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等



摘要[目的]開展曬黃煙品種比較試驗,明確各曬黃煙品質特征。[方法]2013年在銅仁市松桃縣對不同曬黃煙S1、S2、S3、S4、S5、S6、S7共7個品種進行了區域試驗,觀察記載其生育期、植物學性狀、農藝性狀、病害發生及經濟性狀等。[結果]結果表明:S3、S5、S6、S7大田長勢強(較強),分層落黃均勻,原煙外觀質量好;S7、S3經濟性狀表現較好。[結論]研究表明,S7、S3可以在銅仁市松桃縣進行進一步品種示范驗證。
關鍵詞曬黃煙;品比;農藝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S572;TS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8-055-03
ComparisonofSuncuredYellowTobaccoVarietiesinField
LONGWen 1,XIONGChengfei 2,LIZhitao 3etal
(1.TongrenTobaccoCompany,Tongren,Guizhou554300;2.DejiangTobaccoFiliale,Dejiang,Guizhou565200;3.ChinaTobaccoGuizhouImportandExportCo,Ltd.,Guiyang,Guizhou550003)
Abstract[Objective]Theaimwastoidentifythequalitycharacteristicsofsuncuredyellowtobaccovarieties.[Method]Regionalcomparativetestsof7suncuredyellowtobaccovarieties(SS2,S3,S4,S5,S6andS7)werecarriedoutinSongtao,GuizhouProvinceduring2013.Growthperiod,botanyproperties,etcwereobservedandrecorded.[Result]TheresultsshowedthatS3,S5,S6andS7werebetterthantheothersingrowthinthefield,whichhadtimelyyellowing,highmaturityandtheappearancequalityoftheoriginaltobaccoleaves.S7,S3werebetterineconomicvalue.[Conclusion]Therefore,S7andS3shouldberecommendedforfurtherdemonstrationisSongtao.
KeywordsSuncuredyellowtobacco;Comparisonexperimentsofvarieties;Agronomictraits;Yield
曬黃煙是我國特有的晾曬煙類型之一 [1],是我國發展“中式卷煙”的特色原料之一 [2-4]。有研究表明,在烤煙型卷煙中加入適量的曬黃煙,能提高煙味濃度和勁頭,且香氣濃郁,焦油量降低 [5];混合型卷煙中使用適量的曬黃煙,生理強度和刺激性降低,吸味醇和,香氣濃郁 [3]。因此,曬黃煙以其香氣濃、焦油量低等特點而得以開發和應用。目前,對曬黃煙的研究相對較少,且主要集中在單一品種 [6-7]、栽培與管理 [8-10]、外觀質量 [11]以及對調制過程中化學物質變化等方面 [12-15]。我國的曬黃煙主要分布在廣東南雄、廣西賀州、湖南寧鄉和湖北十堰等地。由于各產地氣候條件、栽培管理等的不同,所產煙葉的化學成分和評吸、質量均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對不同產區曬黃煙品種在貴州省種植進行了比較分析,旨在明確不同產區曬黃煙品質特征,為卷煙企業產品配方和貴州省曬晾煙開發做好技術儲備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參試品種
共7個參試品種,即S1(公會曬煙)、S2(K16)、S3(81~26)、S4(九月寒)、S5(毛把煙)、S6(寸三皮)、S7(K17,CK)。
品種由貴州省煙草科學研究院提供。
1.2試驗點概況試驗點在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大興鎮茶場,地理坐標為107°17′25″E,27°52′45″N,屬低丘陵地貌,東北高、西南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拔720m,年降雨量1100~1300mm,集中于4~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0%~65%,全年日照數為1250h,年平均氣溫為13.0~17.5℃。
1.3試驗設計采用漂浮育苗,裸種浸種后,用牙簽點播于裝好基質的漂浮盤穴內,每穴5~10粒,出苗后間苗2次,間苗時間宜適當提早。試驗設7個處理,3次重復,共21個小區,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每小區種植2行,每行30株,共60株,行株距1.1m×0.6m,小區面積39.6m 2,按小區計產、計質,并取原煙樣品進行煙葉外觀質量、化學成分、感官質量鑒定,各項農事操作在同一天內完成。
1.4大田管理措施按銅仁市烤煙標準優質化生產管理。施肥:煙草專用基肥(氮∶磷∶鉀=9∶12∶24)750kg/hm 2,油菜枯375kg/hm 2;煙草專用追肥(氮∶磷∶鉀=15∶0∶30)225kg/hm 2,發酵油菜籽150kg/hm 2,硫酸鉀150kg/hm 2。
1.5農藝性狀觀察記載
每小區選典型株10株,觀察記載生育期(播種期、移栽期、現蕾期、中心花開放期、腳葉成熟期、頂葉成熟期、大田生育期)、植物學性狀和農藝性狀。記載各品種病害的發生率和病情指數。按小區采收、分級、計產,統計產量、產值、上(中)等煙比例等。
2結果與分析
2.1生育期
于2013年2月7日播種,3月18日出苗,4月13日開始間苗,間苗2次,剪葉1次,脫水煉苗4d;5月12日移栽;S2、S3、S7這3個品種進入現蕾期最早,均于7月5日進入現蕾期,S6現蕾期最晚為7月23日,其他3個品種均于7月9日進入現蕾期;中心花開放期為7月15日;7月20日腳葉成熟開采,共采摘7次,10月20日頂葉成熟采完。從大田生育期來看,S2和S7最短為116d;S6生育期最長,達到172d,其他品種均為124d。
