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摘 要 紫砂“漢瓦壺”屬于圓器當中的一種,歷來多位藝人都有仿制此種款型,而之前陳曼生所創的“漢瓦壺”一直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壺即讀人生,欣賞陳曼生的“漢瓦壺”,除了感受它的形態美、獨創美,更重要的是品味四句壺銘“放下屠刀否,心蓮頃刻開,三千今世界,開眼見如來”,壺銘給人一種精神上的啟示:隨緣放下,心安是家。
關鍵詞 紫砂;漢瓦壺;禪意
“曼生十八式”是由“西泠八家”之一的清代書畫家、篆刻家陳鴻壽設計,紫砂藝人楊彭年、楊鳳年兄妹親手制作的十八種經典紫砂壺款式,因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十八式”或“曼生壺”。陳曼生把金石、書畫、詩詞與造壺工藝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創作了一種獨特而成熟的紫砂壺藝術風格,開創了文學、書畫、篆刻與壺藝完美結合的先河,形成了獨特的壺藝風格,“曼生壺”在壺史上留下了“壺隨字貴,字依壺傳”的經典名言。他創作的這款紫砂“漢瓦壺”(見圖1),以四句富有禪意的壺銘“放下屠刀否,心蓮頃刻開,三千今世界,開眼見如來”,展現了一種瀟灑自在的人生境界。
1 紫砂“漢瓦壺”的工藝美
陳曼生首創紫砂“漢瓦壺”,此壺是圓筒形壺體,壺把端拿,宜泡綠茶。“漢瓦壺”的壺流短,蓋平,略見弧度,橋式鈕。壺蓋的制作圓而不規,轉捻即緊,拈鈕即可以翕起全壺。此壺的泥料佳、工藝精、造型美、難度大,正符合中國人“天蓋地”的理念。壺蓋倒置也無傾斜之慮,十分悅目。若俯視“漢瓦壺”,壺器的整體協調、對稱,平衡點恰到好處。壺身鐫刻楷書渴語:“放下屠刀否,心蓮頃刻開,三千今世界,開眼見如來。”內涵深,宜用宜賞,回味長,貴在一個“趣”字,此趣也感舒適。
2 壺銘的禪意
陳曼生款的紫砂“漢瓦壺”,其壺腹的銘文是“放下屠刀否,心蓮頃刻開。三千今世界,開眼見如來。”這幾句話是佛家度人之語。意思是說,放下屠刀,就是放下一切煩惱,你就能見到如來。“如來”是什么?這里的“如來”指的是法界實相,不是受用身的如來。我們被煩惱遮蔽,所以見不到如來。如來就是法身,無處不在。如果我們能斷盡一切煩惱,就能見到法界實相了。所以陳曼生才說:“三千今世界,開眼見如來。”
紫砂“漢瓦壺”的銘文講的是一種禪意,意義深奧,但并不影響我們理解它的涵義。換一種說法,“放下屠刀否,心蓮頃刻開。三千今世界,開眼見如來。”意思就是:隨緣放下,心安是家。人總會有想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安樂?答案其實很簡單,放下執著,就會安樂。可是這種簡單的、直接的答案并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什么是執著?怎樣算放下?這些都是問題。所以,當再有人問起這個問題時,不妨先反問自己:現在感覺如何?安樂,說到底就是一種心的感受。大多時候,人們并非不快樂,只是以為自己不快樂而已。如果你試著去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會發現情緒就像天空的浮云,多變而易散,遠看一朵一朵仿佛人能在上面漫步起舞,但走近一看,才發現根本沒有立足之地。盡管如此,天空還是經常出現浮云,在我們心性的天空中情緒的浮云聚成云團,構成我們的心境。快樂滿足的情緒多,心境便安樂。什么是快樂呢?痛苦消失就是快樂。人的一生短暫,不要刻意追求快樂,應該讓快樂自由而至。
“放下屠刀否,心蓮頃刻開。三千今世界,開眼見如來。”這四句的啟示在于:心靜下來,人就會體驗到每一次氣息的吐納都充盈著喜悅的能量,并獲得身心的愉悅。其實,快樂就在我們身邊,可是人們要么因為心不夠靜,察覺不到它們,快樂也就轉瞬即逝了。此外,如果人們不把快樂一味寄托于瞬息萬變的外部世界帶給人的刺激,那么快樂的感受是可以延長、擴大的。
3 結 論
“曼生十八式”紫砂壺的造型、裝飾、工藝、材質和藝術品位,以作品秀麗多姿的形象而傲視群雄,在陶瓷作品中獨領風騷。數百年來,年輕而古老的“曼生十八式”紫砂工藝呈現滿園春色的綺麗景象,使得紫砂的魅力一再被提升。在紫砂的裝飾手法上,“曼生十八式”作品的傳神和作者賦予的完美形象,就像這款紫砂“漢瓦壺”,折射出了“隨緣放下,心安是家”的禪意,洋溢著思想之美,因此,此款紫砂“漢瓦壺”成為了流傳久遠的紫砂壺器經典之作。
參 考 文 獻
[1]祝田園.曼生十八式[J].濟南時報.201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