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

前央視主持人、現愛奇藝首席內容官馬東,在走馬上任兩周年之時,推出了一檔由他、高曉松、蔡康永“重量級”擔綱,一群奇葩青年撮堆兒,BiBi著犀利話題的自制綜藝節目《奇葩說》;
另一位馬東的前同事劉建宏,則在樂視體育重新找到了當年他創建《足球之夜》時的熱血與激情。樂視體育在2015年1月1日推出體育資訊頻道,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在互聯網上播出視頻,并通過PC、PAD、電視、手機四屏同步播出;
各類傳統媒體人的“出走”是近兩年內持續不斷的熱潮——“傳統的電視已經不能滿足現在受眾的需求”——一語中的,道出了這些傳統傳媒業的不安分者離開舊體制、加入新勢力的原因。
如果說互聯網浪潮對于傳統傳媒業的第一次浪潮,發生在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門戶網站興起之時,那么現在,當優酷土豆、愛奇藝、騰訊視頻、樂視等互聯網視頻公司站在風口時,則是更多傳統傳媒人等待“捕風的日子”。
馬東們僅僅只是開始,他們的“被迫”轉型之路遠遠還未結束。在這些影青們 (影視青年)匆忙的腳步背后,其實正折射了競爭慘烈、“視金錢如糞土”的視頻業里,正在發生的關于爭奪內容價值的一場暗戰。
“互聯網視頻公司首席內容官”,這是個在特定的產業代際轉化之時才會出現的角色。內容的價值,被得到空前的重視。內容創作者的價值,正在被激活!
目前來看,對于內容創作者價值的變現,做得已經非常市場化的,還集中在漫畫、動畫、小說領域。在寫作的創富路上,80后的網文“大神”如唐家三少,已經領跑了網絡作家榜3年之久,他2014年以5000萬元版稅收入再次登頂。網絡小說之所以值錢,主要是源于頁游、手游、電影、網絡劇四大行業的快速發展,現在內容越來越依賴于網文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所以,有錢又任性的互聯網視頻公司如愛奇藝,才會成立總額達到5000萬元的“優秀劇本獎勵基金”。有評論說,愛奇藝就差對外宣布“這些IP和編劇我都包了”!
即便再有錢、即便再任性,重金買內容,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做原創做自制,既是為了省錢,也是為從用戶需求出發、創造適合互聯網用戶的內容,更是為這些仍屬“燒錢大戶”的視頻網站找到商業化正途、創造更多機會。無論是自制欄目、自制劇、還是投資電影、動漫,多種類型的自制內容,都是視頻網站在為未來的IP運營做內容蓄水。
我們已經看到,借由互聯網思維,或者互聯網技術,內容創作生產得以解放思想,內容創作者得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內容的創新,有了更豐富的工具和手段。比如用戶與內容互動的方式,用戶甚至可以參與到內容的生產當中;內容表現的方式和手段,從播出沒有卡頓、馬賽克,到標清、高清、4K,從二維平面到3D、裸眼3D、VR虛擬現實等等。
而如果沿著“垂直分眾模式”經營用戶,會有很多題材,哪怕它的受眾群很窄,但是在互聯網平臺上都會被挖掘出價值,這無疑擴大了內容創作的創意范圍和創作壽命;內容價值變現的載體與渠道也更加多元,初期可以是小說,可以拍網劇,之后可以拍電視劇、動漫、電影,也可以做網絡游戲,里面的情節、形象、故事可以衍生出商品等,這些都是巨大的商業機會。
對于創新來說,最可貴的是寬容之心,寬容地對待試錯?;ヂ摼W思維重要的特點是快速迭代,不求十年磨一劍,但求小步快跑,重要的是“先開槍后瞄準”。
對于那些走出去的“影青們”而言,互聯網平臺能夠為他們創造一個離激情更近,離夢想更近的舞臺,上面還照著一盞碩大無比的無形聚光燈,有了這些,其余的順水推舟,這似乎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