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鴻 李研
【內容提要】許多移動新聞客戶端就目前的發展狀況而言,從其定位和作用看,基本是傳統媒體和PC時代門戶網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延伸和遷移,滿足的是用戶對最基本信息和資訊的獲取。本文從當前移動新聞客戶端的同質化問題入手,思考面對新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媒體如何轉型的問題。
【關鍵詞】移動新聞客戶端同質化 互聯網長尾理論
2015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了下述報告數據,截至2015年6月,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4年底的85.8提升至88.9 % 。該報告還指出,隨著手機終端的大屏化和手機應用體驗不斷提升,通過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接入互聯網的比例均有下降,手機作為網民選擇的主要終端產品的趨勢進一步明顯。同時,我們注意到,在報告中還提到,搜索引擎、網絡新聞作為互聯網的基礎應用,使用率均在80%以上。
如此龐大的用戶群和如此強烈的需求背后,聚合的是一個龐大的市場。然而,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智能手機應用市場的下載量排在前段的移動新聞客戶端,卻飽受同質化的詬病。
一、同質化的表現及原因探析
1.內容的同質化
2015年10月27日一早,可能有很多人是在一連串的手機新聞推送聲中被驚醒的,打開手機,一條條爆炸新聞展示在手機的信息中心。而這一條條爆炸新聞講述著同一件事:閻肅去世了。類似的標題,差不多的新聞。唯一的區別在于,有的媒體指出新聞源是歌唱家于文華的微博,有的則直接轉述。
事后,從媒體到業界學者對此都做了深刻的反思。這些我們都暫且不論,單從現象來看,一樣的新聞、一樣的視角,背后是新聞從業者對待新聞一樣的懶惰,最后導致一樣的錯誤。新聞從業者,尤其是處在移動互聯網大背景下的新聞從業者,對待新聞不求證不思考;把新聞生產當做了流水線上的產品。這不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思維方式,這是電氣革命時代的思維方式。
今天是一個互聯網大發展的時代,我們的世界已經無限的被壓縮,時間和空間的差距幾乎消失。在這樣的背景下,單純的追求新聞的快沒有意義。
2.功能的同質化
一個用戶,在同一天打開不同的新聞客戶端,看到的內容幾乎大同小異,只是順序和標簽發生了變動,那僅僅是產品背后不同的排序算法造成的。
筆者對市場流行的多款新聞移動終端進行了簡單的調查,其主要功能集中在推薦、訂閱、標簽、搜索、相關閱讀、自媒體或原創。然而在實際的使用中,即便用戶使用了訂閱功能,其訂閱和推薦僅局限于簡單的模塊添加,沒有實現針對用戶精準的推送。從根本看,這些移動新聞客戶端,僅僅具備能滿足用戶獲取基本新聞資訊的功能。
二、同質化的成因推論
針對以上同質化現象的分析,筆者認為移動新聞客戶端同質化的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1.市場選擇的因素
市場取向對信息的生產和傳播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選擇一般的、普遍的、新聞屬性明顯的新聞,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從功能體驗來看,大多數應用都具備的功能,用戶輕易就可以掌握使用,進而塑造了用戶在使用這一類型應用時的一種使用環境,節省了相當的學習過程。絕大多數用戶都會使用的功能,最為保險,這同時降低了產品的運營和開發的風險。
2.傳統思維根深蒂固
長久以來,我們的新聞生產都是新聞媒體單方面的輸出,在傳播路徑中占據著絕對的權力。所以,新聞媒體始終保持著高高在上的傳播者姿態,不顧及互聯網時代的傳播規則的變化。
互聯網是直接服務于大眾的,是最具想象力、顛覆力和創造力的。在互聯網的世界里,新聞的生產成本不斷降低,新聞機器人的誕生和普及,甚至可以降低新聞信息采集的成本。而原本傳統媒體本地市場的劃分也完全沒必要,信息傳播的核心權力被分散,時空被打破。因此,正如邁克爾·塞勒說的“不要在你報道不出新意的領域浪費精力,專注于你能做到最好的內容”
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內主體之間的競爭從本質看,都是對用戶體驗的競爭,新的環境要求我們去主動滿足用戶需求甚至去主動創造需求,而不是要求用戶被動的接受。在產品設計中,產品設計師始終會堅信:“當產品的設計為每個用戶爭取了一秒,也就意味著產品為某個社會群體創造了一秒的社會價值”。
3.對新環境認知不足
近年來,我們從國家到行業,再到企業,“互聯網+”的概念一直不斷被提及,但是,我們要明白,互聯網+不僅僅是簡單的加合,更像是一個多維度的融合,互聯網+不是要求我們站在傳統的行業角度去考量,如何把傳統的業務模式搬到互聯網上去,而是站在互聯網的角度思考,我們的傳統業務在互聯網環境中如何適應生存。
例如我國首家專注于科技+金融報道的新媒體平臺——極客網。在網站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時,該平臺在科技+金融的新聞資訊基礎上,衍生出一系列P2P產品,可以看出,極客網正在形成以原網站資訊服務為核心,以投融資平臺“極客創投”、眾籌眾測平臺“極客智酷”、貸款理財平臺“新金融Club”為支撐的產品布局。
三、如何破解同質化現象?
1.學會應用長尾理論
長尾理論的道理非常簡單:當市場提供無盡豐富的產品選擇、渠道和產品空間的情形下,80%的“非熱門”產品會創作出更多的價值。
長尾理論承認了人的個性化是人的多樣性和共性的統一,在大工廠生產時代,個性化的生產幾乎很難被接受,除非用戶可以為此支付高額的成本。然而,在互聯網時代,個性化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一種趨勢。
長尾理論對新聞行業的發展與轉型提供了極具建設性的意見。從微觀上看,新聞是一種注意力產品,同樣的新聞,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對議程設置的控制,會產生注意力上的長尾。不同的新聞,也會因為新聞中包含的新聞元素而產生注意力上的長尾。但長尾理論認為,關注度減少并不代表沒有注意力。當新聞生產者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大眾都會注意到的領域,那么,同質化的結果就并不是什么偶然。但如果新聞生產者將自身有限的精力,精準地投入到對某些冰點領域或冰點信息的深入報道中,那么看似冰冷的長尾,將成為媒體的品格標簽。
從宏觀上看,用戶對新聞的需求不僅僅是看到新聞,而新聞的作用也不僅僅是為用戶找到飯后談資的話題。用戶關注新聞,關注自己認為重要的領域的新聞,是要從新聞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新聞媒體將自身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用戶一定會關注的熱點領域,那么,所能提供的差異化的、有價值的信息就要減少。
2.主動創造用戶需求。
長尾理論告訴我們,在熱點信息之外,還有更為廣闊的長尾。但是,在龐大的利基市場中,也存在著大量的垃圾。互聯網的好處就在于,對于有價值的信息,無論隱藏得多深,一定會被人找到。所以,如何激發這一龐大的利基市場就成了擺在媒體從業者面前的一道課題。
對于新聞媒體而言,基礎需求仍然是對基本市場的滿足——對于重大新聞事件的傳播,讓用戶可以輕易地獲取基本的新聞信息。在滿足用戶基本的信息需求之后,媒體應當深挖自己的媒體定位,創造良好的管理體制,打造屬于媒體自身的文化內核。這樣,一個媒體就具備自身進化的能力。在此基礎上發掘利基市場,借助新聞市場的長尾,發掘媒介自身的品牌價值和媒介品格。至此,媒體本身就為社會創作了一種新的需求。
作者簡介:江鴻,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新聞系主任;李研,和訊網資深編輯
編輯:范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