的對數與碳原子數的分布曲線分為兩部分:高碳數正構烷烴部分曲線保持原有線性分布關系;由氣洗作用造成的損失導致低碳數正構烷烴部分線性曲線的偏離;兩者的轉折點xb稱為拐點.當i>b時,lnyi與xi呈線性分布,lnyi=axi+lnA;當i

白云凹陷原油中正構烷烴分布模式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正常基態原油,其正構烷烴的摩爾分數的對數與碳原子數呈線性關系;第二類是受氣洗作用改造的原油,其正構烷烴的摩爾分數的對數與碳原子數的關系曲線分為兩段,拐點前發生線性偏離,拐點后保持線性關系不變.白云凹陷東部流花—荔灣構造帶第二類原油較多,氣洗作用較普遍,絕大多數原油的正構烷烴分布曲線發生偏離(見圖2(b));北部番禺低隆起構造帶第一類原油較多,大多為正常或經歷輕微氣洗的原油(見圖2(a)).

圖2 白云凹陷原油正構烷烴分布Fig.2 Carbon number vs. the log of mole fraction for the n-alkanes in oils from Baiyun sag

圖3 白云凹陷原油石蠟度與芳香度關系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affinicity and aromaticity of crude oils in Baiyun sag

在復雜地質條件下,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能造成原油正構烷烴大量損失,但白云凹陷原油正構烷烴大量損失與生物降解及水洗作用無關,原因為:(1)一般受生物降解作用影響的原油的w(Pr)/w(nC17)值相對較高[16],但白云凹陷正構烷烴損失量較大的原油的w(Pr)/w(nC17)值較低,多小于0.83.(2)氣洗作用對于原油的改造是一個鏈烷烴貧化、芳烴富集的過程,使原油的芳香度(甲苯/正庚烷值)增加、石蠟度(w(正庚烷)/w(甲基環己烷)值)降低,是判斷原油受“蒸發分餾”作用的重要標志;而生物降解作用使正構烷烴、環烷烴及芳烴等全油烴組分整體損失.白云凹陷原油輕質組分中芳烴和環烷烴的含量相對豐富,普遍存在“蒸發分餾”特征(見圖3).(3)生物降解作用使原油中正構烷烴大量損失,在全烴氣相色譜圖上形成難以識別的復雜峰型;而白云凹陷受氣洗作用的原油的全烴氣相色譜圖完整,峰型易于識別(見圖4).(4)水洗與氣洗作用的區別在于前者可造成甲苯和環烷烴的大量損失[17].白云凹陷原油中苯系物含量豐富,正構烷烴大量損失的同時,環烷烴、菲、萘及二苯并噻吩相對富集,表明原油主要受氣洗作用影響.

3.3 氣洗作用

原油氣洗作用強度可以通過全油族組分變化進行定量評價,評價以正構烷烴為主.原油正構烷烴損失量計算模型見圖5.首先作出實測樣品中正構烷烴摩爾分數的對數與碳原子數的關系曲線;然后找出實測樣品曲線拐點的碳原子數,利用拐點后高碳數正構烷烴摩爾分數的對數與碳原子的線性關系,得出未經氣洗作用改造的原油中正構烷烴分布曲線,經歸一化處理得到未分餾樣品曲線;在碳原子數高于拐點的部分,兩條曲線之間存在固定的差值f,將實測樣品曲線所有碳數的摩爾分數的對數減去f后就得到轉換后的樣品曲線.未分餾樣品與轉換后樣品曲線之間正構烷烴質量分數的差值百分比即為原油正構烷烴損失量Q,表示為

Q=[ 1-∑M1xi/∑M0xi]×100%,

(4)

式中:M1xi為轉換后原油樣品正構烷烴的質量分數;M0xi為未分餾原油樣品正構烷烴的質量分數.

為了避免氣頂氣逸散及樣品處理等因素造成輕質正構烷烴組分損失,計算中不考慮C10以下范圍的烴類.

圖4 受氣洗的原油全烴色譜(以LH2井為例)Fig.4 Gas chromatogram of a gas-washed oil(sample is from well LH2)

圖5 正構烷烴損失量計算模型Fig.5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n-alkane mass depletion fraction

通過白云凹陷原油正構烷烴的損失量計算,該地區東部流花—荔灣構造帶原油氣洗作用的廣度與強度大于北部番禺低隆起構造帶的,且氣洗作用主要發生在珠江組儲層(見表2).

