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棟
【摘要】小學弱勢群體不利于小學生成長,從長遠看會影響到教育發展,應予以高度重視。本文從學生自身、家庭、學校、社會幾方面分析了小學弱勢群體形成的原因,然后提出了相應的教育策略。
【關鍵詞】小學弱勢群體 ?教育策略 ?家庭學校合作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課題《城區小學弱勢學生群體形成的原因和教育策略》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4]GHBZ050。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92-01
教育領域中也存在著學生弱勢群體,可概括為學校生活質量低劣、缺乏學習權益以及身心承受力較弱的學生。這是國內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時的一種現象,具有隱蔽性、多重性、可轉化性,若不盡快解決將影響到教育未來發展。本文以城區小學學生群體為中心,仔細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教育策略。
1.城區小學弱勢學生群體形成的原因分析
從現狀來看,城區弱勢學生群體主要有貧困生、留守生、后進生、智力障礙生幾類。他們大多都有自卑、自閉、恐懼等負性心理表現,渴望被尊重卻不能被認可,想實現自我價值但實際條件太差,這種矛盾極易使他們變得偏執、心理防衛過重,甚至常與師生對抗。究其原因,可從以下幾點分析:
1.1自身原因
①生理缺陷
口吃、跛足、近視、體型肥胖、身體素質差、長得不漂亮,有這些特點的小學生常被其他學生嘲笑,遭受異樣的目光。而且由于生理特征明顯,很容易被起外號。
②心理障礙
與性格外向的學生相比,內向學生即是弱勢群體,因為內向不敢交流,越來越孤僻。同樣,部分學生也有暴躁、清高、嫉妒、自私、傲慢等心理障礙,很難受到歡迎。
1.2家庭原因
①經濟困難
經濟是基礎,由于經濟條件較差,兒童無力接受良好的教育,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很難滿足。長期如此,極有可能造成營養不良、身體差、多病,甚至有生理缺陷而無錢醫治。同時,與其他正常兒童相比,孩子易產生自卑、嫉妒、急躁等心理。而很多家庭為改善生活質量,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生活卻依舊沒有明顯變化,部分孩童可能會失去希望,自暴自棄、喪失上進心。
②教育方法不當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教育啟蒙,父母的行為舉止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孩子成長。溺愛在留守生中較為常見,父母不在家,多由爺爺奶奶看管,過度的寵愛使得孩子成了“小皇帝”、“小公主”,性格蠻橫但承受能力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不知所措;爺爺奶奶年齡大,受封建思想侵害較深,跟不上現代素質教育的腳步,以至于孩子文化素質低下;少數家長沒時間陪伴孩子,把掙錢作為主要目標,孩子可能從小就染上銅臭之氣。
1.3學校原因
①教師教育方法不當
學校是小學生成長、接受教育的主要陣地,但教師教育觀念落后,加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對素質教育缺乏深刻理解,以至于過去常出現的問題如今依舊存在;教育范圍太窄,僅局限于課堂上,缺乏實踐,在人文關懷上也比較欠缺,小學生容易產生抵抗心理,對外界恐懼;教師將分數作為主要評判標準,偏愛成績優秀者,對其他學生則缺乏關注甚至完全放棄。
②學習環境的影響
學校管理缺少創新意識,校本教材編寫不科學、課程安排不合理,課堂難以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課外活動和集體活動較少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小學生成長。
1.4社會原因
①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隨著生活條件改善,網吧、KTV、游戲廳等娛樂性場所增多,而小學生自控力較弱,常禁不起誘惑。部分小學生不分真假、難辨丑惡、顛倒黑白,為了目的不擇手段,撒謊、不講信用、缺乏信任感、悲觀絕望、自暴自棄、斗志磨滅等情況都可能會出現,使得其他學生不敢靠近。
②人們往往對弱勢學生另眼相待
對于有生理缺陷或智力障礙的孩子,人們通常對其加以嘲笑、捉弄,予以異樣的眼光,不愿和他們交流玩耍,最終這些孩子變得孤獨、自閉,害怕和生人接觸。
2.適合城區小學弱勢學生群體的教育策略
2.1加強家庭、學校合作
對家庭來說,父母長輩要做好楷模,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如戒掉不良習慣、注意言談舉止。如果是在外務工,可聯系學校創建“空中家長學校”,利用現代化通訊設備讓家長和孩子經常見面溝通。家長掙錢的同時更要予以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懷,尤其是對有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礙的兒童,可幫助他們提高承受能力,增強自信心。對學校而言,必須擔負起教育責任。首先轉變教育觀念,采取新教學模式,合理安排課程,增加實踐,完善評價體系;其次融入以人為本理念,創造高質校園文化,對學生予以人文關懷,令其產生依賴感和信任感,消除其負性心理。同時要禁止強制性教育,感化小學生,使其學會控制自身情緒。
2.2政府增加投資,發動社會力量
我國正處于教育改革關鍵時期,對于城區小學弱勢群體,政府必須加大投入力度。資金是基礎,對貧困家庭發放補助,讓孩子也能同正常人一樣接受教育。除了資金,在師資資源、保障制度等方面都要不斷完善。僅靠政府力量顯然不夠,可爭取社會支持,利用社會力量,開展教育扶貧工作。
3.結束語
總之,造成城區小學弱勢群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解決這一問題時,也應綜合多方面考慮,發動各方面力量參與其中,使得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聯系在一起,從而改變當前現狀。
參考文獻:
[1]荊婕.城區小學貧困生的教育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9(26):33
[2]馬君謙.小學生弱勢群體的類型及健康誘導策略[J].江蘇教育,2012,12(3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