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祥 李順杰 孫雅群等

摘要在調查新鄉市5所高校校園園林植物種質資源的基礎上,統計校園植物的種類并編制5所高校校園植物名錄。分析了校園植物分布、植物多樣性、植物配置、園林植物結構、園林植物物種組成、園林植物的季相設計特點、園林植物觀賞特點,并提出相應建議,從而提高校園綠地系統的整體性,并為保護和合理利用校園園林植物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高校校園;植物資源;物種豐富度
中圖分類號S731.9;Q949.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8-213-03
Xinxiang College Campus Plant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Configuration Analysis
ZHU Wanxiang, LI Shunjie, SUN Yaqun, DUAN Yanhong*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3)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campus plant resources in 5 colleges of Xinxiang City, the campus plant species and plant lists were recorded.The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and plant diversity, plant configuration, campus garden plant structure, the botanical garden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seasonal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garden plant, garden plants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improve the integrity of the campus green space system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plant.
Key words University campus; Plant resources; Species abundance
校園綠地系統在城市綠地系統中占據重要位置,它在城市環境調節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也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植物還為教育科研提供基礎素材,使在校大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知識,提高愛護自然資源環境的意識,教育建設的質量也能在校園綠地植物資源的豐富度高低中體現出來。校園環境綠化不同于城市園林為觀賞和游憩服務的特點,而應突出維持校園生態平衡和再現自然的功能[1]。所以, 高校校園綠地應有高品質的綠化配置結構和豐富的植物種類資源。高品質的校園景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豐富教職工的生活情調,并且可以凸顯出校園的歷史人文,改善校園氣候,美化校園環境。筆者通過對新鄉市5所高校校園植物種類的調查和植物資源豐富度以及植物配置的分析,以期為建立完善的校園綠地系統及校園綠地建設提供參考。
1調查地自然狀況
河南省新鄉市位于華北平原的南端,河南省北部,113°54′E,35°18′N,地勢走向為西高東低,南鄰黃河,和鄭州、開封市隔河相望;北依太行山脈,與安陽、鶴壁相鄰。該地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4 ℃,年降水量573.4 mm左右,四季分明,春早夏熱,秋涼冬寒,適合多種北方植物生長。
2研究方法
2.1植物種類調查方法
選取新鄉市5所高等院校:河南師范大學(東、西校區)、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河南科技學院、新鄉醫學院(南、北校區)、新鄉學院為研究對象,對校園植物進行1年多的調查,分別在一年四季進行一輪調查,充分考慮植物季相變化給鑒定帶來的困難,調查總面積約為638.7 hm2。校園植物資源種類調查采用實地調查法:記錄植物的學名和相應的拉丁名、生長形態和生長習性等,然后依據《中國植物志》、《園林樹木學》[2]、《中國高等植物圖鑒》[3]對其進行種類鑒定、統計分析,并編寫各個高等院校的植物名錄。為了保證科學嚴謹性,在最后又進行了兩輪的審查鑒定,并請有關分類專家給予指導。
2.2植物資源豐富度調查和分析方法在植物種類數量調查數據的基礎上,選擇5所高等院校各個校園教學科研區、學生生活區、教工生活區、休息游覽區、體育活動區、校園道路綠地、后勤服務區等區域進行群落調查,依次將群落分為0~5 km2,5~10 km2,…,45~50 km2等若干等級。在調查中共出現10個面積等級類型,分別以1,2,3,…10表示。在比較不同類型園林植物群落的物種豐度時,采用的是在群落物種數量基礎上構建的各類型植物群落的群落數量加權物種數量平均數的方法,如公式(1)。
