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面在廚師的巧手中變成細細的銀絲
在我國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很多地區自然條件惡劣,人民生活貧困。但是作為多民族集聚的地區,農民具有發展特色產業的優勢。引導當地居民外出創業,可以為地區脫困趟出一條康莊大道。在這一方面,青海省化隆縣通過鼓勵農民外出開拉面館,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從“食不果腹”到進城創業
在武漢開拉面館的青?;∪笋R甘,將一團面重重甩在案板上。三拉兩纏,一碗香噴噴的拉面做好了。食客付完錢,美滋滋地品嘗拉面……馬甘用一碗碗拉面,拉開了幸福生活的大門。
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回族占一半多,漢、藏、撒拉等多民族聚居。溝溝坎坎把全縣“切”得七零八落。十年九旱,天災頻發,23萬農民基本靠天吃飯。上世紀80年代,化隆超過六成的農戶為貧困戶,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為了擺脫貧窮,當地有意識地引導村民外出做拉面,如今靠著一碗拉面,昔日“食不果腹”的化隆農民,走出大山,進城創業,帶動就業。1988年從廈門起步,親帶親,鄰幫鄰,化隆人把拉面館開遍全國,目前達1.2萬余家,其中多數打“蘭州拉面”牌子。去年近8萬拉面大軍“拉”回5.7億元,是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5倍多,占農民務工收入七成。
不過,在最初創業成功之后,化隆人的拉面生意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品牌和規模的制約。創業初期,許多化隆人拖家帶口,“一臺爐、兩口鍋、三個人、四張桌”,開起夫妻店、兄弟鋪。初來乍到,沒人知道化隆,干脆就打“蘭州拉面”?;ハ嘈Х?,無心插柳,蘭州拉面名氣越發響亮。
然而,來自蘭州的拉面大軍卻悄悄逼近。今年1月底,來自蘭州的安泊爾蘭州牛肉面,進駐武漢雄楚大道繁華區。安泊爾在甘肅有多家連鎖店,武漢是其走出省外第一站。統一裝修、服務標準等,乍一看猶如星級酒店。拉面套餐,品種豐富,相比小型拉面館,其銷售額十分驚人,現已開始盈利。而距安泊爾約400米處,原有一家化隆人開的蘭州拉面館,幾個月下來,小面館生意漸冷,無奈關門。2014年10月,東方宮中國蘭州牛肉拉面進駐廈門火車站附近;今年5月,文灶店開業;萬達店、江頭店正在裝修。
政府貼貸 自創品牌
為了應對挑戰,化隆縣注冊了“化隆牛肉面”商標,投入資金,開展統一店面形象、店員服務、經營模式、使用招牌等活動,力圖打造化隆拉面升級版??h就業服務局局長張海明說:“中發源等已成大品牌,一般拉面戶望塵莫及。類似伊味等屬于成長型品牌,加盟成本不高,可以扶持推廣。”今年1月,海東市出臺《進一步促進拉面經濟的實施意見》,縣里準備篩選扶持一批比較成熟的品牌,讓更多化隆拉面館走連鎖化經營之路。
除了品牌,與“狼”共舞,眼下最急不是牌子,而是票子——資金從哪兒來?過去盤一個面館只要三五萬元,現在需要10倍的錢,2007年之后,化隆縣為貧困農民發放貼息貸款1億多元,集中扶持2300家拉面戶。2010年,依托政府擔保平臺,一家銀行為化隆發放小額創業貸款6792萬元,主要扶持拉面經濟。但隨之問題也出來了,部分農戶成了“老賴”,殃及他人。為解決這一問題,去年9月,農行海東分行到廈門等地考察,為信用記錄較好的拉面戶辦理信用卡。截至今年5月,已辦理180多張。教訓長記性,至今無一例惡意拖欠。
從青?;】h鼓勵農民外出經營拉面,擺脫貧困的實踐可以看出,對于貧困縣來說,發揮本縣特色優勢,鼓勵農民相互幫扶、外出創業,不失為一條擺脫貧困的有效路徑。但是貧困縣農民外出創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品牌缺失、資金不足的問題,多、小、散的產業格局難以適應市場競爭。在這一方面,化隆縣協助本地農民整合品牌,解決融資難的實踐,值得借鑒。
(安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