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繼展
2013年7月,山東省委第七巡視組剛到菏澤開展巡視工作,就收到一封匿名舉報信和一名在押犯罪嫌疑人的檢舉材料,這兩份材料不約而同地指向一個人——時任菏澤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劉貞堅。
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劉貞堅先后任巨野縣委書記、縣委黨校校長,菏澤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等職務。舉報信和檢舉材料集中反映的就是這段時間劉貞堅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賣官斂財問題。
經過兩個多月緊張縝密的調查工作,劉貞堅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事實浮出水面,其賣官頻率之高、范圍之廣、數額之大令人咋舌——
劉貞堅五年受賄116次,受賄總額高達858萬余元,其中,收受41名下屬買官賄賂739萬余元,是典型的“賣官書記”!
“順理成章”的干部調整
2009年之后,巨野縣開始按照省委組織部和菏澤市委組織部的有關規定,采取“兩公開四差額”方式選拔干部,規定“公開空缺職位及職位要求、公開選任方法及選任程序,差額推薦、差額考察、差額醞釀、差額表決”。從程序上看,這是一種公開、公正的干部選拔方式。
但是,作為縣委書記的劉貞堅表面上執行這一規定,暗地里卻耍起小聰明,通過私下安排、提前“統一思想”等手法,在醞釀階段就把人員敲定。這導致全縣干部調整名義上是由縣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實際上卻是他一手操縱。
劉貞堅是怎么操縱的呢?
在縣委常委會決定人選之前,劉貞堅便和縣長、副書記、紀委書記、組織部長一起醞釀人選。關鍵的是,在醞釀過程中,他利用“一把手”的權威,總是先提出自己的意見。別人一般會尊重他,基本不會反對。然后,組織部按他歸納的意見,再提交常委會。
干部調整,劉貞堅說了算,他自然就有底氣了,調整干部的次數越來越頻繁。特別是2011年下半年,在其離開巨野前的四個月里,竟四次大規模地調整干部近百人,其中有縣直部門和鄉鎮黨政“一把手”38人。
作為巨野的“一把手”,劉貞堅掌握著當地的政治經濟大權,可以說“撈錢”門路很多,為什么單單對“賣官”情有獨鐘呢?
原來,劉貞堅收受賄賂有個所謂的原則——主要收黨政干部的錢,盡量不收企業老板的錢。
劉貞堅并不是誰的錢都收,而是進行精心選擇,傾向于那些有競爭優勢和群眾基礎的干部。他認為這樣“安全”,相比收老板的錢更“保險”一些。
劉貞堅之所以長期貪而不倒,除了在賣官對象上有所選擇,還源于其所謂的講“誠信”——事辦不成不收錢,收了錢一定辦事,辦事不順利無法如愿的,他也會想方設法補償。正是因為這種“誠信”,劉貞堅相當有“威信”。
2007年,巨野縣委班子換屆,時任田橋鎮黨委書記的陳宜民看到了提拔的希望。陳宜民在鄉鎮黨委書記位子上已工作兩年多,有能力、有業績,還是35歲以下的年輕干部,像這樣的干部都是劉貞堅賣官的重點對象。
陳宜民知道,自己能否如愿,劉貞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他專程找到劉貞堅,送上10萬元銀行卡。收錢之后,劉貞堅在干部調整過程中積極推薦陳宜民,最終,陳宜民被提拔為巨野縣副縣長。
劉貞堅顯然打錯了如意算盤。事實上,正是陳宜民和另一名干部的落網,才牽出劉貞堅這條“大魚”。現實再一次印證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深刻道理。
“夫唱婦隨”的“夫妻店”
劉貞堅的賣官行徑在巨野縣乃至菏澤市逐漸傳開,當地私下還流傳著一句話:“想辦事找大嫂!”
這個大嫂指的就是劉貞堅的妻子江某。她從警20多年,為人豪爽,頗有“大嫂風范”。
作為主政一方的縣委書記,劉貞堅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責任人,又是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他利用各種場合大談廉政建設,樹立自己廉潔勤政的良好形象。這樣,當下屬直接給他送錢的時候,礙于面子,他往往會拒絕。他認為,讓妻子出面收錢會更隱蔽,也相對安全一些。在劉貞堅的“賣官所得”中,除兩筆以外,其余都是通過其妻子江某收取的。
既要收錢,又要顧全面子,劉貞堅直接把“前臺”收錢的任務交給了江某,自己坐鎮幕后指揮,夫妻二人配合默契,唱起“雙簧”,開起了“夫妻店”。
每次在縣里干部調整前,劉貞堅都會事先告訴江某準備調整的人數和崗位情況,江某再利用各種場合向外界透露,對于個別“勝算”把握比較大的干部,江某還會單獨點撥。她找機會到各鄉鎮去“調研”,閑聊時她就有意無意地對鄉鎮的干部說:“最近快調整干部了,你得好好干,書記對你評價不錯。”一些干部一聽,就想:“我自己得表示表示吧!”
于是,“想升官提拔送錢就行”,成了巨野一些干部的“共識”。許多干部到劉貞堅家里,說是來看看嫂子,表示一下“心意”。從2007年開始,劉貞堅夫婦夫唱婦隨,“生意”越做越紅火,非法收入日益豐厚,特別是在巨野的最后兩年,每年都有幾百萬元“進賬”。
從“不越雷池”到
“利令智昏”
1979年,劉貞堅考進山東工學院機械鑄造系。大學畢業后,劉貞堅被分配到高唐縣拖拉機廠,后因工作出色被調入縣計劃委員會,直到1998年,他作為山東省第二批援藏干部,在西藏工作了三年。他將父母的囑咐記在心里,無論是在企業工作,還是到政府部門任職,對于腐敗之事不敢觸及半點。這段時期,劉貞堅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
劉貞堅到巨野縣任職后,心態開始慢慢發生變化。
剛到巨野工作時,劉貞堅對送禮非常反感。2006年底,他從聊城市陽谷縣委副書記、縣長任上調到菏澤市巨野縣任縣委書記,正趕上過年,以拜年名義來串門的人不少。漸漸地,劉貞堅的警惕性逐步放松,他認為,過年走訪送禮是平常的事,如果不收就意味著不給對方面子,再次見面會尷尬。
欲望的閘門一旦打開,貪欲就像肆虐的洪水終將沖毀道德和法紀的堤壩。據統計,劉貞堅2007年收受9人次10萬元;2008年收受19人次62.9萬元;2009年收受25人次87.5萬元;2010年收受35人次227.4萬元;在他即將調離巨野縣到菏澤市任副市長的2011年,受賄金額達473.9萬元,平均每天1.3萬元,可謂“日進萬金”!
劉貞堅主政巨野后期,帶壞了一方風氣,使得許多干部不再用心工作,而是一心忙于投機鉆營,送禮跑官。如田橋鎮黨委原書記孔慶國為解決副縣級,一年內六次送給劉貞堅共計111萬元。據調查,向劉貞堅“買官”的干部中,副縣級干部7人,縣直部門“一把手”10人,鄉鎮黨委書記和鎮長19人。劉貞堅的所作所為,不僅帶壞了當地社會風氣,也破壞了當地政治生態。
2015年4月15日,濰坊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劉貞堅犯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