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瑛等
編者按 又到了“橘子紅了”的時節,無論是味道鮮甜多汁的贛南臍橙,還是口感細膩的夷陵蜜橘,都挑逗著消費者的味蕾。同時具備食用性和觀賞性,我們的柑橘是否是由內而外的“美麗”?記者深入江西、湖北等柑橘主產地,了解今年的柑橘生產形勢——贛南臍橙:好柑橘出自嚴管理;夷陵蜜橘:“營養套餐”喂出標準化與讀者共享。
地處江西南部的贛南地區,氣候溫和、降水充沛,無霜期長達近300天,到處都是層巒疊嶂的高、中、低山峰,與丘陵、崗地呈階梯狀分布著,土壤更是適合柑橘類果品種植的紅壤土質,被認為是臍橙種植的特優區,也是世界臍橙種植的主產區,種植面積高居世界第一。2014年贛州臍橙種植面積達174萬畝,臍橙產量預計120萬噸左右,產量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
控源頭:基地施用有機肥
“贛南臍橙品牌的形成和發展壯大,首先得益于我們獨特的山地資源和氣候條件,更源于我們一貫的高質量保證。”贛州市果業局局長、贛南臍橙協會會長吳至海說。
“化肥和化學農藥特別是劇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是農作物品質的第一殺手。”尋烏縣文峰臍橙種植基地主任羅安桂告訴記者,為了保證臍橙的質量安全,同時又不影響產量,基地全部施的是有機肥和生物農藥。
興國縣蒙山果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凌泰琮介紹說,農家有機肥用的是枯菜葉、牛糞等,防蟲害就采用生物天敵殺蟲法、色誘板、性誘捕器等,還專門配制波爾多液用來殺菌防病,保證口感純正、天然無害。
“一開始可能成本會高一些。但長期來看,土壤質地好了,果樹抗病蟲害的能力就大大增強了,果品品質得到保證,賣的價錢就更高,種植效益反而會更好,這實際上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尋烏縣文峰鄉楊梅村果農溫倫發說。
在號稱“贛南臍橙大王”陳忠歐的指引下,記者看到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形式種植的兩萬多畝紐荷爾優質臍橙基地,滿山遍野、排列整齊的一株株、一排排果樹掛滿了胖嘟嘟、黃晶晶的臍橙。陳忠歐告訴記者,為確保贛南臍橙品質,去年起,贛州市大力推廣贛南臍橙證明商標與地理標志,要求所有果品加工企業必須統一使用贛南臍橙證明商標,并推行贛南臍橙質量追溯系統。通過臍橙果標涂層上的一組身份識別數字,消費者可查詢到臍橙產地果園、施肥用藥、采摘加工日期等信息。
管市場:最早采摘日期全統一
日前,中國最大臍橙主產區贛州市宣布,贛南臍橙今年的最早采摘時間為11月1日,這意味著此前市場上如果出現的“贛南臍橙”均為假冒產品。
吳至海說,贛州從2009年就開始統一確定贛南臍橙最早采摘時間,約定廣大果農、果品加工企業、果品經銷商嚴格按照統一確定的開采時間采摘上市,以保證贛南臍橙果品質量,不斷提升贛南臍橙產業組織化程度,共同維護贛南臍橙品牌形象,確保贛南臍橙產業能夠持續、健康、安全發展。
“在政府的統一指導下,果農們不僅按照標準進行種植,也按照要求統一進行采摘和銷售。”從業14年的尋烏縣臍橙經紀人黃明山告訴記者,對于經過采樣檢測比較并結合贛南臍橙生長物候期規律來確定最早統一采摘時間的要求,果農們都非常擁護并認真落實“制止早采、杜絕染色、促進銷售”的專項行動,以確保贛南臍橙這個地理標志產品得到有效保護。
