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一易。1976年出生,山東樂陵人。南京大學藝術碩士畢業,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批評方法研修班結業。現為中國民盟盟員、浙江民盟華夏書畫學會理事,任教于浙江農林大學文化學院。
《藝術沙龍》:您怎樣評價“70后”“80后”畫家的藝術創作?
邢延嶺:“70后”“80后”是改革的一代。有一句老話叫“長江后浪推前浪”。藝術是件很殘酷的事情,最終能成為優秀藝術家的是極少數?!?0后”和“80后”應該是畫家群中的希望,未來的十年、二十年肯定是這幫人的天下,我對這個群體很有信心。
《藝術沙龍》:您覺得“新水墨”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嗎?如何看待“新水墨”的發展?
邢延嶺:對于“新水墨畫”的含義我不是很明確,是指實驗水墨畫(其實我對這個概念也不贊同),還是用水墨材料來畫現代題材的畫?我覺得稱謂不重要。油畫沒有所謂的“新油畫”“實驗油畫”的說法,實際上這些概念的出現,是因為不自信,怕人家說你畫得老氣,不跟時代,不與世界接軌,不能成為主流。為什么要成為主流呢?成為了主流未必是一件好事。藝術就是小眾的,有一部分人喜歡就足夠了。
《藝術沙龍》:怎樣理解中國畫的傳承與創新?關于時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邢延嶺:實際上這個問題已經談了一個世紀了,其實很明確。我們不比美國,美國藝術沒有歷史,藝術是從歐洲過來,沒有過去,只有未來,所以美國藝術是現代的,不是他不想學習傳統,是因為他沒有。我們的藝術有自己的發展脈絡,我們會回顧、會比較、會學習。當然這個學習不是守舊,是一個對藝術的認識過程。有很多藝術家認為,學傳統很老套,已經有過的東西,你再學就沒有什么意義了,實際上是不對的。我們學的是藝術的經驗和藝術的精神,而非藝術的表面技法。藝術沒有創新,你創新的只是藝術形式而已,藝術跟材料、工具沒關系。無論你是畫中國畫、搞裝置,還是攝影,都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搞得好就是藝術,不好就是垃圾。換句話說,不是你天天背一相機就是藝術家,他天天拿毛筆就老土。
時代性實際上是個很復雜的問題。你處在當下的環境里,你畫古代的畫也和古人的心境不一樣,就跟看古裝片,你回不去,穿越也只有在電視劇里。你學的是古人的精神,是文脈的延續,是文化的記憶。有的人緊跟時代,有什么花樣他學什么花樣,說白了就是緊跟時尚,到頭來還是跟不上。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當一種藝術形式被追捧時,就意味著已經過時了。只有堅守自己,才能引領時代。
《藝術沙龍》:老一代批評家和青年一代批評家誰對您的影響更大?
邢延嶺:批評家跟藝術關系不大。當一種藝術被批評家關注時意味著這種藝術形式已經過時了,批評家是對藝術現象的總結。藝術家千萬不要相信批評家的話,藝術是自己的事,多讀書,歷史的、文學的、哲學的。讀批評文章的唯一好處就是避免走他人的老路。
《藝術沙龍》:您更在意市場認可還是學術認可?
邢延嶺:我愿意被市場認可,但是更在乎被學術認可。因為一個藝術家最終的目的,是把藝術留下。
《藝術沙龍》:您怎樣看待學生比老師的畫價高?
邢延嶺: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是怎樣看待學生比老師畫得好?!暗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碧撇⑹侵艹嫉膶W生,但是唐伯虎比周臣畫得好很多。單純從賣的價格上來判斷藝術的高低有失公允,畫家畫的價格高不一定就是畫得好。要檢驗藝術的價值,得一百年后,把水分徹底晾干。
《藝術沙龍》:請聊聊您最喜歡的藝術家。
古人把繪畫分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其實能入品的都可以是藝術了。用現在的眼光看,能品就是全國美展的部分獲獎作品,技法嫻熟,制作精良,篇幅巨大,毫無情感;妙品是作者在能品的基礎上真正投入情感的作品,比如何家英的工筆畫;神品是觀念、情感的高度統一,比如范寬、黃公望、達·芬奇、畢加索等人的作品;逸品則是直指精神生命,非天才難以達到,比如徐渭、八大、常玉、凡高、莫蘭迪,皆屬逸品。(我并沒有區分東西方的藝術家,在我看來,藝術的至高境界是一致的。)當然神品和逸品很難說哪個更好,只是個人喜好不同,有些人更喜歡神品,我更喜歡逸品。
《藝術沙龍》:媒體宣傳對您有意義嗎?您覺得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網絡等哪種媒體更適合展示您的作品?
邢延嶺:當然有意義,媒體宣傳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你?,F在社會和以前不一樣,媒體宣傳很重要。報紙、雜志、電視、廣播都屬于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可能更權威、認可度更強一些,網絡媒體則更便捷、信息傳播速度更快。我認為雜志、微博、微信這些媒體更適合展示作品。
《藝術沙龍》:您訂閱期刊嗎?近期關注的報刊有哪些?
邢延嶺:沒有訂閱,因為所有期刊,圖書館都會訂閱。我一般都到圖書館去,方便得很,書也很全,期刊也全都有。
《藝術沙龍》:您如何評價“為藝術家在雜志上辦展覽”的期刊立意?您認為在當下,這種期刊是否仍有存在的意義?
邢延嶺:當然有意義,這樣能給藝術家一個流動的展示空間,受眾不僅限于一個地區的藝術愛好者。比如看一個人的展覽,他在北京展,我必須跑到北京來看,他在廣州展,我還得去廣州,這樣很不方便。在雜志上辦展覽,把一本書郵寄過去就能了解一個藝術家藝術作品的風格、樣式。這和現場看展覽肯定有區別,但是對于一個藝術家做宣傳來說,足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