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 曹爾寅
在一份由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發布的“2030年的學校”調查報告中指出:未來學校中,教師角色將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課程內容將更加個性化;教育所用語言將不再只是本國語言;在線內容將成為重要的知識來源......
究竟未來學校會是什么樣子?沒有人可以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然而在中國這片正在醞釀教育改革的土壤上,一批未來學校的雛形已經初現端倪,位于北京海淀區西山華府社區的人大附中西山學校正是開拓者之一。

傳承人大附中西山DNA
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建校于2009年,是海淀區的區屬中學,并由人大附中冠名受托管理。其校長劉彥在接受《留學》專訪中表示,西山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都受惠于人大附中的優質平臺。
人大附中西山學校的建校和發展,本身就是人大附中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也是對人大附中劉彭芝校長教育理念的踐行。
海淀區優質中學眾多,包括人大附中、清華附中、首師大附中、北京一零一中學等一批名校,但優質教育資源分布并不均衡,為了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讓城鄉結合地區的孩子能夠在離家最近的地方享受到優質教育,人大附中西山學校應時而生。
從師資角度來看,人大附中西山學校作為一所獨立學校,它在教師招聘上是獨立的。但作為人大附中聯合總校的一員,人大附中的很多科研活動,師資培訓,包括教學研究和教學資源,都與西山學校完全共享。
當然,作為“人大附中的未來學校”,西山學校也有著自己的DNA。
世界公民和中國心
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其中初中部為義務教育階段,采取就近入學原則。高中部則為中美高中課程合作項目(AP)。
劉彥介紹說,2010年起,人大附中的AP項目開始招生并由西山學校承辦,三年后轉回本部。從2013年秋季開始,人大附中西山學校與美國泰伯學校(Tabor Academy)合作,開始獨立進行AP項目招生,至今已擁有兩屆在校生。
“近兩年人大附中西山學校AP高中錄取的分數線在510分左右,我們更看重的是加試中的面試環節,希望通過這個環節尋找到對西山學校教育理念、價值觀和文化理解并認同的學生。”劉彥說。
人大附中西山學校的AP課程全部由外教授課,教師面向全球招聘。高一還為學生提供 (Pre-AP),以便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高中生活。高中三年供學生選擇的AP課程可以達到15門左右。由此可見,來人大附中西山學校讀AP高中的學生未來是以出國讀大學為主要目標,他們將不參加國內高考。
除了AP課程外,學校還建構開設系列“中國心”課程,課程包括書法、古琴、圍棋、茶文化、武術和京劇等。按學段,學生至少要選修三門,“中國心”課程也會在學生的成績單中體現,成為未來申請大學的一個獨特競爭力。
劉彥表示,學校的培養目標是世界公民中國心。“學生將來會在國外學習、生活,培養他們具備國際視野和相應的素質便順理成章。但我們同時希望學生能夠認同和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和歷史,有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歸屬感和自豪感,用藝術、技能、文化去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
為了達成“世界公民中國心”的培養目標,人大附中西山學校每年寒暑假都會組織“世界公民學習團”,訪問新加坡、美國、英國、丹麥、芬蘭、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友好學校,拓展學生的學習交流平臺。
尊重讓學生找到“幸福感”
與一些傳統學校更看重分數和結果不同的是,人大附中西山學校關注的是學生是否能夠在學校中感到“幸福”。
今天的家長的教育理念正在改變,他們不僅僅只關注一所學校學生的成績和錄取結果,他們還關心學校對于孩子的成長有哪些深層次的幫助,比如說人格的培養。
“在與家長交流學校教育理念時,我們都會說希望你的孩子來了學校以后感受到的是幸福。這種幸福不僅僅是他在學校里能夠體驗到的,還能夠將這種幸福傳遞出去,也就是說,在他畢業以后,可以將這種幸福感延伸,從而給別人帶來幸福。”劉彥說。
如何讓學生感受到幸福,簡單地說就是尊重。對于學校來說,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無論這個學生多么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學校都要尊重和接納。
劉彥從初中到高中接觸過很多非常有個性的孩子,他們對自己未來的目標和定位很有想法,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我目前做導師帶的一位高二學生,他學習能力很強,只要是參加考試,基本都是年級第一,這樣的學霸大家可能都認為應該申請美國的頂尖大學,但他自己認為當下沒有申請大學的計劃,而是選擇做更多的積累,甚至深入到社會中去看看。別的學校可能會給這個學生做大量工作,努力讓他改變想法。但我們非常理解他,尊重并欣賞他的選擇。”
劉彥還提到一個對機器人技術很感興趣并投入大量精力的學生卻突然不想在這方面繼續發展了。“他也可能是興趣消失了,或者是有了別的新想法。但他的家庭在他的這個興趣上投入很多,所以不想讓他放棄,于是就找到我,讓我與學生談一談。”劉彥的做法則是讓這個孩子自己做判斷,她認為過去的教育大多就是家長、學校替孩子做主,但實際上這樣做并不好。后來這個學生的家長也認同了他興趣的轉變。
“首先我們尊重學生,我們給他平臺讓他們自我發掘潛力,而不是替他發掘潛力。我們會將這種案例分享給家長和學生,雖然這樣的教育理念可能有點超前,但它也更人性化。我們并不承諾學生和家長從學校畢業后能考上什么樣的大學,我們承諾的是,學生來了以后,學校的所有資源都完全對他們開放,學生在校園里是自主的、獨立的。有些家長可能一看不承諾上哪些學校,就放棄了,所以說,這所中學并不適合所有的學生和家長。”
劉彥認為,在對教育本質追求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家長更加看重學校對學生的人格培養、能力生長。而這也是未來學校在教育目標上要堅持的道路自信。
導師制:老師是教練要善于溝通和傾聽
人大附中西山學校AP高中采取導師制和走班教學,而非常規意義上的班主任管理。按照招生計劃,高中每個年級招60名學生,每位導師平均帶5-6名學生,在學生的學業、思想、情感、心理和發展規劃等方面提供指導。
“在開學的時候,我們會以師生間見面的形式,請導師們從基本情況、專業特點、帶導生優勢等方面向學生宣講,讓學生去選擇他們心儀的導師。當然如果后來發現挑選的導師不適合自己,還可以做第二次選擇或由學校做適當調整。”劉彥介紹說。
