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能源與氣候項目研究員 王韜
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汽車限購政策也只能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因為目前的擁堵和污染源是已有汽車。要有效地解決問題,城市的決策者需要將他們的著眼點從“購車”轉向“用車”。緩解交通擁堵的關鍵在于限制汽車的使用,而不是限購。對于很多正在憧憬能夠擁有人生第一輛車的中國人來說,限購并不能阻擋買車的“剛需”,反而造成了先買車與后買車之間的不公平,導致諸多旨在繞開限購政策的“歪點子”大行其道,不但使限購效果受損,且其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也帶來了權力尋租的空間。
北京便是一個極好的例子,限行加車牌搖號政策一方面鼓勵了居民購買第二輛車規避限行,另一方面人為加劇了車牌資源緊張,造成空前低的搖號中簽率,結果擠壓了居民的正常買車需求,加劇了外地無證車牌,個人私下轉讓和4S店出租車牌等違規行為,而治堵的效果卻并不理想。交通狀況是未來城市化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對于中國城市的決策者來說,短期內治理擁堵需要遵循三個主要的政策方向:提高私車使用成本、改善公共交通質量,以及有效管理交通需求。(摘自王韜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