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紐約公園大道的人行道上,一對夫婦格外引人注目。一眼望去,他們氣宇不凡,非富即貴:裝束精致考究,從頭至腳沒有半分“土壕”氣質。然而,他們的身上還流露出一絲難以言說的氣質,這種氣質與金錢、品位及一流的發型師無關——問題是,人們似乎很難推斷出他們的確切年齡: 60歲,70歲,還是更老?歲月流逝在他們的身上沒有留下任何印跡。
我的腳下正是所謂的“年齡管理產業集合區”,這里云集了整座城市最精尖的美容外科醫療機構。然而,眼前這對夫婦的臉看上去并沒有“動過手腳”。我的目光始終跟隨著他們的身影,我越發想弄清楚,他們為何看上去如此活力四射。
抗衰老市場利潤之可觀令人震驚,去年,全球抗衰老市場營利1500億英鎊。預計2018年可以達到2160億英鎊。懂得利用復雜的科技新突破令青春永駐的人們,已經吸取了前人過度整形、“滿面溝壑”的教訓,在保持“不老童顏”的戰斗中,利用高精尖科技,注重科學運動和飲食,汲取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可謂無往不利,百戰百勝。
科技界掀起“逆齡”風潮
然而,以上一切只是人們在對抗衰老運動中的一小步。全球頂尖創新公司谷歌近來推出的一款產品也與抗衰老有關。2013年9月,谷歌總裁拉里·佩奇宣布全名為“加州生命科學公司”的Calico公司成立,該公司致力于長壽研究,利用先進技術延緩衰老過程,力圖消除如阿爾茨海默氏病和癌癥等與年齡增長有關的疾病。Calico公司計劃投入15億美元在加州建立長壽研究中心,由喬布斯的繼任者、生物科技巨頭“基因技術”公司前總裁亞特·萊文森掌管。
預計到2025年,全球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12億,幾乎是1995年同類人口的兩倍。同時,富人們的關注點已不僅集中于物質和金錢,他們希望實現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老的夙愿。可見,抗衰老市場潛藏著無限商機,而察覺到這一點的并非谷歌一家公司。甲骨文總裁、位居全球富豪榜第5位的拉里·埃里森資助建立了抗衰老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埃里森醫學基金會”;由風投基金組織創立的“逆齡基金”,在生命科學家、研究者和富有的投資人之間架設起橋梁;加州風險投資人保羅·F·格倫向包括哈佛、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及斯坦福在內的常春藤聯盟校的研究機構投入數億資金,致力于長壽研究;由貝寶的聯合創始人及臉書董事會成員彼得·泰爾投資的SENS項目,亦專注于“青春再造”方面的研究。
SENS項目的負責人奧布里·德格雷博士畢業于劍橋大學,是老年醫學專家,他認為,世界首個可以活到150歲的長壽者已經誕生。他解釋說:致力于“青春再造”的生物技術原理就是通過藥物對身體的組織結構進行修復,使其恢復到年青的身體機能及精神狀態。德格雷博士同時還是Methuselah基金會的聯合創始人,該組織旨在通過組織工程學及再生醫學,修復身體的分子及細胞結構,使人們重新獲得年青強健的身體機能,以達到“返老還童”的目的——目標是在2030年以前,創造一個耄耋之年卻有著50歲健康體魄的世界。屆時,老年病的發病時間會被推遲,人們將更健康、更長壽。
眼下,科學界對于“逆齡”及長壽研究的熱衷已經到了近乎癡迷的程度。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基因學教授大衛·辛克萊爾博士就身體力行,每天堅持服用他認為可以使細胞重具活力的膠囊。他認為,這樣做不僅可以延緩衰老,還可以逆轉衰老。去年,他在期刊《細胞》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該研究描述了一種名為NAD的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導致細胞失去原有功能的天然分子,當提高該物質在實驗鼠身上的數量時,只需持續一周,兩歲老鼠的細胞組織機能就能恢復到6個月大老鼠的水平。
