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鳳

前些日子,我到瑞典出差。一天,途經皇家理工學院圖書館的時候,無意中看見門口立著一塊大牌子,上面寫著:“每個周末對外租借‘真人圖書’。”
“‘真人圖書’是什么東西?一種才發明的高科技?”我好奇地走了進去。這才知道,原來“真人圖書”其實就是活生生的真人,而租借“真人圖書”就是通過和這些真人面對面的聊天,從而更清楚地了解到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人的基本情況。
在我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告訴我,“真人圖書館”最早的活動源于丹麥五位年輕人創立的“停止暴力組織”。通過把不同人生經歷的人邀請到一起,用面對面的溝通方式來完成“圖書”的閱讀,達到分享“每個人的經歷本身就是一本書”這樣一個理念。
翻開書單,沒想到內容還真豐富:有脫衣舞女郎、厭食癥患者、跨性別裝扮者、艾滋病毒攜帶者,還有裸體主義者、素食主義者和靠翻撿垃圾過活的“垃圾淘客”等等共二十一人。
工作人員說,考慮到安全問題,“書本”不外借,只能在場內閱讀,但不限制每次閱讀的人數。每次閱讀時間為30到45分鐘,可以問他們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和經驗,比如真人圖書的年齡、性取向和文化背景等。但是如果“書本”感覺提問對他是一種污辱,那么可以隨時中止談話。
我選擇了一名叫約翰的“垃圾淘客”,因為上面介紹說他是一名在讀大學生。我原以為約翰是因為生活所迫才去做“垃圾淘客”,沒想到他說自己家庭很富裕,根本就不缺吃穿。他是用“你丟我撿”的方式證明那些企業丟掉的大半都是仍有價值的物資。
約翰每天都在天蒙蒙黑的時候出去,他主要選擇一些相對友善的店家或不受注意角落里的垃圾箱。經常不一會兒,他就可以找到一天的食物和各種衣服、鞋子甚至包包。
“你不覺得你這樣的行為像小偷嗎?”我單刀直入地問他,因為我知道,在瑞典的法律里,法律規定未運走前的垃圾仍是私人財產。
“我認為這不是偷,雖然有些人和警察這么想。”約翰說,他也和一些店家發生吵鬧,還被警察逮過幾次,甚至還有路人以為他在搶劫,但他卻一直堅持這么做,因為他認為垃圾箱里根本就不應該有有用的物資,是國家“大量制造、大量買賣,以保持貨物快速更新”的經濟發展邏輯造成現在的狀況。
我還想繼續和約翰深入地探討一些問題,但借閱時間到了,我只好按照規定立即把他歸還回去。如果想續借,還必須重新排隊借閱。因為時間關系,我沒等下去。但我內心本來對“垃圾淘客”存在的一些偏見正在慢慢消失,同時也讓我覺得應該慢慢調整看問題的角度。
“真人圖書”通過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和借閱者面對面交流,傳播知識,分享經驗,不僅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和“他”所代表的社會群體,也給了“讀者”一次了解不一樣人生的機會,豐富了他們的人生閱歷,增長見聞,更深地了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