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萬事萬物的變化一樣,文學的寫作和閱讀也一直處于變化之中。胡適先生在百年前說:“今日之中國,當造今日之文學。”語氣鏗鏘。當然,今日的網絡中國,也在“造”著自己的文學。只不過這不是個人意志,而是事物的運行規律,是勢不可擋的潮流。
問題是,當文學與網絡與智能手機相遇,文學將發生化學反應,還是物理反應?也許二者兼有,也許做出結論還為時尚早。不爭的事實是:文學的傳播和閱讀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得迅捷,變得隨時隨地;青春文學和通俗文學在網絡世界里被無限放大,成為資本的附庸,成為人們質疑嚴肅文學的“拳頭”。
但是文學的本質有變化嗎?沒有,它的山巔依然閃耀著高貴的精神光芒。我們依然在尋找和發現承載著精神光芒的作品。本期名家薈萃,力作紛呈:“中國短篇之王”劉慶邦帶來最新力作《煙花燦爛》;著名教授孫紹振的散文《香港兩題》耐人尋味;《收獲》資深編輯葉開對近期中篇小說的觀察評論見解深刻,給人啟迪。“重點推介”推出福建青年小說家鴻琳的中篇《尋找慈恩塔》,精彩雋永,值得您翻開那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