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然

同學們,你們在APEC會議期間,可能通過新聞看過咱們國家宴請那些遠道而來的國家領導人享用國宴的情景吧。今天,咱們就來說一個在古代國王用來宴請諸侯或者群臣的物品吧。這個物品就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冰箱,它是屬于西周的諸侯國國君曾侯乙的。
想想看,在炎熱的夏天里,曾侯乙在宴會上從這個古代的冰箱里拿出一些冰鎮的酒水來飲用,那涼爽的感覺。因此,這個古老的冰箱在當時風靡一時,成為酒宴上人人都想用到的物件。不過,這個冰箱只屬于曾侯乙一個人哦。
那么,這個最古老的冰箱叫什么呢?它有個高端霸氣的名字——曾侯乙青銅冰鑒。原來,這個古代冰箱高63.2厘米,長和寬都是76厘米,是由方鑒、方尊缶和一把長柄青銅勺組成的,方鑒套在方尊缶外面,方尊缶的底部有三個長方形的孔,這個孔在古代建筑技術里被稱作“榫眼”。
在使用古代冰箱時是有技巧的哦。我們要把這三個榫眼與方鑒底部的三個彎鉤扣在一起,這樣,青銅勺子的長度就剛好夠探入尊缶底部的了。然后,在方鑒里裝滿冬天儲存的冰塊,再在方尊缶里放上任意的食物或飲料,它就能起到冰鎮儲藏的功能啦!
這個古代冰箱可不僅僅是能帶來美味的哦,它還是一件古代的藝術品。古代冰箱的外觀十分華麗別致,奇特精巧,雕有四獸族、八龍耳、八接檐的圖案,表面裝飾著扭曲盤繞的蟠螭紋和勾連云紋,可謂精美奢華!同時,鑄造它的工藝也相當復雜,運用了失蠟法、鏤雕、浮雕、鑲嵌等多種工藝。現在看起來,這個冰箱在那個時代一定售價不菲,不是人人都能用得起的哦。
這件國寶現在就珍藏在國家博物館,或許你會好奇,為什么古代的人會喜歡這樣綠晃晃、又斑斑駁駁的青銅器罐罐呢?其實,別看青銅器現在長得這么“綠色環保”,剛剛鑄造好的時候可不是綠色的,而是金燦燦的哦!青銅器古時候的名字叫做“吉金”,光看它們那時候的名字就能知道這些器具是一些象征吉祥富貴的金燦燦的金屬,而不是現在的綠色。事實上,古代的人們也主要用這種稀有的金屬來制作祭祀時要使用的禮器。
青銅器是用青銅合金制成的器具,這是一種銅錫合金,冶煉時要先把銅礦砂放進煉爐里,摻入木炭,之后點火加溫,當溫度達到1083.4℃時,銅就會變為液體流出。然后,人們再去掉煉渣,便得到紅銅。在紅銅中加入錫熔煉,就得到了銅錫合金,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青銅器。在鐘、鼎之類的青銅器中,錫含量約有六分之一,即16.7%。根據現代的光譜定性分析和化學分析,青銅合金中含有銅、錫、鉛三種金屬元素,所占比例分別是84.77%、11.64%和2.79%。這種合金的穩定性較高、熔點較低、光澤度和硬度較高,易于加工祭祀用禮器的復雜紋飾。那原本金燦燦的金屬是怎么變成如今綠晃晃的青銅器的呢?這是因為這些青銅器從鑄造好到現在已經經過了幾千年,它們的表面已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了,形成了綠色的銅銹。事實上,青銅器表面上的銅銹并不只是綠色一種,還有藍色、紅色、黑色,可謂五彩繽紛。只是其中最常見、最普遍的是綠色的銅銹。
這種綠色的銅銹中有一種成分叫堿式碳酸銅,它會呈現出一種美麗的孔雀綠,它的礦物結晶叫孔雀石,是一種古老、名貴的寶石。我們的祖先稱孔雀石為“青瑯玕”,古埃及人則認為孔雀石有驅除邪惡的作用。
【引導思考】
生活中咱們都見過生銹的鐵,那你知道鐵銹是怎么來的嗎?
有時候我們削好蘋果,過了一會兒蘋果就變色了,我們說“蘋果銹了”,那你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嗎?
弱弱地提醒大家一句,這些現象都是與“氧化反應”有關系呦,再想想吧!
(責任編輯 何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