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飽受歧視的移動顯卡

在獨立顯卡的發展歷程中,筆記本所用的移動顯卡始終是“飽受歧視”。為了緩解身材纖薄的筆記本的散熱壓力,無論是AMD還是NVIDIA,都會將應用在DIY領域的桌面顯卡“閹割”,在大幅削減流處理器和頻率等參數之后才交由筆記本使用。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哪怕是數萬元的頂級筆記本,其游戲性能也難以與數千元的臺式機比肩,而移動顯卡的“不爭氣”就是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
由于移動顯卡的后綴都帶有“M”(如GT740M),因此很多玩家都會戲稱“帶個M性能降一半”。也就是說,像GT740M一類的移動顯卡,其性能也就只有桌面GT740顯卡的50%左右。這種源自GPU核心的“歧視”,讓無數游戲玩家對筆記本嗤之以鼻。而這一現象,在NVIDIA顯卡進入Maxwell時代后終于出現了轉機。
來自Maxwell的轉機
我們不妨將時間軸先拖拽回2010年的“Fermi”架構時代。這個時期桌面最強的GTX480在規格上要遠遠高于移動最強的GTX480M(表1),最終導致GTX480M的實際性能僅有GTX480的40%。進入2012年的“Kepler”架構時代后,桌面和移動領域的頂級顯卡在規格上終于拉近(表2),最終讓GTX680M(移動)獲得了相當于GTX680(桌面)60%的性能表現(圖1)。
2014年,“Maxwell”架構一統江湖。就在這一年,移動顯卡的性能終于出現了歷史性的跳躍,GTX980M(移動)已經可以獲得GTX980(桌面)80%~90%的性能!可能有玩家依舊會發牢騷:“才80%而已,不是還沒桌面顯卡強嗎?”但請不要忘記,哪怕只有GTX980桌面顯卡80%的性能,也足以在1080P+高畫質下流暢運行所有的3D游戲了,這意味著在纖薄的筆記本身上也能獲得一等一的游戲體驗(圖2~3)!當然,如果你非固執地讓筆記本外接4K顯示器,并想在4K分辨率下游戲那就免提了。


實際上,Maxwell不僅只“改造”了頂級移動顯卡,中高端級別的移動顯卡也跟著沾光。無論是2015年剛剛露面的GTX965M(圖4),還是與GTX980M同一時期出現的GTX970M都采用了和桌面GTX980/GTX970相同的GM204核心,只是在流處理器、ROP和紋理單元上有所縮水(表3)。雖然它們的性能與桌面級GTX970相差較大,但卻可以媲美NVIDIA上一代的頂級移動顯卡:基于Kepler(GK104核心)設計的GTX880M和GTX870M(哪怕是GTX 970M也要較GTX 880M的性能強40%左右),足以在1080P+中高畫質下流暢駕馭絕大多數3D游戲。
總之,相對于GTX880M和GTX870M這種NVIDIA上代的移動顯卡,GTX980M、GTX970M和GTX965M無疑屬于“新丁”。目前市面上采用GTX965M獨顯的游戲本起價約6500元,GTX970M游戲本起價約8000元,GTX980M游戲本約10000元。如果你預算有限,可以考慮GTX965M,但如果你對性能要求較高,咬咬牙選擇GTX970M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GTX965M規格縮水有點嚴重(圖5)。

中端夢斷“GM206”
2015年伊始,NVIDIA正式發布了Maxwell架構的最新成員:代號為“GM206”的GPU核心,并同步推出了基于該核心設計的新一代GeForce GTX960桌面顯卡。于是,很多筆記本用戶都在幻想NVIDIA不要“偏心眼”,讓筆記本領域的GTX960M和GTX950M移動顯卡也能用上“GM206”核心。實際上,早在2014年中期,網絡上關于GTX960M和GTX950M會采用GM206的傳言就已經鋪天蓋地了,很遺憾現實是殘酷的(表4)。

*表中數據為國外媒體所提供的參數,()中的數據為GPU-Z中所顯示的參數;GTX850M和GTX950M顯存為DDR3和GDDR5兩個版本,其中GDDR5顯存最高等效頻率為5000MHz
GTX960M、GTX950M、GTX860M和GTX850M全部采用了GM107核心,它們之間的最大差別就是核心頻率。換句話說,GTX960M是GTX860M的馬甲(圖6),而GTX950M則是GTX850M的馬甲(圖7)。900M新品之所以性能要略強于800M老將,全部是來源于更高頻率的增益。
目前基于GTX850M設計的游戲本起價約4500元,配備GTX860M的游戲本約5500元。考慮到GTX960M/GTX950M為“新品”,所以武裝這兩款獨顯的游戲本要比同規格的GTX860M/GTX850M游戲本貴上500元左右(圖8)。這500元的額外開銷是否抵得過頻率所帶來的增益?相信不用筆者多說你也已經知道了。要知道,現在500元已經可以買到256GB的SSD固態硬盤了。

低端依舊混亂
在入門級的低端移動顯卡領域,NVIDIA再次將“馬甲戰略”進行到底(圖9)。其中,940M和930M分別是840M和830M的馬甲,只是核心頻率有所提升而已(表5)。而920M則有點復雜,NVIDIA官網的資料顯示它采用了最新的Maxwell架構核心,但國外媒體的資料卻顯示其采用了上代的Kepler架構設計。考慮到昔日的GT740M和GTX850M都存在兩代架構共存的先例,我們不排除920M也會擁有采用Maxwell和Kepler的兩個版本。無論如何,920M的規格總要比采用上上代Fermi架構的820M有看頭,其性能基本可以達到早期GT730M獨顯的水平。
自本文截稿時,采用940M/930M獨顯的筆記本還未正式上市,考慮到它們的規格和性能基本和840M/830M獨顯持平,所以我們有理由堅持這些新一代入門顯卡不應該成為廠商的加價理由。不過,有一種情況例外?,F在正處于英特爾第四代和第五代酷睿處理器新舊交替的時間節點,所以許多產品會采用五代酷睿+900M系列獨顯的新組合,與四代酷睿+800M或四代酷睿+900M系列獨顯組合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小結
總之,NVIDIA 900M系列移動顯卡依舊沒有擺脫馬甲的侵襲。不過值得慶幸的是,Maxwell架構的確為移動顯卡的性能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哪怕是低端的840M/940M,也能具備在720P+高畫質下流暢運行絕大多數3D游戲的實力,這是Kepler和Fermi時代同檔次顯卡無法想象的事情。作為普通消費者中的一員,筆者也希望英特爾能進一步提升CPU內核芯顯卡的性能,給予NVIDIA和AMD入門級移動顯卡更多壓力,否則單靠廠商“自覺”,馬甲顯卡依舊會長時間寄生在筆記本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