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從事記者工作12年的普通記錄人,我今天要講述的故事得從我的公益之旅開始。
他們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籃球場,他們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院墻,他們的伙食只有白菜土豆。他們甚至因為沒有吃過雪糕而把它往兜里藏。他們只是因為生在了這個貌似被遺忘的小角落。他們一年的生活費只有600元,而我們有時候一頓飯的花銷就是他們好幾年生活的希望!
2006年,我在一次偶然的采訪中得知察右中旗宏盤鄉中心校有貧困學生需要幫助。通過積極聯系,我捐助了第一批愛心物資。當時那里的孩子有160多名,一多半的孩子都是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孤兒、殘疾、智障兒童。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聯系到更多的熱心公益人士和團體。讓更多的人幫助宏盤鄉中心學校的孩子。
2007年是我對宏盤鄉中心學校捐助的第二年。我偶然間在報紙上看到北京捷盟捷達車友會捐助的一篇報道,我就跟他們取得了聯系。他們決定從2007年起,對宏盤鄉中心校開始無限期的援助。聽到此消息后,我通過網絡在感謝他們的同時,也向全社會發出了號召。當時還有臺灣同胞通過各種方式聯系到我們。那一年,有107輛汽車搭載著愛心人士和價值30余萬元資金、物品從四面八方抵達宏盤鄉,我們將宏盤設立為愛心公益教學基地。從那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以愛之名聚集在一起幫助這些孩子們。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不管有什么樣的阻力,我一定會每隔2周去一趟學校,看看這些孩子們。今年已經是第10個年頭了。除了2012年,我因為在北京阜外醫院做了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有近4個月的時間沒有去看孩子們外,至今沒有間斷過。
幾年間,也有突發事件;幾年間,也有悲歡離合;幾年間,各種各樣關于他們的故事貫穿著我的生活。
2008年的一個冬夜,時任宏盤鄉的黨委書記宋慶生給我打來電話。電話那頭焦急的聲音說:“張卓啊,學校里有一個小女孩得了急性白血病,你什么時候能來幫幫她?”當時我自己還沒有汽車。第二天,我租了一輛車趕往孩子的家。當時宏盤剛剛下了一場大雪,在書記的帶領下,在崎嶇的山路上走了很久,才到了孩子家。現在想起來依舊不能自已……還記得那是一張漂亮的面孔,雖然因為藥物的原因,孩子的頭發都掉光了。書記說,孩子的學習成績相當好,在全旗小學六年級的統一考試中,成績能排在前30名。家里唯一的奶奶說,孩子的媽媽是買來的媳婦,生下孩子就跑了。爸爸在前段日子給小煤窯挖煤,塌方了,再也沒出來。因為沒有了爸爸和媽媽,孩子的骨髓配型需要等待,而且治療費對于這個家來說相當于天文數字。奶奶當時懇求我幫幫孩子。小女孩的個子很高,從始至終一直在微笑著看著我們,因為頭發掉光了,看到我們后,還很不好意思地把帽子戴在了頭上。我永遠都忘不了孩子的笑容。回來后,我就積極聯系各個公益團體和更多的愛心人士,當孩子的醫療費差不多湊夠了,當我們所有人都在等待著孩子能夠骨髓配型成功的時候。宏盤鄉書記打來電話:“張卓啊,錢不用準備了,骨髓也別找了,孩子昨天已經走了。”親眼看到自己一直關注的人突然間離開,這滋味你們理解嗎……但愿,天堂里沒有冬天;但愿,天堂里爸爸能夠好好照顧你。
在學校里,有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叫郝敏。她患有嚴重的先心病,肺動脈粘連、單心房單心室。2013年我帶她在北京輾轉多家醫院。經過中外專家會診,一致得出只能等到孩子18歲,換一個人工心臟或者移植心臟。
可是在2014年4月30日,郝敏突然因感冒引起心衰從而惡化為急性腦梗,已經被送往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已經下了3次病危通知書。我接到電話的時候已是凌晨將近1點鐘,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定要保住小郝敏的命。通過近3個小時的聯系,北京的醫院、集寧的醫院,北京的愛心人士、集寧的愛心醫護團隊開始了愛心接力大營救。烏蘭察布醫專附院的醫護團隊聽我講述了郝敏的情況后,立即決定醫護人員的費用全免。救護車從集寧出發到達呼和浩特,接上郝敏后趕往北京。5月1日傍晚,小郝敏住進了北京解放軍總院附屬兒童醫院,這個時候的郝敏已經出現了全身多臟器梗塞,并伴有中度心衰。幸虧沒有錯過最佳搶救時機,我們終于從死神的手里搶回了郝敏。在郝敏住院期間,我和北京的愛心人士通過微博、微信向社會呼吁,不到兩天的時間,北京、集寧的愛心人士就捐款20000多元。小郝敏終于轉危為安,她得救了。
我這里還保存著一份學生王磊爸爸的遺囑。王磊的爸爸得了黃疸型胰腺癌,媽媽是重度智障,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在王磊爸爸去世前去了他家。他拉著我的手說:“家里能賣的東西都賣了,孩子媽不能自理,我也知道自己不行了。醫生說我最多活3個月。現在還能行能動。趁這時候,麻煩你幫我把王磊送到孤兒院。也算是我的一個心愿吧。因為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愛他的人了。”幾個月后,我再去王磊家的時候,王磊爸爸已經不能下炕了。他還是重復念叨著:“拜托你把王磊送到孤兒院吧!”在這里,我真的想對王磊爸爸說,您放心吧。王磊和媽媽住進了宏盤的幸福院。有很多人照顧著他們。而且我還為王磊建立了專用賬號,全國各地的公益人士每個月都會給孩子寄生活費。學校的老師和校長也不定期地給孩子買生活必須品和食物。
當然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么會這么做,為什么會做這么久。其實,我只是想真心去關心每一個我認為值得幫助的朋友,我信奉的只有一條:真誠做事,簡單做人。
我很喜歡徐志摩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話,青年,都是春雷聲響不曾停止時破綻出來的鮮花……要不怕做小傻瓜,盡量在這人道的海灘邊種自己的鮮花,花也許會消滅,但這種花的精神是不爛的!
我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團結在我們的周圍,繼續為需要幫助的人做出最大的努力!
(演講者單位:烏蘭察布廣播電視臺)
編輯:趙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