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的香蕉產量在世界的排名僅位于印度和中國之后,為全球第三。在菲律賓,香蕉是除菠蘿外種植的主要水果,并且一直是菲律賓一個出口收入來源。據估計,該國香蕉的年生產面積達到45.01萬hm2,年產量達916.50萬t。由于種植面積尤其是在棉蘭老島地區的迅速擴大,香蕉的年產量也在不斷增長。行業數據顯示,納卯地區的香蕉產量處于菲律賓的第一位,達到385.48萬t,隨后是棉蘭老島北部,年產量為172.58萬t。
香蕉的產量受到許多病害如香蕉束頂病的限制。棕紅色維管變色病由細菌引起,由真菌引起的枯萎病也有幾種。除了這些病害,香蕉也容易受到害蟲如香蕉棕色蚜、粉蚧、薊馬和球莖象鼻蟲的為害。解決這些問題對保護小農戶的生計至關重要,同時,有助于保障香蕉在利潤豐厚的當地和國際市場的供應。
黑葉斑病也被稱為黑條斑病,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已成為菲律賓香蕉作物的主要病害。這種疾病會導致葉面積的顯著減少而造成50%或更多的產量損失,還有過早成熟問題,這對出口水果市場來講是嚴重缺陷。在實踐中,黑色葉斑病通過頻繁應用殺菌劑和栽培技術來進行防控,如除去種植園中受影響的葉子和植物,以及保持適當間距和進行有效排水。總的來說,這些做法都代價昂貴。例如,殺菌劑的應用包括使用飛機或直升機,永久的飛機跑道、混合和裝載殺菌劑的設施以及噴霧材料本身就費用高昂。總體來講,估計防控成本最終在這些水果的進口零售價中占15%-20%。
由于空中噴施會帶來各種健康和環境威脅,菲律賓國內的環保組織一直呼吁在香蕉業中禁止空中噴施。納卯市IDIS(Interface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s)和MAAS(Mamamayan Ayaw sa Aerial Spraying)2個組織堅持認為,飛機空中噴灑導致的農藥漂移將引發小區居民疾病。噴霧漂移除了影響人類,納卯市農村地區的庭院蔬菜種植戶也表示擔憂,他們住在香蕉種植園的邊緣,而農村家庭在庭院種植蔬菜在當地是非常普遍的,這些蔬菜常常也會面臨噴霧風險,從而影響其市場化和家庭消費。
然而,空中噴灑在全球已被證明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并能提供快速、便捷的大面積覆蓋的施用方式。菲律賓大型種植園目前的噴施成本是平均每公頃68 600 比索。據推測,大型種植園傾向于空中噴灑,因為每年每公頃地面噴灑成本將多出28 ?700比索。另外,地面噴灑要最大程度的發揮作用,還需要興建額外的基礎設施。這包括額外的道路網絡以及卡車和額外的勞動力。
菲律賓蕉農對于農藥應用方式普遍存在的困惑和兩極分化的理念為一些通過使用車載式或手動噴涂提供地面噴施服務的中小公司帶來了商機。 納卯市的1618企業就是一個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它使用隨車起重臂式噴霧器在香蕉地里噴灑殺菌劑和殺蟲劑。這一方式不僅具有高效率的覆蓋,而且還解決了有害漂移這一首要關注的問題。然而,目前這些方式所服務的對象僅僅是小型到中等規模的種植園。
為了提高農藥在青苗中的滲透性,空中噴施還需要在應用時采用更濃縮的殺菌劑混液。而地面噴施將需要更多的載體如水,而使得噴涂更加連續,這是因為橫向噴施通常由于作物葉子而受到阻礙。這也是地面噴霧效率較低并且費時的原因所在。
據報道,IDIS執行董事Ann Fuertes 最近在一份聲明中稱,IDIS的一項研究表明,從空中噴施轉變為地面噴施將為每一位香蕉小農帶來“每公頃潛在毛利從116 000比索增加到138 200比索、或222 200比索的利潤增量。”這是因為與種植園簽訂種植可出口的卡文迪什香蕉的小農戶,不再需要支付香蕉公司的空中噴灑管理費用。
然而,目前的矛盾不是噴霧方式,而是安全和可持續的疾病預防方法。為了控制飄移,經過多方的努力和協調,已經制定出了新的方案--在種植園的核心或中心使用空中噴灑,而在種植園邊緣和條狀區利用地面噴施方法。
(摘自菲律賓《商報》,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