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水鑫
形神俱佳,賞用一體,是紫砂壺最明顯的特征,也是制壺人不斷追求的壺藝效果。具體而言,就是一把紫砂壺如果只是成型,最多只能算是一件器皿,而只有注入了藝術審美和人文因素,它才具有真正的魅力。對于一把壺而言,“用”是基礎,“神”是核心,而“形”則是具體的表現形式與載體。
紫砂壺的造型十分豐富,“方匪一式,圓不一相”,目前,其造型大致分光器、花器和筋紋器,各類器型相互結合、相得益彰,呈現出變化萬千的藝術形象。“清梅清悠組壺”(見圖1)便是一組將花器風格融入光器造型主體的作品,它以梅、竹為題材,并在造型中凸顯梅、竹的自然形象,生趣盎然,同時提煉表達梅、竹的人文意蘊,營造出清美怡然的藝術境界。
1 梅、竹君子作主題,彰顯文化氣質
紫砂壺的誕生伴隨著茶文化的影響,而它的發展過程則始終與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密切相連,并作為文化載體而逐漸深入人心,形成獨特的紫砂文化,所以,每一把用心制作的紫砂壺,都會充分注入文化內容,并以此形成作品主題,成為貫穿整體的線索,引導作品呈現出一定的人文價值。“清梅清悠組壺”作為一組文化壺,其對題材的選取十分注重,而自然界中梅、竹便最終轉化為其人文主題。在紫砂壺歷史上,以梅、竹入壺的作品不勝枚舉,足見人們對其喜愛至深的情感。梅花不畏嚴寒,在冬日綻放,不去爭艷,卻是初春最亮麗的風景;竹子四季常青,彎而不折,生命力頑強,凌寒更顯風骨。梅、竹均為自然植物,其本身不僅具有天然美感,更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著不一般的含義,梅花寓意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等精神;竹子寓意柔中有剛、虛懷若谷、頑強不屈等品質,中國文人稱梅竹雙清,視為君子象征和堅定友誼,是中國君子文化的代表性載體。“清梅清悠組壺”整體便通過塑雕裝飾手法,運用紫砂花器藝術語言,將梅、竹的形象融入壺中,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進一步呈現梅、竹君子人文品質,從而賦予作品更高的藝術追求,也使之更好地與壺人展開心靈溝通和情感共鳴。
2 梅、竹形象入壺,表現自然風度
紫砂壺在確立主題后,便是運用造型裝飾等具體形式來予以全面呈現整把壺的藝術形象,“清梅清悠組壺”圍繞梅竹雙清主題展開,既體現人文氣質,也不失源于自然的清新風度,更將兩者結合,簡約而不簡單。該組壺共由兩把壺組成,器型本體一致,壺身飽滿,身筒扁直、力挺,削肩曲度自然,更添靈動韻味。平底穩健端莊,圓蓋與壺口上下對接、嚴絲合縫,整體造型簡潔,線條流暢、敦龐周正。一彎壺嘴、圈把、橋鈕彼此呼應,呈現出紫砂壺淳樸古雅的藝術品位。該組壺的梅、竹形象刻畫具體表現在壺體細節上,即以花器裝飾塑雕手法分別將兩把壺的壺嘴、壺把、壺鈕塑造成梅枝和竹節的形態,同時又以貼塑手法刻畫梅花與竹葉,自然生趣呼之欲出。
一壺上梅枝生動逼真、惟妙惟肖,自然攀折呈恰到好處的曲度,枝干上細小的樹紋和樹洞刻畫得宛若天成,壺蓋面上貼塑幾朵盛情綻放的梅花,鮮麗動人,于梅枝的蒼老之態中折射出生命的力量感。壺身一側刻“清梅”二字點明作品藝術和人文主題。另一壺上竹節自然彎折、曲度自然,強勁的生命力呼之即來,提升了壺的意境感,壺蓋面上貼塑幾片迎風飄逸的竹葉,剛勁有力,風骨卓然,形成一幅靜中寓動的立體畫面,壺身一側刻“清悠”二字凸顯整壺藝術和人文意境。整件作品集造型裝飾于一體,藝術綜合度高,刻畫細膩、構思精密,穩重大氣中透露著非凡意趣,梅竹雙清之風格得以通過壺之形象呈現出來。
3 總 結
清梅傲放時,清悠正佳境,“清梅清悠組壺”選用上乘的清水泥材質,色調平和,器型簡潔規整,以花器特征裝飾的梅枝、梅花、竹節、竹葉等均生動逼真,自然氣息濃郁,人文蘊意渾然天成,整套組壺在題材選取、主題確立、造型裝飾構思等方面均嚴謹細致,圍繞梅、竹形象和內涵展開,做到形神兼備,意象與意境統一協調,從而充分體現作品在形象和人文格調上的完整一致性,品壺賞壺,自覺清梅、清悠已深入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