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出生,福建云霄人。2005年畢業于廈門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廈門大學藝術學院中國畫教研室主任,福建省青年畫院副院長。
《藝術沙龍》:怎樣理解中國畫的傳承與創新?關于時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方廣智:中國畫的傳承是根基,創新是本質。傳承和創新如同人的兩條腿走路一般,一前一后,走到藝術的巔峰。藝術是心靈感受的物化,時代的情感造就藝術,走出成法,告別陳規,追求時代性,這是藝術發展的必經之路。藝術的魅力告訴我們,走出陳規之路不是關注技法的過程,不是就技論技的過程,更不是對于形式感受愛不釋手的過程,而是心路歷程的自然歸宿。
《藝術沙龍》:老一代批評家和青年一代批評家誰對您的影響更大?
方廣智:藝術批評也是隨著時代而成長,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藝術批評。在國內有影響力的青年批評家很少,中年一代的批評家有一些。作為青年畫家,中年一代的批評家對我影響更大一點。
《藝術沙龍》:您更在意市場認可還是學術認可?
方廣智:學術認可對藝術家來說應該更加重要一些。我更重視學術認可。
《藝術沙龍》:您怎樣看待學生比老師的畫價高?
方廣智:這是很正常的市場現象,也合乎藝術的規律。藝術的高低,不在于年齡的大小,更不在于學藝的長短。藝術價位的高低也是如此。
《藝術沙龍》:請聊聊您最喜歡的藝術家。
方廣智:古代畫家我喜歡的很多。民國的畫家我最喜歡齊白石和潘天壽。
《藝術沙龍》:媒體宣傳對您有意義嗎?您覺得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網絡等哪種媒體更適合展示您的作品?
方廣智:恰到好處的媒體宣傳對個人還是很有意義的。雜志和報刊更適合展示我的作品。
《藝術沙龍》:您訂閱期刊嗎?近期關注的報刊有哪些?
方廣智:我訂過《國畫家》《美術》,近期比較關注《東方藝術》。
《藝術沙龍》:您如何評價“為藝術家在雜志上辦展覽”的期刊立意?您認為在當下,這種期刊是否仍有存在的意義?
方廣智:我覺得這立意是很不錯的,但一定要結合網絡展覽同步進行推廣。在當下,期刊存在的意義不在于存在的形式,而在于存在的方式和影響力。
《藝術沙龍》:您認為互聯網對自己最大的好處是什么?
方廣智:能讓自己的藝術被更多人了解。互聯網傳播能讓藝術家之間,也讓不同的藝術之間走得更近。
《藝術沙龍》:相比隨時可被刪除的電子郵件、140字的微博、符號化的短信,手書信件在當下已具有了別樣的意義。如今,您還會提筆寫信嗎?
方廣智:會。對于德高望重的前輩,又不是特別熟悉的情況下,有時還會用毛筆書信往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