白云凹陷東部LH3和LH4井珠江組儲層原油發生強烈氣洗,正構烷烴損失量最高達到91.16%;同井深度更大的珠海組儲層原油氣洗程度明顯偏低,正構烷烴損失量最高僅為20.83%,說明白云凹陷東區的天然氣主要沿珠江組砂體側向運移.LH3和LH4井處于白云主洼、東洼烴源巖雙向供烴的油氣優勢運聚地帶,鄰近主凹區域晚期發育大規模底劈構造,北部發育斷開白云東洼的深大斷裂,配合廣泛分布的珠江組三角洲儲層,可作為后期天然氣運移的重要輸導通道,為該地區原油發生強烈氣洗作用的主要原因(見圖6).

表2 白云凹陷原油正構烷烴損失量

北部番禺低隆起構造帶原油大多未受氣洗或只受輕微氣洗,只有處于隆起邊緣、靠近凹陷中心的PY5和PY6井珠江組儲層原油受到大強度氣洗,正構烷烴損失量平均達到80%.白云凹陷北部整體斷裂活動強度及底辟構造發育規模小于東部的,是北部氣洗作用強度弱于東部的原因.位于凹陷北緣的PY5和PY6井油氣藏距油氣源較近,發育的深大斷裂斷入凹陷內文昌、恩平組烴源巖,同時溝通上部珠海、珠江組儲層,并長期活動,為白云凹陷油氣縱向輸導運移的起點,斷裂與砂體配合對凹陷內油氣向北運移具有關鍵作用,是該油氣藏發生較大程度氣洗的主要原因(見圖6).斷裂整體活動性較弱,使天然氣無法進行大規模、遠距離側向運移,導致遠離生油凹陷的北區油氣藏盡管經歷后期烴類氣體的再充注作用,但氣洗作用并不強烈.

圖6 白云凹陷輸導體系與原油氣洗強度

3.4 油氣成藏

白云凹陷具備發生氣洗分餾作用的兩個條件:(1)運移通道.白云凹陷晚期底辟構造的形成和演化、晚期斷裂的活動,以及長期活動斷裂的存在形成良好的運移通道,能破壞早期形成油氣藏的平衡,促使油、氣再分配.(2)過量的外源氣.白云凹陷氣藏具有晚期成藏特征,至今仍在成藏.主力烴源巖文昌、恩平組已進入過成熟的產干氣階段,保證充足的氣源供應.后充注的氣體進入油氣藏后打破原來的平衡,對已生成的原油進行氣洗分餾作用改造,原油輕質組分甚至中等相對分子質量烴類溶解至天然氣中,繼續運移至合適的圈閉中形成凝析油、輕質油藏.

原始油氣藏經過氣洗分餾作用后,產生多個次生的“子體”油氣藏,其中殘留油具有高芳香度和低石蠟度等特征,即輕烴組分中w(甲苯)/w(正庚烷)值高、w(正庚烷)/w(甲基環已烷)值低.白云凹陷大部分原油具有貧輕質烷烴組分,富含輕質芳烴,特別是苯、甲苯和甲基環戊烷、甲基環已烷等輕環已烷類的特征,與典型氣洗分餾作用后殘留油特征相符(見圖3).白云凹陷發現的大多是這類殘留油氣藏,較少發現富含輕質烷烴、貧芳烴的次生“子體”油藏,為下一步勘探凝析油藏指示新的方向.

4 結論

(1)基于正構烷烴損失量的氣洗作用模型,白云凹陷氣洗作用主要發生在珠江組儲層,東部流花—荔灣構造帶氣洗作用的廣度與強度大于北部番禺低隆起構造帶的.東部LH3井原油的氣洗程度最高,正構烷烴損失量最大達到91.16%,它位于白云主洼、東洼烴源巖雙向供烴的油氣優勢運聚區域,鄰近主凹區域晚期發育大規模底劈構造,北部發育斷開白云東洼的深大斷裂,為后期天然氣運移的重要通道.

(2)受運移通道、與油氣源的距離等因素影響,白云凹陷北部油氣藏的氣洗作用強度差異較大.位于凹陷北緣的PY5和PY6井距油氣源較近,發育深大斷裂,原油氣洗程度最大,平均正構烷烴損失量達到80%;凹陷其他部位油氣藏盡管經歷后期烴類氣體的再充注作用,但遠離油氣源,且斷裂活動強度不大,氣洗作用并不強烈.

(3)白云凹陷底辟構造的形成與演化、晚期斷裂的活動和長期活動斷裂的存在、大量外源氣的形成為氣洗分餾作用提供基本地質條件.目前發現的原油大多具有氣洗分餾作用殘留油的特征,尋找富含輕質烷烴、貧芳烴的凝析油氣藏成為下一步勘探的新方向.

