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質檢總局發布了電飯鍋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報告。報告顯示,電飯鍋產品非正常工作項目合格率為93.3%,在所有檢測項目中合格率最低。國家家用電器質檢中心工程師陸偉表示,“非正常工作項目是強制性國標要求,屬于電飯鍋產品重要的安全項目。”陸偉告訴記者,非正常工作是指產品在使用中超過正常工作條件和環境的一種工作狀態,具體來講,主要是指用戶的誤操作,產品的老化變形,還有產品元器件發生的一些故障或者損壞等情況,包括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忘記加米或水造成電飯鍋空載干燒、產品中限制溫度的控制器(溫度到一定階段時可自行判定并停止加熱)出現故障、電路短路造成產品溫度控制器直接失效,是最常見的3 種情況。
陸偉表示,電飯鍋產品強制性國標要求,當產品出現部分元器件工作失靈等非正常工作狀態時,器具的結構同樣也要具有一定的保護功能,消除這些非正常工作狀態可能產生的危險,以避免出現火災、觸電或機械損傷等事故。在產品抽查檢測中,主要就是檢測在人為模擬出現上述非正常工作的情況時產品的安全性。
據介紹,正常情況下,若出現用戶誤操作不當導致電飯鍋干燒的情況下,一旦鍋內的溫度過高,其中的控制溫度控制器會及時檢測到并自行斷電來保護產品安全。合格的產品一般都會有此類溫控設置,當溫度達到一個產品自身設定的上限時便自動停止加熱,防止出現意外。 在檢測中,非正常工作項目的檢測重點主要是模擬產品短路情況,模擬短路檢測不合格是導致電飯鍋產品出現整個項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這個試驗中,按照國標要求,在產品控制溫度過高的溫度控制器失效的情況下,在物理結構上還應該加裝有相應的裝置來保護產品安全,阻隔短路部位和外殼的直接接觸,避免引起火災等危險,這一裝置一般稱之為熱熔斷體,類似于建筑物中特意安裝的防火安全門能避免火勢擴散一樣,熱熔斷體也是起到一個防止或延緩事故出現的作用,是產品的最后一層保護。
然而,若熱熔斷體自身對溫度的感應不及時、不合理,或者其安裝的位置不恰當,則會導致在產品溫度異常的情況下,熱熔斷體無法起到在產品和線路之間正常的阻隔作用,造成塑料外殼溫度過高發生變形融化,出現火災的危險。
“非正常工作會直接威脅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陸偉說,一旦此項目中不合格,在出現上述的意外情況時可能會造成使用人員觸電,當高溫使得電飯鍋底殼融化后,底部的帶電部件會直接外露,使用者碰到帶電部件時會造成觸電危險,也有可能引燃其他物體導致出現火災危險。
記者了解到,電飯鍋是中國小家電產業起步最早的行業之一,在歷經近年來的極速發展之后,國內市場的競爭已基本達到了飽和狀態。因此很多企業以忽視產品的質量安全為代價,降低生產成本來占領市場,且這些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較低,因此產品不合格的情況仍舊多發。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普通電飯煲的市場占有率為68%,智能電飯煲只占32%,而普通的相較于日韓等國家仍處于落后的態勢。目前紅外線、超聲波等加熱技術和多段火力控制、高溫蒸汽煮飯已成為智能電飯煲的發展趨勢。
陸偉表示,電飯鍋是強制性3C 認證的產品,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查看其認證標志,同時盡量購買知名品牌的、信譽比較好的產品。再者就是要在購買時認真查看產品的說明和標識,包括企業名稱、商標、規格型號、電壓參數、功率參數、詳細使用說明以及保養事項等內容。在使用前要檢查電飯鍋內的清潔,避免在內膽接觸部位出現飯粒等影響使用安全的東西,因為雜質不僅會影響電飯鍋的使用效果,還會引發一些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