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自慧 陳紅鋒 劉永金
摘要:采用野外實地調查、標本信息查閱和文獻資料相結合的方法,全面調查分析廣東省蕁麻科野生觀賞植物資源,得出:廣東蕁麻科植物共15屬,69種,1亞種,15變種;在水平分布上以粵北地區分布最多,在垂直分布上以海拔600~800 m之間最多。基于研究結果,分析總結該植物的應用現狀,并對其資源保護利用、繁育措施、園林應用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蕁麻科;植物資源;調查與評價;園林應用;廣東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5)03-0000-00
收稿日期:2015-04-16
修回日期:2015-06-04
Abstract: By combining method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sample referring and documentation, the Wild wild Ornamental ornamental resources of Urticaceae in Guangdong was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 total of 14 genera, 69 species, 1 subspecies, and 15 varieties of Urticaceae in Guangdong. And the species of Urticaceae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rthern Guangdong on a horizontal, while the most of them were concentrated in a vertical altitude of 600~800m. Based on the above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Urticaceae was summarize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utiliz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new cultivars, propagation, and landscape application of Urticaceae.
Key words: Urticaceae; Plant resourc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Landscape application; Guangdong
引言
蕁麻科植物是十分有開發利用潛力的野生觀賞地被植物資源(圖1-4)。我國蕁麻科植物不但資源豐富,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也是近年來園林地被植物新秀。苧麻、水苧麻是紡織和工業的重要原料;苧麻屬、艾麻屬的種子可榨油;冷水花屬、樓梯草屬、赤車屬為南方山坡林下草本植被常見的優勢種,其中有些種類已用于城市環境美化綠化,如花葉冷水花以其獨特葉色、吐煙花以其“吞云吐霧”、紫背冷水花以其明快的色彩受到大眾的青睞,被大量應用于觀賞地被和盆栽。目前蕁麻科植物大多處于野生狀態,研究領域僅局限于分類修訂[2-7]、系統發育[8-10]、繁殖技術研究[11]、藥用價值[12-14]等方面,而其觀賞價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國內對其植物資源和觀賞價值的研究較少 [15-17]。為了發掘其資源,有必要對其觀賞特性、分布區域以及園林應用形式進行系統性地整理。本文對廣東省內蕁麻科野生觀賞植物的資源分布進行了全面的調查研究,分析其應用現狀,并對蕁麻科野生觀賞植物資源保護利用、繁育措施、園林應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議,旨在為今后的引種馴化、推廣應用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1研究地概況
廣東省位于我國大陸南部,地處北緯20°13′~25°31′,東經109°39′~117°20′,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年平均氣溫約為19℃~24℃。全省平均日照時數為1745.8 h,年平均氣溫為22.3℃。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 mm之間,全省平均為1777 mm①。地勢總體北高南低,北部多為山地和高丘陵,南部則為平原和臺地。廣東省屬于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省內自然條件優越,植物種類豐富,擁有野生維管束植物近8000種[19]。
2研究方法
通過歷年來多次野外實地調查,采集標本、拍攝照片,詳細記錄蕁麻科的種類、分布狀況、生境環境、資源的蘊藏量、開發利用情況等基礎資料,并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標本館的標本鑒定和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編制廣東省蕁麻科野生植物名錄,進行數據分析和評價。
3結果與分析
3.1 廣東省蕁麻科植物資源概況
3.1.1 蕁麻科植物屬種組成