[1] Sliverman S R. Migration and segregation of oil and gas [J].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1963,47:2075-2076.

[2] McAuliffe C D. Oil and gas migration: Chemical and physical constraints [J].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1979,63:761-778.

[3] Thompson K F M. Fractionated aromatic petroleums and the generation of gas-condensates [J]. Organic Geochemistry, 1987,11:573-590.

[4] Thompson K F M. Gas-condensates migration and oil fractionation in deltaic systems [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1988,5(3):237-246.

[5] Larter S, Mills N. Phase-controlled molecular fractionations in migrating petroleum charges [C]// Petroleum migration, geological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No.59th, ed. England and Fleet. London: The Geological Society, 1991:137-147.

[6] Krooss B M, Brothers L, Engel M H. Geochromatography in petroleum migration: A review [C]//Petroleum migration, geological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No.59th, ed. England and Fleet. London: The Geological Society, 1991:149-163.

[7] Meulbroek P, Cathles L, Whelan J, et al. Phase fractionation at south Eugene island block 330 [J]. Organic Geochemistry, 1998,29(1/3):223-239.

[8] Losh S, Cathles L, Meulbroek P, et al. Gas washing of oil along a regional transect offshore Louisiana [J].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2,33:655-663.

[9] Cui Jingwei, Wang Tieguan, Wang Chunjiang,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gas washing of oil in block9 of the Tahe oilfield, Tarim basin, NW China [J]. China. J. Geochem, 2012,31:165-173.

[10] 張斌,黃凌,吳英,等.強烈氣洗作用導致原油成分變化的定量計算:以庫車坳陷天然氣藏為例[J].地學前緣,2010,17(4):270-279. Zhang Bin, Huang Ling, Wu Ying, et 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rude oil composition changes caused by strong gas washing: A case study of natural gas pool in Kuqa depression [J].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10,17(4):270-279.

[11] 吳凡,付曉飛,卓勤功,等.基于定量熒光技術的庫車拗陷英買7構造帶古近系油氣成藏過程分析[J].東北石油大學學報,2014,38(4):32-38. Wu Fan, Fu Xiaofei, Zhuo Qingong, et al. Analysi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Yingmai7 structural belt in Kuche depression based on 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techniques [J]. Journal of North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2014,38(4):32-38.

[12] 吳楠,蔡忠賢,楊海軍,等.輪南低凸起氣洗作用響應及定量評價[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9,34(3):486-492. Wu Nan, Cai Zhongxian, Yang Haijun, et 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the geochemical responses of gas washing in Lunnan petroleum province [J].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9,34(3):486-492.

[13] 施和生,秦成崗,高鵬,等.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天然氣晚期成藏特征[J].中國海上油氣,2008,20(2):73-76. Shi Hesheng, Qin Chenggang, Gao Peng, et al. Late gas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Panyu low uplift and the north slope of Baiyun sa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J].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 2008,20(2):73-76.

[14] 朱俊章,施和生,龐雄,等.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天然氣成因和氣源分析[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5,16(4):456-459. Zhu Junzhang, Shi Hesheng, Pang Xiong, et al. Natural gas origines and gas source studies of Panyu low uplift i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J]. Natural Gas Geoscience, 2005,16(4):456-459.

[15] Kissin Y. Catagenesis and composition of petroleum: Origin of n-alkanes and isoalkanes in petroleum crudes [J]. Geochimica & Cosmochimica Acta, 1987,51(9):2445-2457.

[16] Curiale J, Bromley B. Migration induced compositional changes in oils and condensates of a single field [J]. Organic Geochemistry, 1996,24:1097-1113.

[17] Lafargue E, Barker C. Effect of water washing on crude oil compositions [J].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1988,72:263-276.

2015-03-17;編輯:張兆虹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1ZX05025-003)

陳 濤(1989-),男,碩士,主要從事石油地質與成藏地球化學方面的研究.

侯讀杰,E-mail: hdj@cugb.edu.cn

TE133

A

2095-4107(2015)03-0060-07

DOI 10.3969/j.issn.2095-4107.2015.03.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国产自在线拍|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国内精品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亚洲91在线精品| 国产91蝌蚪窝|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一区二区影院|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美女国产在线| 97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理论精品|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91精品视频网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欧美色图久久|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www.国产福利|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色国产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欧类av怡春院|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色有码无码视频|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一区毛片|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a国产精品|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在线精品自拍| 国产乱论视频|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婷婷成人综合|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免费|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 国产一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欧美在线一二区|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99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