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提瀕臨的紅海—曼德海峽—亞丁灣航線,每天通過供應歐亞的原油達400萬桶,以及世界貨物總量40%。因此,長期和穩定保持這一水域的和平和安全,對中國和世界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要建立海外軍事基地……”這類西方媒體經常炒作的話題近日仿佛又有了新的證據。5月10日,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法新社的報道稱,東非小國吉布提總統蓋萊表示,該國正與中國協商設立基地事宜,以維護中國在該海域的航運安全和海外利益。這樣一個小國,對中國而言有多重要?
“建基地”之說頻起
法媒報道稱,中國正就在具有戰略意義的吉布提港口建立軍事基地與吉進行磋商,這有可能使美國和中國在這個非洲之角小國的基地并肩存在。
吉布提總統蓋萊說,中國當局正和該國協商在當地設立一個軍事基地,以維護自身在該海域的利益。蓋萊在吉布提接受法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討論在進行中。”他還表示,對中國在當地建立基地表示歡迎。
報道稱,中國已為吉布提的幾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估計總額達數十億美元,包括港口、機場和鐵路項目。
事實上,中國在吉布提“建基地”之說并非首次出現。在去年11月19日,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便刊登了題為《中國和納米比亞討論海軍基地》的文章,文章援引報道稱,中國媒體已列明中國希望在印度洋建立“海外戰略補給基地”的18至19個港口。顯而易見,中國希望通過與相關國家“互惠互利和友好協商”來建立基地。報道稱,中國已強調這些基地將不會是“美國式的”軍事基地。
中國計劃在非洲建立基地的地方包括位于非洲西海岸——納米比亞的沃爾維斯灣、尼日利的亞拉戈斯和安哥拉的羅安達,以及非洲東海岸——肯尼亞的蒙巴薩和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報道還指出,中國還可能在已設有補給設施的吉布提、莫桑比克的馬普托、馬達加斯加及塞舌爾建立基地。
納米比亞的報道稱,中國在納米比亞擁有幾個大型的基礎設施發展項目和資源開采項目,中國在斯瓦科普蒙德附近還有一個衛星跟蹤站。文章還提及,中國在重要的會議中決定,為滿足中國的安全和發展利益,符合現有國際地位,要強化國防力量。
對于這種猜測,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當時曾表示,此報道的觀點毫無事實根據。
吉布提的戰略意義
外媒的報道中,兩次提到的吉布提到底有何戰略意義。這要從它所處的地理位置說起。
吉布提位于非洲東北部亞丁灣西岸,東南同索馬里接壤,東北隔著紅海的曼德海峽和也門相望,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曼德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正因為吉布提扼守重要的戰略要道,法國人1850年就來到吉布提,在控制吉布提100多年之后,法國不甘心新獨立的吉布提脫離它的掌控,法國通過一個軍事協議,在吉布提常年駐軍3800-4500人。這支駐軍三軍齊全,鼎盛時期大概有2個陸軍戰斗團和1個傘兵別動連;1支增援印度洋艦隊的海軍部隊、1支突擊隊、1個監聽站;1支戰斗機隊和1個直升機運輸大隊。
“9·11”事件發生以后,為配合全球反恐戰略,吉布提成為美國地區反恐指揮中心——非洲之角聯合任務部隊的總部,并建立萊蒙尼爾基地,駐扎海軍800人、裝備3艘巡防艦、2艘補給艦以及大約900名后勤人員。此后,萊蒙尼爾基地逐步成為美國政府在非洲日益擴大的無人機和監測基地網絡的核心部分,安布利國際機場也成為美國在黑非洲唯一的永久性大型空軍基地。
日本也于2009年在吉布提建造軍事基地,包括一個可供日本P-3巡邏機起降的機場以及一個永久港口設施,成為日本二戰結束以來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軍事基地。