St=(Ns/N)S (1)
式中,St為每一類型園林植物群落物種豐度的加權平均值,S為群落物種數量,Ns為物種數量為S的群落個數,N為園林植物群落總數。
應用Gleason提出的物種豐度指數分析群落面積對物種豐度的影響,如公式(2)。
D=n/lnA(2)
式中,D為物種豐度指數,n為群落物種豐富度的加權平均值,lnA為群落面積,取不同面積等級的面積中值[4]。
3結果與分析
3.1校園植物種類調查結果
結果表明:新鄉市5所高等院校校園園林植物共計58科、90屬、150種。其中喬木70種、43科、51屬,灌木65種、36科、42屬,藤本4種、3科、3屬、草本4種、3科、3屬,落葉植物127種、49科、78屬,常綠植物23種、12科、18屬。
3.2新鄉市高校校園綠地群落的物種組成分析
由表1分析,5所高校種除河南師范大學以灌木為主,其他4所高校都以喬木為主,但5所高校植物生長較好的為河南師范大學;5所高校校園植物物種被子植物較多優勢較大,裸子植物偏少,以薔薇科、木犀科、豆科、楊柳科植物為主,彰顯出了華北平原地區植物地被特點;5所高校有一個種的科所占比率豆達到了50%以上,科屬比較分散;5所院校校園綠化植物鄉土樹種比例均達到了50%以上,說明在校園綠地景觀種植設計工作中充分考慮了植物的適應性原則。
由圖1分析,新鄉市高校校園植物以喬木占較大部分,占68%,灌木占21%,草本占8%。校園藤本植物僅有4種,其中牽牛花還是草花蔓性,需要每年栽植。這種現象主要反映了園林景觀種植設計中高大喬木為基調樹種的種植原則,并且喬木營造出來的景觀品量較高;在垂直景觀設計中,藤本植物是最好的素材,但是在5所高校中藤蔓植物卻最少,突顯出了新鄉市高校校園垂直綠化的問題。河南師范大學由于為新鄉市高校中建校最為久遠的高校,其校園植物種類最多,為112種,校園的歷史文化久遠度和建校時間的長短也將決定其植物資源的豐富度。
3.3校園植物資源豐富度及分析
依次將5所高校校園植物群落分為0~5 km2,5~10 km2,…,45~50 km2等10個面積等級,利用公式(1)計算10個面積等級群落類型的加權平均物種數量,用公式(2)計算各個面積等級群落類型的Gleason物種豐富度指數值(圖2、圖3)。
由圖2、圖3顯示,新鄉市高校校園不同等級面積上的群落加權平均物種數與群落物種豐度指數的波動變化具有相似的規律性,在1~5面積等級范圍內,即0~25 km2面積內,各個數量值隨面積等級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呈現正相關有規律變化。在面積等級5時,加權平均物種數量達到飽和值,之后不再隨等級面積的增加而出現明顯的規律性。理論上說,校園植物群落為人工管理的群落,在一定的面積范圍內,增加校園綠化面積有利于我國豐富的植物資源的運用[5]。所以新鄉市高校校園植物種植符合理論植物群落研究。
3.4與其他城市大學校園的植物資源比較
根據文獻資料,比較5個城市大學校園綠化植物資源(圖4)。從圖3得出,新鄉市高校校園植物資源物種數略高于北方的唐山地區[6],但與南方的信陽[7]、寧波[8]、深圳[9]相比卻出現了和距離的差距成相關上升,這就和園林植物的生態因子在地域環境分布相關。
3.5新鄉市高校校園植物配置分析
植物配置方式即園林植物的種植方式[10],植物種植的素材主要以喬木和灌木為主,并輔以小喬木、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其配置方法有:孤植、對植、叢植、樹群植和林植、行列式栽植。其植物營造出的景觀層數為4層或3層。
3.5.1校園入口大門區。新鄉市高校校園門前景觀,以新鄉醫學院、河南師范大學、河南科技學院較好,都采用叢植花境和雕塑結合,植物景觀做到配置合理、文化內涵鮮明,門前區域景觀成為高校的文化體現。這是新鄉學院和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所要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應改變的是其空曠、植物種植沒有規律、生長遲緩的現狀。
3.5.2教學科研區。
教學科研區綠化約占整個校園綠化面積的60%,是校園植物配置綠化面積最大的部分,其主要由休閑娛樂小游園和道路綠化以及教學樓邊角綠化組成。新鄉市高校校園教學區植物配置較好的為河南師范大學和新鄉醫學院,其行道樹樹種以懸鈴木、銀杏、烏桕、欒樹、垂柳等鄉土樹種為主,以行列規則種植,其樹形整齊優美,分支點適宜,樹蔭能將整個道路遮掩完全,郁閉度適中。而另外3所高校,行道樹種植參差不齊,并且病蟲害嚴重,新鄉學院合歡樹全部害枯萎病,影響校園整體景觀。道路功能性較弱,5所高校都出現了踩踏草坪現象。
5所高校內都建設有校園小游園,但景觀最好的為河南科技學院東湖區和河南師范大學西區,植物配置以混合式為主,注重平面圖案構成和線型設計,以草坪、灌木為主,配植喬木,運用叢植、群植營造出幽靜深邃的私密性空間。建筑物的邊角區域鋪設草坪,并點綴以生長旺盛的花灌木或栽植草本植物,如蔥蘭、鳶尾、薰衣草等。不足之處是上層植物生長旺盛,下層植物競爭較弱,生長遲緩,并且植物豐富度低。而其他3所高校景觀效果卻很差,植物配置方式簡單。
3.5.3學生教職工生活區。