除了標準化的種植和統一時間的采摘,在贛南臍橙的銷售上,也是手段齊全、方式多樣、連創佳績。“根本不用愁銷路,賣得火得很。”南康市赤土鄉果農藍小陸說。尋烏縣果業局綜合股股長邱云峰告訴記者,除了布滿各地的臍橙經紀人,還有大大小小的眾多果品批發市場,而且越來越多的果農通過大大小小的展銷會、博覽會和電子商務,把贛南臍橙從基地直接進入到超市、社區以及機關、學校、醫院、工廠等的食堂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贛州市還舉辦了首屆贛南臍橙網絡博覽會,不僅各項費用減少了近2/3,而且銷售額反而翻了幾番,讓“贛南臍橙”這一品牌果品再次在網絡上熱銷、遠銷海內外。
(據《農民日報》)
夷陵蜜橘:“營養套餐”喂出標準化
在剛閉幕不久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湖北星翔合作聯社帶來的“夷陵紅”牌宜昌柑橘接下2.33億元出口訂單,柑橘的好品質和顧客的捧場給了理事長王恩珍充足的底氣,這次展會上,合作社帶來的250多千克蜜橘零售價5元一個,依舊被搶購一空。
宜昌市夷陵區地處長江西陵峽畔,素有“中國早熟蜜柑之鄉”的美譽。據了解,目前夷陵區有100多個村近6萬農戶以柑橘為主業,柑橘總面積33.5萬畝,預計產量近70萬噸。面積和產量分別位居全國第6位和第5位。
據史料記載,早在2 000多年前,夷陵就已種植柑橘。這里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賦予了夷陵蜜橘“皮薄光潔、橙紅艷麗、肉質脆嫩、風味濃郁、營養豐富”的特點,“曉曦紅”牌夷陵蜜橘已榮獲“中國馳名商標”認證。據夷陵區委書記劉洪福介紹,夷陵將圍繞“橘都茶鄉”目標,舉全區之力做大做強柑橘現代產業,培育精品果園和全國名果,讓柑橘產業成為富民產業。
夷陵蜜橘得益于得天獨厚氣候條件,更得益于標準化的一流果園。夷陵區政府副區長黃光學介紹說,近年來,夷陵區探索采取捆綁交通、水利、農業等項目,實施公路硬化到園、水電供應到園、溝渠貫通到園、機械普及到園、綜合防治到園等“五到園”工程,有效提高了柑橘的產量和品質,全區被認定為綠色食品原料的柑橘基地有17萬畝,鴉鵲嶺、龍泉兩鎮20萬畝柑橘榮獲全國無公害標準化示范基地稱號。“三級網絡抓培訓、四項規程定標準、五大配套進果園”的“夷陵模式”保證了夷陵蜜橘的標準化種植。
星翔合作聯社要爭取實現生態無公害有機橘園全覆蓋,有針對性地為4 868戶社員的3.7萬畝橘園搭配“營養套餐”。理事長王恩珍介紹說,該合作聯社邀請土壤檢測專業人員,對在4個分社橘園里采集的30個土壤樣本所含微量元素、肥力等數據逐一進行“體檢”化驗。同時選取100名社員代表的橘園作為試驗田,免費為其發放有機肥料,還與小溪塔農技中心舉辦了“大實蠅”聯防工作現場會議,以此來引導當地橘農實行有機肥生態種植方式,解決農作物種植中過量使用化肥導致的土壤有機質減少、土壤板結、作物品質下降及食品安全等問題,進一步提高柑橘品質。
星翔合作聯社巖花分社社員習永良十分認可“套餐計劃”,通過合作社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的服務,把技術送到了田頭,對癥下藥,量體裁衣,為蜜橘的品質標準化提供了保障。
“2013年,全區柑橘總產量達57.86萬噸,產業收入15億元,橘農人均收入6 000元。”夷陵區農業局局長田雪峰介紹。與此同時,由區農業、質監等部門組建質量監管服務隊,將加強柑橘銷售全過程的質量標準化管理工作,加強采收、加工、貯藏、運輸、營銷等過程管理,強化檢驗檢疫,確保產品質量。
截至10月27日,夷陵柑橘已外銷出口10 600噸,與外商簽訂柑橘銷售訂單突破了10萬噸大關,夷陵柑橘正在向國際化的方向堅定邁進。在夷陵區區長盧斌看來,柑橘產業不僅是夷陵區農民增收致富的當家產業,更是全區推進“四化同步”、加快城鄉統籌發展的支柱產業。
(據《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