如果將之應用到人的身上,相當于使60歲的細胞重回到20歲時的狀態。
目前,辛克萊爾博士正在進行動物實驗,以獲知這種方法的安全性及適宜劑量,并計劃于2015年開始人體實驗,他一直在服用分子膠囊,迄今為止沒有出現任何異樣,“我不想說我看上去比以前年輕了,我并沒有這方面的期待,但是,服藥后,我確實比以前精力更充沛,做事效率更高。”
對于生物技術在未來的發展,辛克萊爾博士預測,10年內就會研發出某種藥物,可以讓人們在30歲時開始服用,以預防各種衰老性疾病。同時,肢體及器官再造也即將成為可能,比如“培植”皮膚和肝臟。屆時,在大量醫學突破的幫助下,人們的壽命會大幅度延長,活到150歲也不再是神話,同時還可以擁有不老的容顏。辛克萊爾博士描述了人們活到150歲時可能的狀態:50-60歲時不必再為患癌而擔憂,70-80歲時不必再為老年癡呆癥而擔憂;可以盡享天倫之樂——盡情地和第4代游戲、運動;不必在療養院度過余生,可以繼續為社會服務,發揮自身的價值。與此同時,并非辛克萊爾博士一個人對于活到150歲充滿期許,每天他都能收到20封電郵,申請參與抗衰老人體實驗項目。
美麗,不著痕跡

如今,從美學角度上說,成功的抗衰老及美容療法已經有了新的標準,“那種看上去明顯動過手腳的臉,絕不是人們所追求的。”倫敦西區一位銀行家的漂亮妻子如是說,“最佳的美容療法是讓人感覺不到曾做過美容。誰也不想讓人發現自己在臉上動過刀子。對一個女人最好的贊美,我認為應該是丈夫的一句:你看上去休息得不錯。或朋友的一句:你是不是剛度假回來?你絕對不希望被別人發現你整過容。”每一位在傾慕的目光中長大的漂亮女性都不想失去這份榮耀,而男人們也希望在大學畢業10年聚會上得到同學的贊許:風度不減當年。每一位渴求完美的男性或女性,都希望擁有一張年青的面龐,然而諷刺的是,人們并不希望為此付出的努力為他人所知曉。從某種程度上說,美麗而又年輕的容貌和身材,再加上完美的家,都是一種生活狀態的體現。為了達到完美的境界,他們愿意付出更多。
干細胞去皺術
兩年前,43歲的西格爾·瑪格利對自己的樣子感到很不滿意。盡管她定期接受肉毒桿菌注射并使用其他美容填充物,她的臉仍然失去了飽滿豐盈的狀態,“我的臉瘦削憔悴,那些填充物使臉看上去很‘假’”。她的美容外科醫生斯科特·韋爾斯建議她接受干細胞去皺術,使她本人的身體組織達到逆齡回春的目的。具體方法是,從患者的腹部、臀部或大腿抽取脂肪,經過處理和清潔后注射到臉頰、太陽穴、眉毛或任何有衰老跡象的地方。專業醫師認為,這些脂肪中含有干細胞,具有修復功能,可以幫助肌膚恢復活力。完成注射后,再利用激光激活干細胞。與美容填充物不同的是,干細胞去皺法的效果不會立即顯現出來,因為細胞需要一定時間在新環境中形成脂肪,以達到豐盈飽滿的效果。
“干細胞美容法與傳統耕作有相似之處,也需要先播種后收獲,雖然從基礎科學角度上說,它的最終效果如何尚不可知,但接受了該美容術的人都對它的預期效果深信不疑。”韋爾斯醫生說。瑪格利對于干細胞去皺術的效果亦滿懷信心,最終效果也令她大為滿意,整個手術共花費2萬美元,她希望該效果可以持續10年。她還把這種方法推薦給了其他女性朋友,她們無不交口稱贊。
如今,各種前沿美容法在英國愈加盛行,大批的美容客戶受益匪淺,她們的臉仿佛經過巧妙的PS,令人嘖嘖稱奇。韋爾斯醫生提到他的一位病人,她的臉由于“皮膚的3大克星”——吸煙、日曬及過量食用甜食早已失去了年輕活力,但接受干細胞美容治療后,肌膚狀況大為改觀。韋爾斯解釋說,這種干細胞美容術的特點就是:不著手術痕跡,使皮膚狀況逐漸復原和改善,效果顯著而持久。
荷爾蒙補充劑
另一種日益流行、口碑極佳的抗衰老手段是補充荷爾蒙。位于倫敦西區溫波爾街的一家美容診所近來門庭若市,負責人馬里恩·格魯克博士介紹說:“我的客戶,無論男女,都十分關注自己的健康,他們到這里來是為了保持生命的活力、生活的樂趣以及理想的容貌。這里可以幫助人們‘大幅度地’延緩衰老,這里有大批的成功人士,對于那種難以逆轉的自然趨勢,他們渴望獲得控制權。”
那么,格魯克博士又是怎么幫助她的客戶得償所愿的?她和她的團隊首先會分析病人的荷爾蒙水平。女性進入更年期后,黃體激素等荷爾蒙的水平開始下降。而男性進入更年期時,睪丸激素也會發生相似變化,比如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及肌肉量下降。針對上述癥狀,格魯克會為他們開具不同于荷爾蒙替代劑的生物荷爾蒙補充劑。