新鄉市5所高校中有4所高校的科研教學區和教職工生活區分區明顯,而河南科技學院科研教學區和學生教職工生活區交叉密集,生活區對科研教學區綠地景觀影響特別大,學生直接在校園內的銀杏樹上扯線用于晾曬衣服被褥,對植物的生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并且學生生活垃圾也對校園綠地環境造成了影響。而其他4所高校的學生教職工生活區和科研教學區分區明顯,雖然給師生上課帶來了不便,但是明確的功能分區增強了校園綠地系統整體性,也減少了生活區對科學教研區植物景觀的影響。學生教職工生活區植物配置主要是庭前綠化,需要滿足人的“抄近路”心理,同時又需要滿足人的審美視角,植物配置方式需要富有層次,并且在植物選擇上有所側重,不能選擇帶刺有毒植物,應該選擇生命力旺盛,景觀營造快速的植物,并且將叢植、對植和攀援植物相結合,提高生活區綠地垂直景觀效果品質。
4建議
4.1對提高校園植物資源豐富度的建議
加強新優物種的馴化引進,豐富校園植物種類,提高校園植物資源豐富度;在新鄉市地區,除去新鄉醫學院、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其余3所高校都有園林植物遺傳等相關學科,可以本校研究馴化,將南方優勢行道樹種,如香樟等馴化引進過來,充分體現地區高等院校服務于本地區并輻射全國的辦學宗旨。
4.2對校園綠地植物配置及后期養護的建議
5所高校的校園綠化整體性較差,其應均衡各個功能區植物景觀的營造,加強校園綠地的整體性;在景觀建設中應使植物配置多樣化,并且根據周圍環境選擇適宜的手法;校園綠地植物配置應該體現校園文化和教學宗旨,在重要的景觀節點處應該設置重要的景觀雕塑,營造高校校園的文化氛圍;校園綠化植物配置應更加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強垂直綠化,增加垂直綠化物種,并且根據景觀地形配置植物。為了使高校校園綠地發展可持續化,保持校園綠地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長存,必須加強后期的養護和管理。“三分種,七分管”,在校園綠化建設后的養護管理是景觀營造好壞的決定性因素,修剪整枝、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避免人為的損壞等都是學校后勤所要負責的工作。
新種植的植物應根據其適應的環境選擇地點,做到環境和習性相適宜。新鄉學院和河南科技學院土質較差,植物生長困難,在種植前應換土并施足底肥。應選擇生長良好、青年壯實的苗木,并要求樹冠形狀優美,并且能夠帶足土球,這樣種植后成活率較高,后期管理養護投入也將減少,節省了人力物力。
43卷28期朱萬祥等新鄉市高校校園植物資源調查與配置分析
5結論與展望
通過采用實地調查法對新鄉市 5 所高校校園綠地植物資源及配置情況調查研究表明:5所高校校園綠化樹種中主要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偏少,以薔薇科、木犀科、豆科植物為主,呈現出華北平原地域植物種類特點;相比河南師范大學、新鄉學院,其他3所院校植物種類偏少,需要引種馴化提高植物豐富度,加大校園綠化力度。5所高校中植物配置屬河南師范大學、新鄉醫學院和河南科技學院較合理,而其他2所高校卻有很大的不足,究其原因是由于建設時間短,校園文化底蘊不深厚,后期養護管理不到位,校園綠化以及整體布局仍缺乏科學的規劃與論證。希望新鄉市高校校園都能重視校園綠化建設,將校園建設成鳥語花香,樹蔭濃郁,適宜學習的現代化高校,并提高新鄉市校園綠地系統在城市綠地系統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 李慧,段艷紅.校園綠化設計原則研究[J].平原大學學報, 2004, 21(5):8-10.
[2] 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3]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1-5[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
[4] 孫儒泳.普通生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5] 吳國芳, 馮志堅,馬煒梁,等.植物學: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6] 馬艷芝,田立民.唐山師范學院校園植物調查[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6, 28(5):14-17.
[7] 王金平,贠冬梅,戴啟金.信陽師范學院校園木本植物資源調查[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1(1):77-82.
[8] 倪穗,周樂斌,黃作安,等.寧波市高校校園植物現狀調查與評價[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09, 22(1):138-142.
[9] 張永夏,胡學強,洪銳沙,等.深圳大學校園維管植物調查研究[J].生物學雜志,2007,25(7):70-72.
[10] 段艷紅,熊辛未,鮮靖蘋.新鄉市高校園林植物種類及配置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9):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