由此可見,吉布提獨特而重要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必將在大國的海外利益保護中占據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就吉布提而言,穩定的政治環境、巨大的經濟利益需求、迫切的安全訴求等因素都使得它成為駐軍國在紅海和印度洋地區較為理想的力量投射中心和艦船補給基地。
首先,軍事基地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東道國的政治風險在吉布提并不明顯。雖然吉布提主體民族屬于講阿語的阿拉伯人,但泛伊斯蘭思潮、泛阿拉伯主義思潮、泛非洲思潮的影響力十分有限,軍事基地很少受國內政治和民族主義的影響。其次,軍事基地收入為吉布提國內經濟狀況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來源。吉布提資源匱乏,經濟發展緩慢,嚴重依賴國外援助。1991-2001年,美國共向吉布提提供各類援助2000萬美元。2003-2013年,法國每年向吉布提支付3000萬歐元的基地使用費用以外,提供的各類援助多達3.8 億美元。最后,吉布提長期遭受與鄰國的領土爭端、境外恐怖組織的顛覆、民族分裂、難民和非法移民等問題的困擾,法、美、日等大國的軍事基地及提供的軍事培訓無疑已成為吉布提加強自身安全的有效手段。
中國海軍將走得更遠
對于中國將在吉布提建立軍事基地的說法近日再次出現。5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新聞發布會上,沒有否認關于中國和吉布提就建立海軍基地進行合作的報道。這個表態被分析家們普遍解讀為默認或變相承認。
中國海軍專家張軍社表示,對于外媒的報道目前無法證實。從他個人的角度來看,中國海軍已經在亞丁灣執行6年以上護航任務,后勤保障問題給中國海軍增加了很大的負擔,為了更好地執行護航任務,履行國際義務,即便中國在吉布提建立一個后勤保障點,補給蔬菜和油料,也是合理而正常的,完全符合乎國際法和各國的通行做法。
資料顯示,在2008年歲末,中國響應安理會決議,接受索馬里政府邀請,派出由“武漢”艦、“海口”艦和“微山湖”艦組成的小型編隊前往索馬里水域,參與國際反海盜集體行動,填補了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僅有中國海軍缺席這一行動的空白。海軍編隊在非洲之角執行戰斗任務,意味著中國海軍真正從近海走向遠洋,從淺藍走向深藍,標志著中國在建立強大海軍道路上邁出探索性的關鍵一步。
據美國智庫統計,從當年12月26日起至今,中國已派出20批次各類艦艇,超過1.3萬名海軍官兵和1300多名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人員。據中國海軍網披露,在前19批護航行動中,護航編隊共為825批5900余艘中外船舶護航,成功解救、接護和救助60余艘中外船舶,成為國際反海盜多國部隊的中堅力量,也大大遏制了索馬里海盜為所欲為的勢頭。
過去6年多來,中國海軍護航編隊的使命和任務依據客觀需求不斷拓展和調整,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另一讓人稱贊的貢獻是,分別于2011年、2015年多次協助大批中國公民從埃及、利比亞和也門等戰亂之地平安撤離,并及時幫救部分其他國家難民。
很顯然,海軍編隊已成為維和行動之外,中國軍方對國際安全事務的最新和突出貢獻。隨著國際反海盜行動的常態化,以及各種天災人禍所引發的人道主義救援需求擴大,中國海軍護航編隊依靠綜合補給艦滿足補給,甚至每一個月才能借港停靠的問題會日益突出,也必然成為履行國際義務和維護海外合法利益的瓶頸。因此,建立專屬海外補給點的動議日漸高漲,中國海軍海外基地建設呼之欲出。
首選吉布提建立海軍基地,在于它能快速滿足中國海軍在非洲之角沿線的正常運轉,有助于保證這條世界海上航運生命線安全。據統計,吉布提瀕臨的紅海—曼德海峽—亞丁灣航線,每天通過供應歐亞的原油達400萬桶,以及世界貨物總量40%。因此,長期和穩定保持這一水域的和平和安全,對中國和世界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海軍在吉布提北部城市奧博克設立永久基地的傳聞一旦坐實,將是中國在海外拓建的首個軍事基地,不僅超越不設海外軍事基地的傳統,還將保證中國海軍走向遠洋的常態化和長期化,對承擔國際義務和保護海外利益,都意義深遠而巨大。
(《環球時報》2015.5.11、《北京青年報》201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