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燕
摘 要 紫砂壺的造型、裝飾、工藝、材質和藝術品位,以作品秀麗多姿的形象而傲視群雄,在陶瓷器品中獨領風騷。數百年來,年輕而古老的紫砂工藝呈現滿園春色的綺麗景象,使得紫砂的魅力一再被提升。紫砂壺作品的傳神和作者賦予的完美形象,反映了內在的精神世界,洋溢著外在的器型美,因而深得人們的喜愛。
關鍵詞 團圓如意壺;紫砂;吉祥;蘊意
紫砂壺的造型變化多端,其中不難看到創意新穎、風格獨特的傳世佳作,體現了歷代紫砂藝人匠心獨運的創意,能從茫茫壺海中脫穎而出,正是其具有了獨特的藝術特征和傳神的內涵。時大彬、邵大亨、顧景舟等的圓器光貨骨肉亭勻、比例恰當、轉折圓潤、雋永耐看,顯示了一種活潑柔順的美感。他們的作品從體量上說可大可小,但都能看出骨架美,顯出內在的氣韻。晚清以來,藝人莫不受他們的影響。花器則要求主次分明、寧簡勿繁,以達到視覺上的和諧與平衡。這種造型規則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僅應具有適度的藝術夸張,又應著意于個人風格。象形寓意的花器造型,成為紫砂造型中一種富有特色、極具情趣的藝術形式,創作者把自然形態思維和抽象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加以概括、提煉、發揮和再創造,從而形成紫砂壺造型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造型和審美形式。現以紫砂“團圓如意壺”為例(見圖1),談談壺器的造型工藝及其文化蘊意。
1 紫砂“團圓如意壺”的造型
紫砂“團圓如意壺”精選原礦紫泥制作而成,色澤清雅細膩,壺器端正秀美,既古樸醇厚,又簡約時尚,是紫砂壺的一種經典壺型。整器經由行云流水的線條之美呈現出一種柔而不弱的爽利感,給人以豐腴的貴妃美人體的感覺,骨與肉的亭勻感更加的均衡。飛起的壺把與昂起的壺嘴相對稱,形成了流暢的線條,方中帶圓的壺身顯得大氣美觀。紫砂“團圓如意壺”從壺體上來說,整器敦龐周正,猶如謙謙君子,力蘊內中,結構比例十分完美,而且能夠在泥色的襯托下呈悠然、典雅之美。
2 紫砂“團圓如意壺”的文化價值
紫砂壺的造型雖小,但透過這有限的體量和空間,卻讓人充分感受到了它內在的無限魅力。總之,不管是光貨還是花貨,一定要具有制壺者的創作理念,作品里應包含某種意義和追求,才能體現壺的內在靈氣。紫砂“團圓如意壺”的腹部裝飾了四朵如意紋清麗、優美,呈現出和諧的動態美感。“如意”一詞出于印度梵語“阿娜律”。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如意”始于魏晉,盛于明、清。明、清兩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來臨。在我國的康熙年間,如意成為皇宮里皇上、后妃的玩物,寶座旁、寢殿中均擺有如意,以示吉祥、順心。如意有多種品類,極為精美,例如琺瑯如意、木嵌鑲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如意多雕有龍紋,有的還在玉制的如意上嵌上由碧璽、松石、寶石所雕成的花卉,大多是桃果、靈芝、蝙蝠之類。這種如意上的蝙蝠寓意多福,桃寓長壽,是明、清常見的祝頌圖案。而這款紫砂“團圓如意壺”不但壺腹有四朵如意,對稱均勻,而且壺蓋上也有如意紋裝飾,正是蘊含了如意在傳統文化上的寓意,使整器充滿如意吉祥的氣息。
3 大團圓的寓意
紫砂“團圓如意壺”從上往下看有三個圓,分別是壺鈕、壺蓋和壺腹。從造型而言,此壺蘊含了大團圓的深意。大團圓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民族審美特征、文化特征、心理特征、生存特征,它所體現的國人于絕境中仍不放棄希望的曠達的人生態度,是積極的民族生存信念,是堅忍不拔的民族斗爭精神的呈現。大團圓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傳承與發揚,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文藝方式。大團圓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特征和信仰特征,它反映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并且肯定了這種追求的可能性和理想。大團圓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既然中國人的心理特征如此,就自然應有相對應的紫砂壺藝。紫砂“團圓如意壺”從造型上折射出大團圓的寓意,觀之,令人欣喜。
紫砂壺的造型設計是技藝人員重要的基本功,但作品的藝術形象所涉及到的文化內容,是每個陶藝人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這方面,前輩大師早有定論。對于當今紫砂從業者而言,造型設計這門學問永無止境,主題定位中追求形式與內容的契合,提供不同的主題闡釋與文化解讀。這在當前壺藝勃興繁榮的和諧環境中藝人的責任擔當,唯有此,宜興紫砂文化將以更加艷麗多姿的身影曼舞在藝術的殿堂。
參 考 文 獻
[1]周云蘭.紫砂“圓韻壺”的美學含義考析[J].江蘇陶瓷.2014(05):45.
[2]盛中杰.淺談“步步如意壺”的文化藝術[J].江蘇陶瓷.2012(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