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下”到公開,從混沌到透明,從無序到規范……歷經近10年的滄海桑田,隨著相關政策的變化,平行進口汽車的市場也發生著劇烈的改變。
如果說2005年《品牌銷售管理辦法》的出臺,造成了汽車生產企業主導進口車銷售,平行進口被迫轉入“地下”的局面,那么,2014年8月,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關于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的公告》(以下簡稱“備案”)是否能夠讓平行進口汽車商們迎來春天?
而在“備案”發布一年之后的今天,當我們重新聚焦于平行進口汽車領域卻發現,“難”依舊是這個夾縫里生存行業的主題詞。雖然在這一年里,從國家層面相關機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如專門針對平行進口汽車的“三包”保險等,但規范后,平行進口“生意不好做”卻是共識。以前利用信息的不對稱,部分平行進口汽車商還可以渾水摸魚攫取一部分利益,甚至有些機構也可以從中獲取一些“好處”的現象在漸漸消失,與此同時,消費者的選擇也越來越理性,這些都構成了如今平行進口“路難行”的現實基礎因素。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與此前平行進口的“行路難”不同,此番的“路難行”是相關產業在走向規范過程中的陣痛,現在的“路難行”是因為逐漸規范的政策法規堵住了一些曾經的“歪門邪路”,這也是產業走向健康成熟發展的必經之路。
我們的報道進行于“備案”發布一年之后,在各種喧囂已然過去的這個時點,也許我們能夠更加理性、客觀、冷靜地審視和分析,讓我們共同祝愿平行進口汽車行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