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還要定期做記錄,其中有一些很有價值的信息還會與大家分享。學校設置了學生“單元房”制,學生們在自主設計的單元房里可以學習、交流、休息,類似于公共空間的概念。
在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基于老師對學生無條件的信任。“因為這種無條件的信任,孩子出現什么狀況,我們都欣然接納。”劉彥表示,學校不怕學生犯錯誤,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各種狀況其實是最自然的成長狀態,也提供了難得的教育教會。所以,學校和老師應該感恩學生。老師要允許學生犯錯,犯錯后再教給學生如何調整,這也是西山學校“容錯文化”的具體體現。
“一個孩子走了一段彎路,但最終也到達了他所想去的地方,這對他的人生旅行來說,會在沿途收獲到不一樣的風景。人生過程是王道,結果是浮云。所以在這點上,我覺得,因為有教育的功利心,才會出現所謂的問題和擔心。”
蘋果教學平臺:一對一教學的實踐
人大附中西山學校一直是蘋果一對一教學的實踐者,主要是利用蘋果電腦和iPad這樣的工具來進行教學探索。
劉彥介紹說,一對一教學與傳統課堂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即時性和個性化,真正實現教學過程的一對一指導,不僅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信息化素養,這也是21世紀技能的落地培養。“以前在課堂上想了解每個學生課堂過程中的學習情況,在時間、空間、個性把握上都有局限性和缺失性,現在師生利用系統平臺終端,通過電腦或者iPad適時將過程和課堂學習效果互動、展示、個體把握。”
如果有學生在課堂上有一些地方沒聽懂,老師可以把這些材料在線發給學生或者放在云平臺上,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學習實效的差異性特點,又能把老師的教學設計和及時指導反饋固化積累,其實也很有利于老師做更好的教學反思。劉彥認為,一對一教學為老師和學生課下的互動性提供了很大便利,而且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索。
正如其官網上引用的那句美國學者John H. Schaar的名言“‘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未來是我們要創造的地方”所說的那樣,作為一所成立不到6年的公立中學,人大附中西山學校的教育理念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對于部分家長來說,讓孩子進入到一所這樣的學校讀AP高中,更關注的還是畢業后是否能夠申請到更優秀的國外大學。但從記者在校園的觀察來看,人大附中西山學校的學生所顯露的個性與自信或許才是他們在這所學校最大的價值。
在采訪最后,劉彥特別提到了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已經舉辦了三屆的對未來教育和一對一教學探索的西山國際峰會。“人大附中西山學校每年舉辦的教育國際峰會,吸引和邀請到國際上著名的教育專家或同行對未來教育和一對一教學探討交流,讓西山老師不出校門就能參與到國際教育的探索中,讓國內外嘉賓贊不絕口和驚嘆的是,從峰會的策劃、組織到執行,西山的學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承擔峰會的接待、服務、主持、翻譯的任務。當然,教師們的教練作用也浸潤在孩子們的行動和風采中。近三天的峰會,我們接待了幾百位國內外嘉賓,我們相信我們的學生可以做到,他們后來也證明自己可以做得很好,我們為孩子感到驕傲。”
(實習生張家瑜對此文亦有貢獻)
拎客
人大附中西山學校
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建校于2009年,是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人大附中)冠名并受托管理的西山華府住宅小區配套學校,是海淀區教育委員會所屬全民所有制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辦學性質為獨立法人、全額撥款的公辦完全中學。人大附中在軟硬件建設、管理團隊輸出、師資配置等方面均給予支持。
建校之初,國務院參事、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指明其定位:“人大附中西山學校是教育改革創新的產物,突出地體現著人大附中擔負社會責任最大化的理想。西山學校是人大附中教育改革的試驗田,要做人大附中的未來學校。”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合學校總校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合學校總校于2012年9月22日揭牌。聯合總校成員有公立學校,也有民辦學校,有國內學校,也有海外學校、國際學校,有優質中學,也有普通學校,有中學,也有小學、幼兒園。
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表示,囿于規模,人大附中不可能容納所有的孩子,要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最關鍵的是要辦出更多的好學校,因此人大附中通過幫扶、托管、合作新辦等方式,輸出優秀教育管理人才和教育教學業務骨干,促進教育均衡在區域內的發展。
AP課程
AP是Advanced Placement的縮寫,中文一般翻譯為美國大學先修課程、美國大學預修課程。指由美國大學理事會(The College Board)提供的在高中授課的大學課程。美國高中生可以選修這些課程,在完成課業后參加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每年五月份組織的全球AP考試,成績合格者獲得AP考試成績證書,學生可以憑此換取大學的部分學分。
導師制
導師制在師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導師制從制度上規定教師具有育人的責任,使教師在從事教學科研以外,對學生進行思想、學業、心理、情感和發展規劃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作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
一對一學習項目
一對一學習項目(1-to-1 Teaching & Learning Program)是人大附中西山學校為了實現“未來學校”愿景的探索項目。學生使用蘋果電腦及配套的軟件和平臺,實現一對一數字化學習。人大附中西山學校是中國第一所開展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的公辦完全中學;連續四年被認證為“蘋果杰出教育項目學校(Apple Distinguished Program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