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密集考察互聯網創業項目,鼓勵大學生、年輕人互聯網創業,并在今年兩會正式提出“互聯網+”概念,可見高層把互聯網創新作為國內經濟新增長點的意圖明顯,但現在連網速這類互聯網網基礎問題都沒解決好,何談提振新技術創新?總理怎能不急?
據調查顯示,有近九成網友表示網速確實慢、網費也高。要清楚癥結所在,你還得讀懂下面的內容。
中國網費貴不貴?
中國有三大運營商,但也有長城、鵬博士(湖南)等中小運營商,四五年前當中國電信寬帶價格每年1M/1000元的時候,它們已經推出了每年100m/1000元左右的寬帶,而此時的美國同等速度的寬帶包月還在100美元(1200美元/年)的水平!
所以說我國寬帶費用真的不算貴。既然價格不貴,但是為什么中小運營商的寬帶卻沒有用戶呢?因為大家都說他們是“假寬帶”,標稱網速與實際相差太大!
那么,長城寬帶它們造假了嗎?實際上并不完全是這樣。中小寬帶運營商標稱網速是指它們的用戶訪問它們內部的服務器時候的速度。可是,當用戶一旦訪問外部網絡,比如,中國電信、聯通的網絡時,速度就會跟不上。
談這個問題,首先要普及一下中國的網絡架構。現實中,我們使用網線或者手機無線接入互聯網,但內在的網絡接入機制并沒有這么簡單。
實際上,各個運營商都有自己的一張網,這里面有骨干網和各條分支。可以這樣理解,骨干是國道,連接這各個省份,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是三個大省份,而長城寬帶、鵬博士是幾個小小省份,當數據通過國道,去訪問三大運營商的地盤(服務器)時,那些中小省份就要向三大運營商繳過路費(網間結算費用)。
現在,中國電信的地盤最大,大部分服務器都放在它那里,所以長城、鵬博士等中小運營商,甚至包括聯通、移動的都要乖乖向它每年繳納大量的過路費。向中國電信交錢多的運營商,自然可以買更多條路,用戶訪問中國電信的速度自然更快。長城、鵬博士這些小運商交不上很多錢,但它們的用戶又要經常訪問電信的地盤,所以速度就上不去了。
中國電信總能收更多的過路費。而且電信兩端的用戶(寬帶用戶、機房托管)基數大,它總號稱自己的網絡最好,當然價格也是最高的。
為什么中國網速慢?
目前我國有互聯網骨干網互聯單位10家,其中經營性的互聯單位6家: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稱為“大網”),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鐵通(稱為“中網”),中國衛通目前尚未開展互聯網業務。其他非經營性互聯單位(稱為“小網”)在此不涉及。大網之間互不結算,目前中國的結算現狀有很多問題。由于涉及到專業術語,所以簡單來講就是,用戶付費700元,運營商之間要結算10萬元。
聯通和電信可以以較低的價格給第三方提供互聯網帶寬,但對于競爭對手,卻絕不手軟。2012年,電信、聯通開出的價格高達每月100萬/Gbps。對于這個價格有多黑,非電信行業的可能沒有感覺,假如其他運營商以500元價格推出100Mbps寬帶,若用戶每天滿負荷地進行網間訪問,那么運營商要為之付出每月10萬的結算成本。
簡單來說,用戶向長城寬帶包月100M/700元,如果長城保證了用戶不管訪問電信還是聯通網絡的這個速度,而用戶又滿負荷來用(比如迅雷下載電影),那么長城就要給電信或者聯通每月繳納10萬元的結算費用!長城自然要控制用戶大量訪問電信或聯通的網絡了,所以速度總是上不去。
即使用戶的使用率只有2%,且一半流量走結算,那么也要結算出去1000元。按照如今的價格,在2M以下,其他運營商理論上還有一定生存空間。但實際上接口帶寬的利用率不可能100%,能夠達到70-80%估計就很高了,但是結算費用還是得按100%的利用率來交。所以,其他運營商要是找不到一些第三方帶寬來降低結算成本,其生存恐怕會非常艱難。
這樣來看,中國寬帶的速度上不去,很大程度上跟網間結算的費用存在很大的關系。
因為中小運營商提供給用戶越快的網速,就要交越多的過路費給三大運營商(就算在三大運營商內部,固網最弱勢的中國移動,在中國電信面前也一樣)。因此不降低網間結算的費用,中國寬帶的價格就不可能下降,寬帶速度也不可能實質性的上升。
十多年前,電信行業拆分時,國內的互聯網結算費率跟國外差不多。不過,當美國已經降到原有不足10%時,國內卻依然維持在當年的超高水平。如此繼續,小運營商只能越來越難生存。
網間結算費用誰說了算?
寬帶歸工信部管,當然是工信部說了算。
2012年12月,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透露,從2013年起將調整網間結算政策,同時擴大移動電話用戶號碼攜帶試驗范圍。所謂網間結算,是指電信運營商之間的費用結算,其標準的高低可以影響到電信服務的資費水平。長期以來,居高不下的互聯網互聯價格和接入成本,也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寬帶中國”戰略的重要障礙。
據了解,我國從2012年起開始規模調整互聯網網間帶寬擴容。截至目前,互聯各方完成網間帶寬擴容313G,擴容帶寬較去年增長152.42%,我國互聯網網間互聯總帶寬由今年年初的671.9G躍升到984.9G,增長46.65%。相關人士透露,工信部已基本明確“逐步與國際結算體系接軌”的調整思路,將引導國內互聯價格穩步下調。相關意見擬于近期出臺。
“親爹”(工信部)怎么平衡幾個孩子之間的利益呢?
三大運營之間總有利益瓜葛,電信寬帶占優勢,但是中國移動卻在移動網絡中占優勢,中國電信的電話用戶打中國移動的手機,也要交網間結算費用,固網、移動網絡的網間結算費用目前處于一個均衡的狀態,如果單純降低固網寬帶的結算費用,中國電信肯定不樂意,網間結算費用只有固網、寬帶、移動等多張網絡之間同步、平衡進行才有可能。(《時代周報》2015.4.16 覃碩、潘奮圖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