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文兵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化發源歷史悠久,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凝聚了豐富的內容,是人類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其世代相傳,不斷繁榮更新,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文化藝術創造等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紫砂壺的誕生雖然只有五百余年的時間,卻與中華傳統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它是中華茶文化的延續,同時又善于融入傳統文化精髓而呈現出獨特的人文意蘊,歷來就深受文人雅士的親睞。紫砂文化也緣此產生,一代代文人與壺人相互協作,創作了許多經典的文人壺,而這些文人壺又反之影響著世人的審美情感和茶事內容,賦予紫砂藝術不朽的生命力。
中華文明的主要特征是獨特的道德禮儀,這也是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而在紫砂壺藝中,以此為題材的作品便不勝枚舉、經久不衰。紫砂壺“德馨四方”(見圖1)就是這樣一把將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融為一體的壺,其形神俱佳,最明顯的特征即通過在形象上提煉融入玉琮、玉豬、龍等象征中華文明的代表之物,從而反映并傳達中華文明中關于玉文化、禮文化的內容和啟迪。
1 方中寓圓,彰顯歷史厚重底蘊
紫砂壺的造型極為豐富,“方匪一式,圓不一相”,各種形態,各呈千秋,譬如圓器講究珠圓玉潤,方器恪守線面周正等,“德馨四方壺”顧名思義為四方壺造型,其以傳統四方為基礎形態,整體方中寓圓,高挺平正,富有端莊、沉穩之氣息。壺身筒較高,四個壺面略有弧度,微微鼓出,更顯豐潤,線面交接順暢、干凈利落,從壺腰至壺底分別由四圈股線將壺身裝飾呈琴鍵般凹凸起伏狀,惟妙惟肖,緩和了整體肅穆之感,更添靈氣韻味;平肩、平底上下對應,簡潔而端莊;平蓋微凸于壺口,口蓋嚴絲合縫,亦均為以弧線構成的四方形。此壺主體部分彰顯出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流露著古老而悠遠的歷史氣息。
2 古玉流芳,提煉華夏文明精華
“德馨四方壺”的細節造型裝飾也極為講究,壺嘴、壺把及壺鈕形態富有構思創意,將古玉精華與文化特質充分提煉于其中,頗具流芳之韻。壺鈕塑成古制玉琮狀,兩端為圓口形,四方轉角,有三節凹槽,打磨得精致而古雅。壺嘴和壺把前后呼應,其造型源于紅山文化C形玉龍原型,壺嘴為琢一細節,壺把則完全仿制,曲度和諧,龍鬃飄逸,頗具遠古氣息。這些細節造型充分對應壺身整體風格,相得益彰,不僅提升了審美效果,亦是其歷史底蘊感得以進一步延伸的具體表現。玉琮和玉龍均是華夏文明的精華和代表,它們象征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意義深遠。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有“玉琮祭地”的禮制。C形玉龍則是紅山文化時期至高無上的神權的象征,是先民最早關于玉文化的表達。“德馨四方壺”提煉玉琮和玉龍這兩種極具華夏文化代表的物品來表現和優化作品的藝術風貌,渲染和提升作品的文化質感。
3 德馨意蘊,傳播中華文化內容
“德馨四方壺”整體上通過造型和裝飾藝術,寓禮文化、玉文化于一體,充分詮釋中華傳統文化內涵,使之底蘊深厚,富有歷史氣息。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著“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等,而“德馨四方壺”的造型風格、細節物象刻畫正是對玉文化的完美詮釋。禮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德配天成為千百年世人對禮的解答。“德馨四方壺”的壺身一側刻“德馨”二字,布局恰當,字體沉穩有力,抑揚頓挫回轉自如,既保留了書法的筆墨味,又增添了獨到的金石味。“德馨”巧妙對應作品主題,字面解釋為品德如蘭之馨,實則更是對禮文化的深入剖析,可謂一語雙關。同時,玉文化和禮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結合、相得益彰的,因此該壺在整體意境表現上獨具匠心,呈現德馨寓禮、古玉流芳的藝術和人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