2.2植物學性狀
從表1可以看出,S3、S5、S6、S7大田長勢強(較強),煙葉分層落黃均勻,通風透光好,田間生長整齊(表1)。
2.3農藝性狀
從表2可以看出,打頂后S2、S6、S7株高較高,S1、S4、S3次之,S5最矮;S2、S6、S7可采葉數、節距和有效葉適中;S5節距最小,S5可采葉數最少,為14片(表2)。
2.4病害的發生率和病情指數
從表3可以看出,S5、S6有少量花葉病,S1、S2花葉病稍多,S6黑脛病嚴重,11株感病,病株率為5.00%,病指為1.82。各品種均感氣候斑,S1、S2、S4、S5、S7抗黑脛病、青枯病、赤星病(表3)。
2.5經濟性狀
2.5.1參試品種產量。從表4可以看出,單位面積產量在品種之間的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其中以S7最高達3358.5kg/hm 2,其次是S6產量3178.5kg/hm 2,第3為S3產量2950.5kg/hm 2,最少為S4產量1810.5kg/hm 2。
2.5.2參試品種均價、上等煙率和中等煙率。從表4可以看出,對照與各品種之間(除S3)的均價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S7(CK)均價達25.7元/kg,居各參試品種首位,S3均價24.6元/kg,排名第2,S5均價22.9元/kg,排名第3,S6均價20.9元/kg,排名最后。
S7(CK)上等煙率達到55.0%,其次是S3為47.0%,S5為36.0%,排名第3,S6為17.7%,排名最后。各品種中等煙率排名從大到小為S6、S2、S5、S4、S1、S7、S3,對應值為57.0%、54.3%、52.7%、48.7%、42.0%、38.0%、34.5%(表4)。
2.5.3參試品種級指和單葉重。從表4可以看出,對
照與各品種之間(除S3)的級指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P<0.01)。各品種級指由大到小的排序為S7、S3、S5、S4、S2、S1、S6,對應值分別為92.0、90.7、85.0、83.0、81.0、80.3、79.3。
對照與各品種之間(除S2)的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P<0.01)。S3單葉重最重達16.7g,比對照增加了1.2g,其次S7為15.5g,S2為12.5g,S6排名最后為6.5g。
2.6化學成分
不同曬黃煙品種化學成分見表5。由表5可知,S7、S3的煙堿含量較合理,S6、S4、S2的煙堿含量較高。
3小結
從經濟性狀上來看,S7、S3這2個品種表現較好,從綜合性狀上看,S3、S5、S6、S7大田長勢強,植株較高,通風透光好,頂葉開片好,后勁足,耐肥性好。S6大田生育期太長,銅仁的氣候條件不利于調制。S5植株矮,節距小,通風透光不良,曬后葉片身份薄。S6黑脛病嚴重。
綜上所述,曬黃煙各品種中S7、S3在銅仁市松桃縣的綜合表現較好,可以在該地進行進一步的品種示范驗證。
4討論
目前國內卷煙生產以烤煙型為主,對晾曬煙的需求較少,全國煙區均重視烤煙生產,晾曬煙生產長期得不到重視。曬黃煙是我國特有的晾曬煙,是發展中式卷煙的特色原料 [11]。曬黃煙生產要加強與卷煙工業合作,以曬黃煙為配方原料進行卷煙產品的開發研究,同時要建立優質、穩定的曬黃煙生產基地,提高質量,保證提供足夠的優質曬黃煙原料,以滿足煙廠工藝配方的穩定需求,同時多渠道拓寬曬黃煙銷售市場,以促進曬黃煙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寶華,吳幗英,劉寶法,等.地方晾曬煙普查鑒定及利用的研究[J].中國煙草學報,1992(2):45-54.
[2]李琳.人工發酵溫濕度條件對寧鄉曬黃煙品質影響的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06.
[3]朱貴明.論曬黃煙的品質特點及其開發利用[J].中國煙草,1996(4):34-38.
[4]劉國順,汪耀富,符云鵬,等.建立“名、優、特”煙葉產區提高煙葉品質和可用性[J].煙草科技,2011(8):35-37.
[5]楊大光.低焦油卷煙原料探析[J].中國煙草科學,1998(2):41-42.
[6]唐國強,姜水紅.名優曬黃煙品種“寸三皮”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湖南農業科學,2011(7):28-30.
[7]何命軍,符云鵬,艾永峰,等.生長發育過程中曬黃煙的養分吸收和干物質積累[J].煙草科技,2006(6):48-53.
[8]于建軍,楊永鋒,李琳,等.不同溫濕度發酵條件對曬黃煙中性致香物質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08,24(12):279-282.
[9]艾永峰.不同氮用量和施氮方法對曬黃煙生長發育及品質的影響[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06:9-10.
[10]趙立紅,黃學躍.采收時期、調制方法對兩個曬黃煙品種品質的影響[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20(4):522-526.
[11]孫福山,王傳義,劉偉,等.南雄優質曬黃煙品質評價指標[J].中國煙草科學,2006,27(3):32-35.
[12]程向紅.醇化過程中曬黃煙化學成分及感官質量的變化[J].廣西農業科學,2009,40(10):1339-1341.
[13]劉國慶,方明,符云鵬,等.調制過程中曬黃煙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J].煙草科技,2004(7):37-39,43.
[14]付憲奎,馮全福,賈興華,等.特香型烤煙品種烘烤調制技術初探[J].中國煙草科學,2004(3):11-14.
[15]孫在軍,易建華,成志軍,等.曬黃煙調制過程中失水率對呼吸作用的影響[J].中國煙草科學,2003(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