格魯克的很多客戶是由婦科醫生及精神科醫生推薦而來的。格魯克表示,伴隨年齡增長出現的情感波動及情緒低落狀態,比如焦慮、恐慌發作及抑郁,都可以通過平衡荷爾蒙的方法得到緩解;幾周內,情緒就可以得到明顯改善,相貌也會年輕許多。她說:“那些肩負著養家糊口重任的女性,需要保持健康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因為她們還需要繼續奮斗許多年。”
回到紐約公園大道,哈里·菲什博士開辦的男科診所每天都會迎來不少疲憊不堪、心情低落的中年男士——睪丸激素的缺失令他們失去了作為丈夫及職場精英的雄風及魄力。菲什博士便向他們推薦了睪丸激素凝膠,該凝膠的使用方法類似于止汗劑,只需噴涂于上身即可。菲什說:“想象一個50來歲、體態肥胖、梳著馬尾辮、開著保時捷的男人,他們感覺自己在女人面前已經失去了吸引力,而保時捷可以幫他們找回幾分魅力。但我覺得他們應該先查一查睪丸激素水平。”
在菲什博士的指引下,成千上萬的男性開始使用睪丸激素凝膠。最近,菲什博士的又一款新發明問世。這種名為“尼比多”的睪丸激素注射劑,通過向手臂肌肉注射來提高男性激素水平,且具有比激素凝膠更持久的藥效。
正是上述這些簡單、實用的逆齡療法促成了抗衰老市場過去10年間的蓬勃發展——全球睪丸激素制品的銷售額從2000年的1.5億美元躍升為2011年的18億美元,現如今,英國國家醫保體系開具的睪丸激素處方更攀升到一年30萬張,達到了20年前的5倍。
而在美國西部拉斯維加斯,年逾古稀的塑形教練杰弗利·萊夫醫生開辦的一家專業男性保健機構可謂生意興隆。他認為,健康的生活方式輔以一種蘊含了3種荷爾蒙的雞尾酒注射劑(HGH)可以使中年男性重獲活力。他說:“我的病人們大多50歲上下,血糖指標堪憂;每天清晨,他們艱難地起床,身心俱疲地工作一整天后,都迫不及待地馬上回家睡上一覺——他們的力比多(生活驅動力)近乎為零。”萊夫對于一天的體能評估收費是6000美元,隨后每個月收費900-1050美元——想必從事這一行,早已讓他賺得盆滿缽滿。
雖然有錢、有閑的富豪們在抗衰老之戰中更具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平凡且并不富有的人們只能坐以待斃。事實上,還有許多“無價的”抗衰老手段,可以幫助人們實現“逆生長”之夢。
降低能量攝入
過去60年來的研究發現:減少老鼠、猴子、魚及果蠅等實驗動物30%的能量供給,可以使它們的壽命延長30%。同時,在這段延長的生命里,它們的健康狀況也非常好:心臟更強健,抗癌能力更強,大腦更敏銳,甚至毛發老化的速度也有所減慢。至今,科學家們針對減少能量攝入對于減緩人類衰老進程的研究仍在進行,是否可以取得與動物實驗相同的結果尚不可知,但減少能量攝入確實可以降低人類罹患心臟病、中風及糖尿病的風險,從而延長預期壽命。
“少量多餐”不可行
一直以來非常盛行的“少量多餐”食譜已被證明無益于健康。與其每天進食3次以上,每餐少量進食,不如每天進食兩頓正餐為宜,因為這樣更易達到“心理滿足”狀態,從而避免了因“欲求不滿”而胃口大開。
多食蔬菜益健康
蔬菜中富含高纖維素,是天然的抗氧化物,可以防病、抗衰老。雖然這種看法尚未得到明確的驗證,但食用蔬菜有益健康是確定無疑的。
適量食用“長壽食物”
一些食物因具有豐富的營養和抗氧化作用,而被稱為“長壽食物”,然而再好的食物也不可食用過量,否則會過猶不及,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研究顯示,飲食中含有適量豆類,選擇食用橄欖油,適量飲用紅酒對健康非常有益。不過,吸煙可能使你在保持健康方面付出的努力付諸東流。
關注血糖指數
較高的血糖指數對人體的危害無異于吸煙,將血糖指數保持在正常范圍內的較低水平不僅可以益壽延年,還可以使人看上去更年輕。醫生建議40歲以上人士定期監測自己的血糖指數,因為目前有大量糖尿病患者及潛在的糖尿病患者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一無所知。
動起來!