調查數據顯示,廣東省蕁麻科植物共14屬,69種,1亞種,15變種,分別占中國蕁麻科植物屬、種數的29.79%、6.69%。其中種類最多的屬是冷水花屬,共30種,占廣東省總種數的35.29%;8種以上的屬有4個,共68種,分別占屬、種數的28.57%、80%;單種屬有6個,占總屬數的42.86%,所含種數占總種數的7.06%。生活型以草本為主,其次為灌木,稀為小喬木。其中,草本有51種8變種,占總種數的69.41%;灌木19種6變種,占總種數的29.41%;小喬木僅1種,占總種數的1.15%。其中,具觀賞價值的有34種6變種,具藥用價值的有35種3變種[18]。
由表1可知,蕁麻科植物在廣東有85種[19-20]、廣西179 種[21]、湖南79種[22]、海南50種[23],以廣西最為豐富。其中與廣東共有蕁麻科種的數量分別為廣西66種、海南30種、湖南43種,說明廣東與廣西的蕁麻科植物最為相近。這可能是因為廣東、廣西的氣候及其他環境因子較為相似,而湖南年均溫偏低,海南年均溫偏高,部分蕁麻科植物對其生長環境不適應。在這4個省均有分布的屬有9個,舌柱麻屬、苧麻屬、樓梯草屬、糯米團屬、艾麻屬、紫麻屬、赤車屬、冷水花屬、霧水葛屬;均有分布的種有17種,舌苧麻Archiboehmeria atrata、海島苧麻Boehmeria formosana、苧麻Boehmeria nivea、銳齒樓梯草Elatostema cyrtandrifolium、多序樓梯草Elatostema macintyrei、糯米團Gonostegia hirta、珠芽艾麻Laportea bulbifera、紫麻Oreocnide frutescens、短葉赤車Pellionia brevifolia、華南赤車Pellionia grijsii、赤車Pellionia radicans、蔓赤車Pellionia scabra、短角濕生冷水花Pilea aquarum varsubsp. brevicornuta、波緣冷水花Pilea cavaleriei、盾葉冷水花Pilea peltata、粗齒冷水花Pilea sinofasciata、霧水葛Pouzolzia zeylanica。
表1 廣東省蕁麻科科植物與相鄰省份的比較分析
地區 屬數 種數 亞種 變種數 總種數 共有種數
廣東 14 70 1 15 85 -
廣西 17 140 10 29 179 66
海南 13 47 1 2 50 30
湖南 16 70 4 5 79 43
3.1.2 廣東省蕁麻科植物資源地理分布格局
1) 水平分布
廣東蕁麻科植物在粵東以外其他區域分布較集中。其中,以粵北地區分布最多,共61種,占全省總種數的71.76%;其次為珠三角地區和粵西地區,分別有41種和39種,分別占總種數的48.23%和45.88%;粵東地區蕁麻科植物分布最少,為25種,占總種數的29.41%。糯米團、蔓赤車、小葉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狹葉霧水葛Pouzolzia angustifolia、藤麻Procris crenata等水平分布極廣,幾乎全省均有分布。而有些種類水平分布則相對較窄,如南川冷水花Pilea nanchuanensis、山冷水花Pilea japonica、羽脈赤車Pellionia incisoserrata等。少數種類僅分布于特定的區域內,如光葉樓梯草Elatostema laevissimum僅分布于粵東的龍門,盤托樓梯草Elatostema dissectum僅分布于粵西的信宜。
2) 垂直分布
蕁麻科植物在廣東省域不同海拔生境均有分布,在整體上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其中在海拔600~800 m和400~600 m兩個范圍之間分布的種類最多,分別為60種、59種,分別占全省蕁麻科植物種數的70.59%和69.41%;其次是海拔800~1000 m、1000~1200 m、200~400 m之間,分別分布有蕁麻科植物51種、48種、44種;而在海拔200 m以下分布種類較少,僅有16種,占全省蕁麻科植物種數的18.82%(圖5)。這說明廣東省蕁麻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200~1400 m之間,而在200 m以下和1400 m以上分布相對較少。
圖5 廣東省蕁麻科植物垂直分布
3.2 蕁麻科植物的應用現狀
蕁麻科植物以草本為主,野生種類豐富,栽培種類較少。在園林綠化中,蕁麻科的野生種類基本沒有被推廣利用,但栽培種較為常見,如花葉冷水花、泡葉冷水花、古錢冷水花已被列入園林觀賞資源,而對其他種(如山冷水花、樓梯草、赤車、長柄冷水花Pilea angulata subsp. petiolaris和銳齒濕生冷水花)的應用與開發基本空白。蕁麻科植物作為優良林下野生觀賞地被植物材料的應用非常少,作為切葉和盆栽材料的應用更少,故今后應大力開發蕁麻科野生觀賞植物,挖掘其作為園林觀賞地被和盆栽觀賞應用的潛力。此外,廣東蕁麻科野生觀賞植物資源的分布不均勻,一些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較好,但其他地區該科野生資源流失較快。因此,合理開發利用蕁麻科的野生觀賞植物資源極其重要。
4 蕁麻科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建議
4.1 加強種質資源保護
蕁麻科植物資源多數種分布較廣,小部分種分布于較為狹小而生境特化的區域內,氣候環境的變化導致其居群數量逐漸減少。近年來隨著生境破壞以及人為采挖(主要針對藥用植物),使得這些資源的生存受到了威脅。加強對蕁麻科植物生境的保護,盡可能地減少人為因素的破壞。加大宣傳力度,把開發利用與保護結合起來,既注重社會效益,又注重生態效益,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那些應用價值高、種群數量小的種質資源要重點保護;對具有開發利用潛力的種類要著重研究其生長習性、分布、繁殖等特性,建立蕁麻科觀賞植物資源庫。
4.2 加強栽培管養技術研究
