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杰
7月份汽車產銷量延續下降趨勢,且降幅超過預期。其中環比自4月以來連續4個月下降,同比繼5月后連續3個月雙雙下降。1-7月,汽車產銷增速均低于1%,與前6月相比繼續回落。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5年7月汽車生產151.80萬輛,環比下降17.99%,同比下降11.76%;銷售150.30萬輛,環比下降16.64%,同比下降7.12%。其中:乘用車銷售126.86萬輛,環比下降16.07%,同比下降6.58%。商用車銷售23.44萬輛,環比下降19.62%,同比下降9.94%。1-7月,汽車產銷1361.27萬輛和1335.33萬輛,同比增長0.80%和0.39%。其中乘用車銷售1136.42萬輛,同比增長3.39%;商用車銷售198.91萬輛,同比下降13.91%。
7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上汽、東風、一汽、長安、北汽、廣汽、華晨、長城、江淮和奇瑞。與6月相比,十家企業銷量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長安、上汽和東風降幅均超過20%。1-7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上汽、東風、長安、一汽、北汽、廣汽、長城、華晨、江淮和吉利。與上年同期相比,一汽銷量降幅依然明顯,上汽、東風和北汽微降,其他企業有所增長,其中吉利、江淮、長城和廣汽增速更快。
對于“糟糕”的市場狀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認為,還需要繼續關注和分析。目前還沒有確定的原因足以改變對今年中國汽車市場3%增量的預測。
乘用車產銷再降
7月,乘用車產銷環比回落,繼6月份后再次低于上年水平,且降幅明顯。與上月相比,7月四大類乘用車品種產銷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轎車和交叉型乘用車降幅居前;與上年同期相比,SUV產銷保持增長,其他品種有所下降。
7月,轎車銷售68.87萬輛,同比下降19.71%; SUV銷售39.31萬輛,同比增長34.16%;MPV銷售11.26萬輛,同比下降5.31%;交叉型乘用車銷售7.43萬輛,同比下降15.80%。1-7月,轎車銷售647.80萬輛,同比下降7.58%;SUV銷售305.42萬輛,同比增長44.31%;MPV銷售112.89萬輛,同比增長12.81%;交叉型乘用車銷售70.31萬輛,同比下降18.70%。
商用車低于上年同期
7月,商用車產銷比上月下降,且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1.67萬輛和23.44萬輛,產銷量比上月分別下降17.7%和19.6%;與上年同期相比,產銷分別下降12.5%和9.9%。1-7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98.37萬輛和198.9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4.6%和13.9%。分車型產銷情況看,客車產量比上年同期增長0.5%,銷量比上年同期則下降0.5%;貨車產銷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7.1%和16.1% 。
人民幣貶值并非出口下降的重要影響因素
據中汽協會統計的汽車整車企業出口數據,7月汽車企業出口為6.08萬輛,比上月下降10.4%,比上年同期下降15.3%。分車型看,乘用車本月出口4萬輛,比上月增長5.8%,比上年同期增長1%;商用車出口2.08萬輛,比上月下降30.7%,比上年同期下降35.4%。1-7月,汽車出口44.5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13.7%。其中乘用車出口25.37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16.1%;商用車出口19.21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10.4%。
董揚認為已經持續了三年的出口下降態勢已經成為規律。對于進口下降的因素,董揚認為有三個:第一個因素是貪官被查,買豪車等的腐敗行為少了;第二個因素是前幾年外國品牌對中國市場估計過于樂觀,所以存了好多車,今年無論如何必須交罰款了;第三是經濟下行,買豪車進口車的人群收入受到了影響。而匯率對進口車銷售下降的影響應該比這幾個因素更弱一點。關于人民幣貶值對出口的影響,董揚認為影響出口的主要問題不是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是人民幣對出口產品主要競爭國貨幣增值。
那么出口狀況什么時候才能好轉?董揚說,等到車企按照政府的要求切實加強了產能合作的力量,提高國際運作能力,加強當地宣傳、人才利用等,做好多方面的準備,這樣企業在海外的生產銷售才會有明顯的提高。
7月兩大亮點
1、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7月新能源汽車生產19307輛,銷售16884輛,同比分別增長2.2倍和3.3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252輛和8970輛,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3.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055輛和7914輛,同比均增長3.4倍。1-7月新能源汽車生產
95530輛,銷售89549輛,同比分別增長2.5倍和2.6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0294輛和55180輛,同比分別增長2.7倍和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236輛和34369輛,同比增長2.2倍和2.1倍。
2、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持續增長
7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49.42萬輛,環比下降13.42%,同比增長5.06%,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95%,占有率比上月提升1.19個百分點。與6月相比,上述外國品牌銷量均呈下降,美系和法系品牌降幅居前。1-7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467.88萬輛,同比增長13.58%,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17%,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3.69個百分點。

董揚認為,現在的中國品牌的上升因素主要有兩個:第一:中國品牌的競爭力和質量都上來了,市場應該還中國品牌應有之地。比如按照故障率,14年中國品牌的故障率相當于10年的國外品牌。第二:中國品牌恰好在市場最受歡迎的緊湊型SUV市場上量比較大。但同時,董揚認為中國品牌汽車的冬天還沒有過去,還有很多困難有待克服。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股市對車市的影響基本消除
6-7月車市的嚴重下滑主要還是經濟走弱和股市等的組合影響。今年居民家庭財富的調整主要是向股票等資產的配置增大,前期的股市暴增期推動居民財富加速進入股市獲取超額利潤,隨著近期的股市下跌,居民財富的投資調整趨于穩健。由于股市投資占小康家庭財富比例遠小于歐美國家,房產、存款等仍是家庭財富主要配置,股市漲跌帶來的小康家庭總體財富的變化不大。而此次的財富受損主要是加杠桿的中產階級的損失較大,但占比極小。今年4-6月的車市零售增速劇烈下降已經有投資抑制私車消費的現象,雖然股市震蕩和未來收入預期變化影響日常開支,但普通居民家庭財富仍是有較好的流動性。由于投資風險大,正常的購車消費回歸消費的合理地位,車市前期被抑制的正常消費已經逐步回暖。
中國汽車消費“新常態”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尼爾森連續第四年聯合發布了《中國汽車消費者白皮書》,此次白皮書于2015年4月對全國不同級別城市700位汽車購買者進行調查,就限購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以及消費者購車需求進行了深入研究。
調查認為,盡管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意在抑制交通擁堵、減少空氣污染等問題,但對消費者的購車行為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據白皮書顯示,新能源汽車補助政策的總體知曉比例并不高,僅有53.9%,只有上海、北京、深圳三個一線城市超過這一平均水平。而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向與他們對補貼政策的知曉度多少是高度關聯的。
盡管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中純電動汽車幾乎達到了插電式混合動力銷量的兩倍,但是白皮書中顯示,在了解差點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的受訪者中,對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購買意向(14%)要高于純電動汽車(8%)。另外,和以往的調查結果類似,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以及維修點少成為新能源汽車還不能完全被大眾所接受的三個最主要因素。調查還顯示,一線城市的體面理性族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更感興趣,而二三線城市的年輕奮斗組對純電動汽車更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