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出生,臺灣臺北人。2009年日本國立筑波大學日本畫科交換生。畢業于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并獲學士學位,現就讀于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碩士班。
《藝術沙龍》:您覺得“新水墨”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嗎?如何看待“新水墨”的發展?怎樣理解中國畫的傳承與創新?關于時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吳尚邕:從國小開始接觸水墨畫,至今加一加也近二十年了,不論是媒材上的特性還是獨特的東方傳統文化底蘊,對我來說都蘊藏著無可取代的魅力。但近年來我常常問自己,要如何在傳統的基礎上逐步開拓出屬于自己的東方思維、自己的創作之路?
水墨創作一直是我國文人抒發情懷的主要途徑之一,談到水墨大家一定會與傳統中國儒、道家的禪意、虛空、陰陽等意念聯結。我認為我沒有資格談論當代水墨該走怎樣的路,“新水墨”會不會成為主流我也不是那么在意,但如何讓這些屬于文化的精神與現今社會、生活、自身相呼應,讓東方思維的能量以更多元的形式隨著時代延伸、進化才是最重要的。隨時空轉換,創作者開始關注自身與所處環境、時代脈動的聯結,除了抒情伸志,甚或進行強烈訴求性的創作,使當下的東方書畫已不再只是寫景映心那么單純,它已逐漸塑建一種具時代意涵的象征—包括蘊含東方精神的新思維,以及形式與媒材逐漸突破傳統藩籬的革新理念。
《藝術沙龍》:您更在意市場認可還是學術認可?
吳尚邕:兩者在藝術發展上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與其代表意義,但學術上的認可對我來說更為重要。
《藝術沙龍》:您怎樣看待學生比老師的畫價高?
吳尚邕:藝術生態自有評斷的機制,我認為這沒有絕對的答案。
《藝術沙龍》:請聊聊您最喜歡的藝術家。
吳尚邕:“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還能拿畫筆、涂顏料,我就一無所懼,我只希望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手上的畫,要比上一幅更大膽、更自由。”這是近代旅法抽象畫大師趙無極震懾人心的一段話。他的畫作總讓我感受到某種內斂卻又奔放的能量,在我心中無限滋長,這種不需過多說明就能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延伸展露的感染力無疑是我心中向往的最高境界,著實令我敬仰與著迷。
《藝術沙龍》:媒體宣傳對您有意義嗎?您覺得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網絡等哪種媒體更適合展示您的作品?
吳尚邕:在屬性質量優良合適的前提下,媒體平臺應該具有一定的宣傳推廣意義。雜志、網絡平臺等較無時間限制的媒介我覺得較為適當。
《藝術沙龍》:您訂閱期刊嗎?近期關注的報刊有哪些?
吳尚邕:《今藝術》《藝外》《藝術家》《ART PLUS》《HI藝術》。
《藝術沙龍》:您有拖延癥嗎?日常生活中您如何管理時間、提高效率?
吳尚邕:我有寫行事歷的習慣,越是忙碌越會提前把長短期的規劃安排好,照著目標計劃走效率自然會提高。
《藝術沙龍》:過去的一年中,您邂逅了哪些好書?
吳尚邕:《再會吧!公共人 》(The Fall of Public Man),作者是Richard Sennett。《對話性創作 現代藝術中的社群與溝通》(Conversation Pieces Community+Communication in Modern Art),作者是Grant H . Kester。
《藝術沙龍》:對未來一段時期的創作,您有何打算?
吳尚邕:未來一段時間會繼續延展近年《交織著,以某種距離》的系列創作,期望能以更多元自由的面向去呈現所探討的議題。此系列強調并存的概念,試圖拆解生活周遭種種高密度聚合的空間樣貌,重新探索初始個體在組合建構成整體之后,所呈現的意義與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