根據蕁麻科不同種的生長規律、生境以及適應性強弱,制定詳細的引種計劃。在保證野生種群數量的基礎上,開展引種馴化與繁育研究。充分利用區域產地和氣候條件優勢建立起蕁麻科觀賞植物的育種基地、育種體系和品種資源庫,不斷培育出新的品種或品系以適應現代城市園林綠化的需要,如可以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對市場需求量大的種類或品種進行規模化生產,開展一系列的研發和產業化研究。在栽培管理中,要逐步掌握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加大蕁麻科觀賞植物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力度,解決技術問題,力爭產業化。
4.3 加大園林開發利用
蕁麻科植物大都喜陰涼潮濕環境,主要觀賞特性為葉的觀賞性狀,其葉形、葉色都具有較強的觀賞價值,既可作為園林觀賞地被植物的新秀,也可作盆栽觀賞。通過調查廣東省的蕁麻科野生觀賞資源,根據不同的生活型制定相應的園林應用形式,如花小而量大的種類可作為盆栽和地被;葉片美觀、具有花紋的可作為觀葉型地被和盆栽;抗逆性強的種類可以作護坡地被植物應用。
5 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園林綠化的意識不斷加強,地被在城市綠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很多地被植物在栽培管理方面需要予以精心管理,從而加大園林綠化的難度。然而蕁麻科的植物栽培管理較為簡單粗放,且觀賞價值較高,可根據不同需要進行應用。因此,蕁麻科野生觀賞植物的開發利用將為城市園林綠化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 王文采,陳家瑞.中國植物志第23(2)卷[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2] 彭澤樣,張國梁.甘肅省蕁麻科植物小志[J]. 西北植物學報,1984,5 (2) : 122-131,1985.
[3] 段林東,林祁,楊志榮,等.中國12省蕁麻科植物分布新記錄[J].西北植物學報,2011,31(5) :1050- 1052.
[4] 吳增源,李德銖,王紅,等.滇東南蕁麻科樓梯草屬一新系和一新種[J].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2012,34(2): 151-154.
[5] 王文采,韋毅剛.都勻樓梯草貴州蕁麻科一新種[J]. 廣西植物,2008,28(1): 1-3.
[6] 林祁,姚炳礬,段林東,等. 中國樓梯草屬(蕁麻科)植物省級分布新記錄[J]. 西北植物學報,2005,25(1):164—166.
[7] 陳家瑞.中國蕁麻科冷水花屬的研究[J].植物研究,1982,2(3):1-132.
[8] 康冬麗,潘其輝,易自力,等. 基于rbcL序列探討蕁麻科植物的系統發育關系[J]. 分子細胞生物學報,2008,41(4):255-264.
[9] 王文采.樓梯草屬苞片形態和演化趨勢[J].廣西植物, 2010,30(5): 571-583.
[10] 虞潤卿.苧麻屬野生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分析[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2.
[11] 周肖榮.苧麻原生質體培養技術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5.
[12] 王堅.水麻屬植物研究現狀及其開發價值[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6):48-49.
[13] 王堅.中藥野苧麻的研究現狀與開發價值[J].亞太傳統醫藥,2011,7(7):150.
[14] 李莉,張慶林.蕁麻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7,23(4),297-298.
[15] 萬明香,何順志.貴州殼斗科、蕁麻科藥用植物資源的種類與分布[J].貴州科學,2005,23(4):5-7.
[16] 徐耀東,童志剛,敖小朋.園林地被植物新秀----廬山樓梯草[J].現代園藝,2009(1):11.
[17] 易官美.介紹幾種新穎優良的地被植物[J].園林,2002(1):49.
[18] 葉華谷,曾飛燕,劉念,等.華南藥用植物[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
[19] 葉華谷,彭少麟.廣東植物多樣性編目[M].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
[20] 吳德鄰.廣東植物志(第六卷)[M].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5.
[21] 覃海寧,劉演. 廣西植物名錄[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2] 劉克明.湖南植物志(第二卷)[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3] 邢福武,周勁松,王發國,等.海南植物多樣性編目[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注:①廣東省人民政府門戶網http://www.gd.gov.cn/gdgk/
*基金項目: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科技項目“野生觀賞地被植物的引種及選育研究”(編號:201311)資助
作者簡介:
葉自慧/1988年生/湖北孝感人/在讀碩士/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園林植物資源開發利用
*通訊作者:
陳紅鋒/E-mail: h.f.chen@scbg.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