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出生,福建漳浦縣人。筆名南遼人,齋號中南堂。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福建省花鳥畫協會副秘書長,漳州師范學院講座教授,漳浦縣美術家協會主席,漳浦縣政協委員,漳浦縣黃道周書畫院副院長、秘書長。
《藝術沙龍》:您怎樣評價“70后”“80后”畫家的藝術創作?
郭劍波:“70后”的藝術創作者在其扎實的基本功的基礎上,融合其豐富的生活經歷去創作。
“80后”的藝術創作者在有基本功的基礎上,懷揣著激情與夢想,敢于跨越傳統,直奔潮流的前沿。
《藝術沙龍》:您覺得“新水墨”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嗎?如何看待“新水墨”的發展?
郭劍波:新水墨,新人的新水墨。游戲人生墨戲人生,好玩、有刺激、新感覺。
《藝術沙龍》:怎樣理解中國畫的傳承與創新?關于時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郭劍波:中國畫傳統講究的是中國傳統水與墨之間的關系與運用,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的社會氣息與現代人的思想理念。每個年代即代表每個時代,每個時代應有每個時代的人生觀和表現性。
《藝術沙龍》:老一代批評家和青年一代批評家誰對您的影響更大?
郭劍波:老一代批評家的文化藝術修為有深度、有厚度。
《藝術沙龍》:您更在意市場認可還是學術認可?
郭劍波:在意的是學術的認可。
《藝術沙龍》:您怎樣看待學生比老師的畫價高?
郭劍波: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時光永遠是前進的,人類在合理的發展中應是進步的。畫價的高低應與作品的藝術內涵相關,否則那等式是不成立的。炒畫、賣畫、倒畫賺錢那就另當別論了。
《藝術沙龍》:請聊聊您最喜歡的藝術家。
郭劍波:我崇敬黃道周。
《藝術沙龍》:媒體宣傳對您有意義嗎?您覺得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網絡等哪種媒體更適合展示您的作品?
郭劍波:首次做宣傳,心里沒底。
《藝術沙龍》:您訂閱期刊嗎?近期關注的報刊有哪些?
郭劍波:以前在老家訂閱過《美術》《中國書畫》《美術報》《榮寶齋》《書法報》,最喜歡的是《中國書畫》里面刊登的古代書畫作品。來京后還沒訂閱過。
《藝術沙龍》:您如何評價“為藝術家在雜志上辦展覽”的期刊立意?您認為在當下,這種期刊是否仍有存在的意義?
郭劍波:為藝術家在雜志上辦展覽的本意很好,但雜志的專業知名度和發行量得大而廣,所推薦藝術家的專業學術水平要高、作品代表性要強,避免重復別人的勞動。
《藝術沙龍》:您認為互聯網對自己最大的好處是什么?
郭劍波:通過多渠道驗證自己作品的認可度和不足之處。
《藝術沙龍》:您經常在網上購物嗎?有作品在網絡上成交嗎?
郭劍波:沒購過。還沒在網絡上賣過作品。
《藝術沙龍》:相比隨時可被刪除的電子郵件、140字的微博、符號化的短信,手書信件在當下已具有了別樣意義。如今,您還會提筆寫信嗎?
郭劍波:我建議中國人應提筆寫字,從事文化藝術工作的人更應如此。中國的傳統傳承起碼是寫字,就是寫毛筆字。
《藝術沙龍》:您有拖延癥嗎?日常生活中您如何管理時間、提高效率?
郭劍波:我的時間總是不夠用。
《藝術沙龍》:過去的一年中,您邂逅了哪些好書?
郭劍波:四書五經。
《藝術沙龍》:對未來一段時期的創作,您有何打算?
郭劍波:人類美的東西源于自然,更需融于自然,我希望能用畫筆深入地了解自然,解讀自然,望大家更加地愛她、呵護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