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良好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水果種植成為越南九龍江三角洲地區的優勢生產模式。為確保水果生產和出口取得高經濟效益,越南農業部門和當地果農已經和正在致力提高水果質量及打造品牌。
九龍江三角洲地區被視為越南的水果之鄉,在29.5萬hm2土地上,種植著多種當地著名特產水果。不過,近年來,多種水果的銷量和價格波動較大,出口價值不高。為克服這一狀況,九龍江三角洲地區農業部門認為,打造品牌,推動出口是必由之路。
與區內其他地方相比,前江省是水果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面積近6萬hm2,種植多種當地冠名特產水果,如丐陂和祿芒果、永金鍛爐牛奶果、五協榴蓮、米市火龍果、鵝貢櫻桃、鷺脖毛柚子、新峰紅毛丹、新歸島山竹等。盡管優勢和潛力巨大,但其出口價值仍然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出口市場信息,特別是生產、分配和銷售銜接性不強。為克服上述狀況,前江省主張應用越南良好農業操作規范(VietGAP)、全球良好農業操作規范(GLOBALGAP)等標準打造水果生產模式。米市縣梁和樂鄉火龍果種植戶武玉葉是應用無公害安全生產規程的第一個果農。因此,他家的火龍果銷售良好,吸引很多出口企業前來購買,其價格也比其他生產模式高5%-10%。武玉葉表示:“應用越南良好農業操作規范標準種植水果帶來了很高的效益。要想水果賣得好,就要做到安全生產。我覺得在前江省7個主力水果品種中,只有火龍果效益最好。實施方式也非常簡單,就是要全程記錄,這樣做比較專業。”
在檳椥省,除了綠皮柚子外,紅毛丹、龍眼、菠蘿蜜等水果也正逐步進軍美國、日本、韓國等高標準市場。由于要求應用良好農業操作規范(GAP)標準生產,因此達到出口標準的水果數量不多,但當地農業部門和農民仍認識到這是可持續和長期的發展方向。周城縣仙龍鄉果農阮友心說:“我認為,為了能在高標準市場站穩腳跟,我們首先要應用越南良好農業操作規范標準,并在越南農業組織和部門的指導下種植水果。目前,出口水果的首要標準是保障消費者安全、保護環境、原產地可追溯和安全。”
落實政府的指示,各地政府正在開展農業結構重組。很多地方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制定實施水果專產區規劃,注重打造原產地特產水果品牌。茶榮省工商廳廳長陳軍俊表示:“今后,我們將繼續與省內各廳局、部門配合考察當地其他優勢水果,以打造水果品牌。對現有品牌水果,我們指導貿易促進部門幫助果農尋找銷售市場。現在,多種水果走進了批發市場,一些水果也走進了超市。對于水果出口問題,我們成立了企業,以滿足批量需求。”
目前,九龍江三角洲各省還有許多地方種植具有良好出口前景的特產水果。鼓勵果農應用良好農業操作規范標準生產水果,擴大出口并為其創造便利條件是必由之路。這些初見成效的模式已經和正在為九龍江平原地區乃至越南水果遠銷世界各地帶來良好的示范效應。
(摘自《越南通訊社》,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