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新加坡翱蘭國際(Olam)宣布將以13億美元(17億新元)收購美國農業公司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mpany,簡稱ADM)的全球可可業務。這是翱蘭歷來最大規模的收購行動,這一收購將使它成為全球三大可可廠商之一。
這項交易與之前在被賣空者渾水研究公司(Muddy Waters)狠批資不抵債而股價大受打擊后翱蘭采取的脫售資產計劃背道而馳。12月較早時,翱蘭剛剛以1.76億美元(2.2億新元)全面收購了美國第三大花生脫殼企業McCleskey Mills Inc.。
自從2014年較早時新加坡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成功收購翱蘭之后,翱蘭如獲新生,9月初股價達到2.65新元,后來雖隨大盤猛跌,股價目前在接近2新元的價位,但2014年仍有30%漲幅,是海峽時報指數成份股當中表現最優異的一只。
翱蘭集團總裁魏吉思(Sunny Verghese)表示,收購ADM的可可業務是一個“變革型機遇”(transformational opportunity),讓翱蘭在一個“增長前景具有吸引力”的市場上成為一體化的全球領先者。
翱蘭已是世界三大咖啡和米貿易商之一。它預期這項交易將使它到2018年時盈利增加多達30%。此項收購使翱蘭成為全球三大可可廠商之一,與瑞士的百樂嘉利寶集團(Barry Callebaut AG)和美國的嘉吉集團(Cargill Inc.)競爭。翱蘭因此購得巴西、非洲科特迪瓦、新加坡等地的8個可可廠房設施,年產能達60萬t,以及deZaan和UNICAO等品牌。翱蘭目前已有5個可可加工廠以及環球可可貿易業務,加上將從ADM購得的業務,它將能夠和另兩大可可巨頭在這個年產量400萬t的行業一爭高下。
買賣雙方已達成協議,收購交易預期在2015年第二季完成。ADM表示,這筆交易將不影響它把巧克力業務以4.4億美元賣給嘉吉集團的計劃。原來的可可業務在2013年第一季度因為加工利潤受壓而蒙受營業虧損,直至11月它仍表示正努力改善可可業務的回報。自從9月間達到高峰后,可可價格已經下跌了15%。
2013年6月間,ADM便透露在商談把其全球可可和巧克力業務賣出,但2014年4月談判宣告失敗。ADM后來決定賣掉全球的巧克力業務,并保留其可可業務。ADM前可可業務副總裁肯尼(Joe Kenny)于2012年10月間到翱蘭擔任其糖與甜味劑環球業務主管。
翱蘭國際股價12月16日下跌7分或3.5%,收報1.95新元。除了整體股市挫跌的壓力之外,市場對這個消息的反應似乎持保留意見。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Maybank Kim Eng Securities)分析師魏斌表示,翱蘭在采購可可方面相當強,收購完成后加上ADM更強的可可加工和研發能力,翱蘭可輕易躍居世界三大可可商之一。但ADM是基于這個行業面對供應過剩和利潤受擠壓的問題而脫售其可可業務,而且過去5年可可加工業務的盈利波動性相當大。魏斌指出,ADM集團的規模至少是翱蘭的三四倍,而以ADM的規模都難以管理可可業務盈利的波動性,翱蘭卻說能夠管理,不能不讓人懷疑。這項收購料將給翱蘭的盈利帶來額外的波動性。此外,管理層說翱蘭的負債率將從目前的1.8倍,增加至收購后的2.1倍。他表示將需要調整所預測的翱蘭目標價。
(摘自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