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紅芹
(衛輝市中醫院 心血管內科 , 河南 衛輝 453100)
?
中醫溫陽利水法在治療心力衰竭中的應用
彭紅芹
(衛輝市中醫院 心血管內科 , 河南 衛輝 453100)
目的:觀察中醫溫陽利水法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50例與對照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醫治療,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結合溫陽利水法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0%,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7.5%,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過程中無患者出現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治療后所有患者的肝腎功能檢查均正常。結論:中醫溫陽利水方能夠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心力衰竭;中醫;溫陽利水法
心力衰竭主要由原發性心肌損害以及心臟負荷過重所導致,心律失常、感染、栓塞、激動、過度勞累、攝鈉過多、高心排血量狀態,甚至是輸液、輸血過快都可誘發此病的發生。心力衰竭預后較差,致死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措施對患者病情進行控制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應用中醫溫陽利水法治療心力衰竭,獲得較好效果,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診的心力衰竭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50例和對照組40例。治療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47~79歲,平均年齡(56.3±5.20)歲;心功能分級:Ⅳ級22例,Ⅲ級20例,Ⅱ級8例;病因:冠心病19例,肺心病17例,風心病8例,擴心病6例。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47~78歲,平均年齡(56.4±5.1)歲;心功能分級:Ⅳ級18例,Ⅲ級16例,Ⅱ級6例;病因:冠心病15例,肺心病14例,風心病6例,擴心病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心功能分級、病因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醫治療:地高辛片每天1次,一次0.125mg;卡托普利片每天2次,每次25mg;氫氯噻嗪每天1次,每次12.5mg;單硝酸異山梨酯每天1次,每次20mg。治療組患者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溫陽利水方進行治療,方藥組成:茯苓、黃芪、丹參各30g,黨參20g,桂枝、豬苓、澤瀉、白術、葶藶子各10g,甘草6g。陽虛患者加用附子和人參;痰濕內熱患者加用陳皮、瓜蔞、半夏;血瘀患者加用郁金、川芎、赤芍。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所有患者均以2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如胸悶、心悸、氣短、咳喘、水腫等的變化情況;觀察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并在治療前后進行肝腎功能檢查。
1.4 療效判定[2]
顯效:患者病情基本控制,臨床癥狀和體征均基本改善,心功能恢復至Ⅱ級以上;好轉:患者心力衰竭病情有所好轉,臨床癥狀和體征部分改善;無效:患者病情、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未有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經2周治療,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0%,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7.5%,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在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藥物不良反應,治療后所有患者肝腎功能檢測均為正常。
心力衰竭是由于原發性心肌病變及心室長期壓力或容量負荷過重所導致患者主要表現為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臟排出量不足。其主要以組織血液灌輸量不足以及體循環、肺循環的淤血為特征,是多數心血管疾病的最終結局,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4]。
心力衰竭屬中醫“胸痹”“心悸”“痰飲”等范疇,其病機為本虛標實,根據中醫“補虛瀉實”的治則,其治療應當溫陽利水。本院采用包含茯苓、黃芪、丹參、黨參、桂枝、豬苓、澤瀉、白術、葶藶子以及甘草的溫陽利水方,方劑中黃芪和黨參具有益氣養心、益腎補脾的功效;茯苓和白術具有健脾消腫、利水滲濕的作用;丹參活血祛瘀;桂枝溫通;豬苓和澤瀉利水消腫滲濕;葶藶子具有瀉肺利水消腫的功效。組方中多藥聯用起到溫陽利水的效果[5]。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桂枝具有類似內分泌激素的作用,能夠有效擴張血管,能夠有效調節機體激素、水液代謝,發揮利尿、鎮痛、鎮靜和強心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心悸癥狀;豬苓和茯苓能夠有效促進腎臟對鈉、鉀、氯等離子的排泄,減輕患者心臟負荷;葶藶子能夠有效增強心肌收縮力,降低心率,增加心臟輸出量;黨參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和強心的功能;黃芪能夠改善患者的心肌代謝和心肌舒張功能,增強其收縮力,抑制細胞內鈣離子內流和鉀離子排出,使患者心肌內鉀離子含量保持恒定,預防心肌壞死和纖維化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中醫溫陽利水方聯合西醫常規治療的患者總有效率比僅進行常規西醫治療的患者明顯提高,且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治療后肝腎功能也無異常,表明中醫溫陽利水法能夠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盧訓叢.慢性心力衰竭的辨證施膳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1):9-10.
[2] 王錦,馬驥,劉玉霞,等.益氣活血溫陽利水法結合西醫治療慢性心力衰竭34例[J].陜西中醫,2012,33(6):656-657.
[3] 杜立建,趙蓉,韓毅,等.溫陽利水益氣方對慢性心力衰竭后心室重構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1,33(12):1780-1783.
[4] 孫剛,王勁紅,劉靜,等.溫陽利水法治療缺血性心肌病中重度心力衰竭臨床觀察[J].現代養生,2013,(10):34-34.
[5] 陳晶,蔣萍,范婷婷,等.中醫溫陽利水法在治療心衰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16):1751-1752.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4-10-11
彭紅芹(1971-),女,河南省衛輝市中醫院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R256.21
A
1673-2197(2015)03-0084-02
10.11954/ytctyy.2015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