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opher Ratcliff
內容,社交,移動,視頻,以及最重要的搜索,都在健康消費者的世界里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健康產業正在經歷一次前所未有的變革。在技術發展、政策調整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未來的健康產業將會以一個嶄新生態系統的面貌,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為了深入理解營銷渠道在健康產業變革中所發揮的作用,我專程采訪了Ogilvy CommonHealth Worldwide的首席數據官Ritesh Patel。
Q:作為一個健康營銷人員,您覺得營銷對于這個行業的獨特性在哪里?
A:現代醫療保健營銷人員必須將市場營銷的知識技能、品牌建設和客戶體驗結合起來,要能在一個高度規范化的環境下工作,同時對新媒體新生態心中有數,這一點也是日用消費等產業營銷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
在今天的健康產業里,高度規范化的趨勢和半規范的數字世界,正在產生激烈的碰撞摩擦,在這樣的行業激流中,營銷人員更需要穩掌舵、緊劃槳,奮勇前進。
Q:在一般人眼里,醫療保健是一個發展較緩的傳統產業,而數字科技的發展卻日新月異,這是否會讓健康產業的營銷人員感到興奮或是沮喪?
A:我認為,數字技術的發展是處于波動狀態的。從2008到2011年之間,影響最大的是社會化營銷,因此健康產業就要考慮如何去擁抱社會化營銷。滿世界都是活動、集會、峰會,我們做了什么呢?很少。所以,數字技術的發展,既讓我們無比興奮,也讓我們頗為沮喪。
我們可以看到,在轉向其他數字多元化渠道,以便把品牌、產品和客戶連接起來之前,今天的營銷人員還是會為了一份來自銷售代表的電子綜述,花費200,000美元,盡管這位銷售代表很可能只與醫生交談了兩分鐘。
對于數字科技,有一些公司積極嘗試、勇于探索,但在其他行業早已把數字技術作為常規營銷工具的今天,大多數醫療保健企業在數字營銷工具的使用方面依然進程緩慢。
Q:從營銷者的角度看,數字技術給健康產業帶來的最大變化是什么?
A:最大的變化,在于客戶溝通和客戶權利。這些服用保健產品的目標消費人群,被賦予了更多的權利,獲得了更多的信息,這種信息對等是前所未有的。那個只需在電視上策劃一場DTC營銷活動(Direct To Consumer,直接面對消費者)就可以坐收成果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當然會給這個行業帶來一些恐慌。
在樹立品牌形象、建立品牌認知方面,電視僅僅是一個渠道,且其影響力正在削弱,畢竟它不足以幫助品牌和消費者建立一個良好的互動關系,它往往缺乏上下文語境,缺乏相關性。
內容,社交,移動,視頻,以及最重要的搜索,都在健康消費者的世界里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Q:數據對于健康產業的價值似乎要高于其他任何行業,然而健康產業的數據也會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營銷人員如何在法律和市場中找到一個平衡的中間地帶?有哪些實用標準和建議?
A:HIPAA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1996,Public Law 104-19,尚沒有確切的正式中文名稱,有的稱為“健康保險攜帶和責任法案”)的出臺是有一定依據的。在不違反HIPAA法案的前提下,我們也有安全使用數據的實際方法。但這需要跟一些數據專家進行合作,尤其在數據管理和以營銷為目的的數據使用方面。目前,營銷人員還沒有權利直接通過數據接觸目標人群,因此比較安全的說法是:“不,我不想挑戰這條底線。”
金融服務行業同樣受到高度管制,但為了營銷這一目的,他們已經想出了使用匯總數據的辦法。健康產業亦是如此。如果說有什么實用建議,那就是:在小范圍內行駛,而不是去搏擊整片怒海。
具體來說,你可以用內容關鍵詞來觀察目標客戶,比如通過偉大的“推特卡”(Twitter cards),比如通過偉大的谷歌搜索。然而現在,很多內容制作出來之后都無法被搜索、被發現、被找到,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此外,你還可以和Pagesciences這樣的企業合作,他們使用了不用cookie的cookie技術,可以快速追蹤用戶。
你也可以使用匯總數據,快速了解市場全貌。比如,如果你知道達拉斯地區正有十億次關于抑郁癥的搜索,你就可以將你的相關內容鎖定到那一片區域。
據我觀察,“小創意”往往收效顯著,可惜營銷人員往往陷入了“大創意”的泥潭。
Q:可穿戴設備已經產生大量的用戶數據,在不侵犯用戶隱私的前提下,營銷人員可以將這些數據拿來做什么?這些數據的未來在哪里?
A:簡單來說,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電子健康記錄)及數據是如何從可穿戴設備中產生并在那里終結的,是營銷人員應該重點關注的方向。
在可穿戴設備產生的數據中,“提醒”是健康產業營銷人員可以利用的另一個功能。蘋果手表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蘋果的Healthkit會很快與EHR的數據系統建立連接。今天的營銷人員,可以使用EHR合成電子病歷,以此幫助臨床決策。
對于可穿戴設備數據,你也可以采取同樣的做法,但使用效果還是取決于產品本身的質量。例如,一些可穿戴設備數據可以預防糖尿病,而另一些數據則可以幫助你監測體重、飲食或是運動量等等。
于是問題來了:你怎么用這個數據(以一種集合的方式)來創建相關的信息?可穿戴數據可以追蹤個人健康記錄,這是它對于營銷人員的最大價值所在。我從中看到了一個絕佳的市場機會。畢竟,對于很多其他產品來說,用戶數據帶來的新機會很可能不是那么大。
Q:某些行業的趨勢是讓服務和營銷走向合并,是專注于客戶體驗,將用戶放在價值主張的中心。在健康產業,是否存在類似的趨勢?
A:很多制藥公司都喊出了“用戶是上帝”的口號,或是高舉“超越制藥”的大旗。所以,沒錯,我認為整個健康產業確實比以往更加關注用戶體驗。
但根本問題在于,他們少做了一件事。目前,他們只是通過這種主張,尋求一種讓病人持續服用健康產品的方法。而他們需要關注的應當是:用戶使用的藥物和我的品牌,在其生活中有多么相關?以及:我們如何讓它們結合得更好?
我看到有一些公司已經開始這樣思考。然而其他大多數公司依然在延續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
Q:在健康產業中,有哪些有效的內容營銷案例?
A:在內容營銷方面,GE醫療(隸屬于GE通用電氣公司)可能是最好的案例。所有的健康企業都應當以此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