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就好

【基金項目】本文是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科研規劃項目“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編號:19070251)、廣州市花都區“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專項課題“初中教師心理素養的現狀研究”(編號:HDJS201204)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91-01
人的素養主要包括身體素養、心理素養和社會文化素養,三者共同構成了人的素養整體。其中身心素養是其它素養發展的前提。教師心理素養對學生的成長、學校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推進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教師應當具備哪些心理素養?校園決策者如何了解教師的心理素養狀況?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根據國內外有關心理學的研究,提出教師心理素養的基本構成,并制訂了教師由不同心理素養所表現出來的行為量化表。期望對初中教師心理素養的研究有所幫助。
一、教師心理素養的定義及構成
初中教師心理素養的現狀是指初中教師以其生理素質為基礎,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主體(初中教師)與客體(學生、學校等等)的相互作用,而逐步發展和形成的自我意識、自我管理、性格行為和社交行為的綜合的現實狀況。
1.自我意識
簡單的說,自我意識就是清楚、正確地認識自己,從而清楚自己行動的原因和方向。在現實生活中,自我意識表現為自我評估的能力,自我意識強的教師能清晰自己的情緒、性情,知道自己在教學中的局限和優勢,清楚自身工作的價值和努力的目標,客觀評價自己的能力和職業水平。因此,自我意識強的老師其行為與價值觀保持一致,工作量力而行,并充滿激情。相反的,缺乏自我意識的老師常常不能為現實中的自己準確定位。
2.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通過持續進行的內心對話,管理情緒,使自己恢復正常的心理狀態,從而避免心理障礙的出現。我們無法擺脫情緒沖動,在工作、學習、生活的壓力下,由于某個事件的刺激,個人情緒有可能忽然爆發。自我管理能力強的人也會出現負面情緒或情緒沖動,區別在于他們有能力有辦法有效控制情緒,甚至加以有效利用。
能夠控制情緒和抑制沖動對老師尤為重要,這樣的老師可以營造公正的教學環境,贏得學生和同行的信任,使自己得到正常的發展。由于社會和家庭不良風氣的影響, 部分孩子的性格怪異、頑劣,有些孩子不聽管教,影響他人學習和課堂秩序,甚至侮辱老師人格、威脅老師人身安全。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要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狀況,在某些事件的刺激下,老師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決定了老師能否迅速冷靜下來,遏制事態發展的關鍵。
3.性格氣質
人已有的性格特征往往決定了個體的行為方式,進而決定了個體的自我意識及其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性格特征在教師心理素養的形成中起決定性的作用。人的性格特征沒有好壞之分,相反的,只有有了性格各異的教師,才會有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但是,性格特征決定了哪些事件能成為個體的應激事件,而應激事件是心理健康問題的催化劑和誘因。
例如,一個學生因好玩,直呼某老師的名字。性格嚴謹而保守的老師會覺得這個學生很不尊重自己,往往會生氣,甚至勃然大怒,對該學生還以顏色;但開放明朗的老師會覺得這是學生愿意親近自己,拿自己當朋友的表現,非但不生氣,反而會和該學生一起有說有笑。
4.社會交往
人不可能獨自生存在社會上,人與人的交往貫穿在人的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人的心理活動不是一個靜止的存在,它表現在人與他人交往的整個過程,是人在社會交往中的綜合體現。因此,社會交往是體現心理素養狀況的必然存在。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交往的對象不僅是一群未成年人,還有同行、領導和各式各樣來自不同階層的家長。因此,優秀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
二、不同心理素養所表現出來的行為量化
行為心理學認為,人以行為動作表征隱藏的心理活動。所以,我們能夠透過教師對自己某些能力表現的判斷了解他們的心理素養狀況。根據教師心理素養的含義,教師心理素養可以根據4個維度進行量化,具體如下表所示:
教師心理素養狀況如何,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問題,更是關系未來社會發展的問題。教師的認知素養、人格特征、感情意志和社會適應性都與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工作效能顯著相關。可見,提高教師的教學心理素質,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并為此付出努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