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山
梁啟超五歲時開始讀四書、五經,八歲為文,九歲能綴千言,十二歲考中秀才,被鄉人稱為“神童”。一天,梁啟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急叫:“快下來,會跌死你的。”梁啟超看見祖父著急的樣子,竟往上再攀一級,還沖口念出兩句:“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祖父開懷大笑,感到乖孫非比尋常。梁啟超在《學問之趣味》中說:“凡趣味的性質,總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終。”“所以能為趣味之主體者,莫如下面的幾項:一、勞作;二、游戲;三、藝術;四、學問……我并不是因為學問是道德才提倡學問,因為學問的本質,能夠以趣味始,以趣味終,最合于我的趣味主義條件,所以提倡學問。”他認為做學問是一件有趣味的事,因此方能一往無前,孜孜不倦,樂在其中,也終大有所獲。
梁啟超和學生蔣百里同游歐洲,蔣百里從海外歸來,寫了一本5萬字的《歐洲文藝復興史》,請梁啟超為之作序。梁啟超則寫起近代的學術復興史,興之所至,大加發揮,洋洋灑灑,無法止筆,幾天即草成8萬字的著作,自題書名《清代學術概論》。且梁反過來要蔣為此寫序,遂成學壇一段佳話。以后,梁啟超又將其擴充為《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全書25萬字。梁啟超一生勤奮,著述宏富,被公認為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梁啟超把做學問當成一件趣味盎然的事,興致勃勃,樂此不疲,終成一代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