除了從飲食上入手,堅持體育鍛煉自然也是青春永駐的秘訣之一。近10年間,健身理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下的健身理念所追求的是更健壯的肌肉組織、更低的體脂率,以及比年青人更加纖瘦而結實的四肢。
曾經十分盛行的馬拉松運動及鐵人三項運動,如今被認為與日曬具有同等的危害。雖然它們可以有效減脂,但也會使你在運動后精疲力竭,形容枯槁。同時,過量的耐力訓練會給皮膚造成巨大壓力,導致肌膚的活力及飽滿度降低,反而可能加速衰老。
但運動仍然是必需的,且必須以正確的方式來進行。每周3次慢跑、騎行或快步走,以個人所能承受的最高速度的65%的速率,每次持續30分鐘,足以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對于40歲以上人士而言,以每周進行幾次有氧運動,每次不超過45分鐘為宜。而過量運動可能導致“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水平升高,以至于加速衰老。研究證實,上述運動足以使65歲及以上人群肌膚的飽滿度提升,而持續運動3個月后,運動者便可以20-40歲人群的健康氣色。

力量訓練不可少
年齡超過35歲后,人的肌肉將以每年1磅的速度減少,如果不加以訓練,便會出現肌肉松弛、體力不支的狀況。但對于啞鈴以多重為宜,人們眾說紛紜。一些明星健身教練認為,練習50秒后產生疲勞感,90秒后無法繼續練習的重量最佳。而另一位明星健身教練認為,啞鈴的重量不能超過3磅,盡可能多的快速重復訓練有助于塑造完美身形——此種方法男女皆宜。
拉伸訓練是關鍵
對身體進行拉伸,使其具有較強的柔韌性的健身追求,多年來一直沿襲至今。目前最推薦的拉伸訓練是芭蕾把桿練習。曾經倍受推崇的瑜珈運動因其可能過度拉伸肌肉而走下神壇。把桿練習包含大量重復性動作和伸展運動,當身體出現極度疲累感方可停止活動。該運動最大限度地使肌肉貼近于骨骼,即使年齡增長,仍然能夠使練習者獲得緊致、纖長的肢體。
積極心態助長壽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艾倫·蘭格進行的一項里程碑式的實驗證明,積極的心理狀態可以使人們直面逆境。該實驗將一群老年男性安排到一處經過重新裝飾的處所,一切陳設都還原到20年前的模樣,收音機和電視中也播放著20年前的節目,墻上掛著的也是他們20年前的照片。實驗引導老人們“成為20年前的自己”,要求他們在此生活一周時間。實驗表明,在這一周里,老人們變得更加獨立、主動、精力充沛。實驗結束,每個人的體重都增加了3磅,聽力及記憶力有所改善,上肢握力也有所提高。用蘭格的話來說,他們都“年輕了”。
在另一個實驗中,蘭格對一群酒店客房服務員說,她們日常繁雜的工作,如鋪床、打掃房間及吸塵,其實是非常有益的體育鍛煉后,她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體重及血壓都相應降低。另外,蘭格團隊還來到美發店采訪了47位年齡在27歲到83歲之間的女性,并在她們美發前測量了血壓,結果顯示,那些認為自己美發后變年輕的女性的血壓下降了。
“我們年輕時具有的心態,會陪伴我們一直到老。如果你認為自己掌控不了自己的生活和健康,你就真的無法掌控。”蘭格說。她建議為人子女者,不要把年邁的父母當作孩子來對待,而應該讓他們繼續努力適應社會生活,接受挑戰。倘若將老年與脆弱無助劃上等號,人們也將無法體會晚年生活固有的靜謐及生活樂趣。生活始終具有無限的可能性,無論你年齡幾許,是何身份;將衰老看成是時間上的損失,本身就是一種損失。
不那么可怕的阿爾茨海默氏癥
目前英國的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的人數比利物浦居民的人口總量還要多,截止到2013年,共有85萬英國人罹患此病,預計到2025年,英國患有某類老年性癡呆疾病的人數將達到100萬。
盡管我們無法根治阿爾茨海默氏癥,但并非對其無計可施。為了免于患病或者延遲發病,我們可以努力保持心臟健康,為大腦提供足夠的輸氧量。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單靠這一種方法是不夠的。大腦機能同心臟一樣,自50歲末開始衰退和下降。目前被認為能夠阻止這種衰退的一個有效的辦法是:玩電子游戲。美國Akili 互動實驗室研發的一款名為“Project: EVO”的蘋果平板電腦游戲便致于力診斷及治療心理問題,該制作者將其稱為“電子藥”,認為它可以改善神經功能和認知狀態,換句話說,它可以逆轉衰老趨勢、抵消老年癡呆性疾病帶來的負面影響。
目前,Akili已經與制藥業巨頭輝瑞公司達成合作,開始進行臨床實驗,并等待美國藥監局的審批,這意味著,“Project: EVO”這款電腦游戲將有可能同普通藥物一樣出現在醫生為病人開具的處方上。
“Project: EVO”預防甚至對抗阿爾茨海默氏癥的原理就是令游戲者的大腦同時處理各不相同的幾項任務——使大腦中的不同部分協同作業。這種刺激大腦同時進行多任務處理的游戲不僅可以改善大腦的敏銳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游戲者在現實生活中的多任務處理能力。實驗證明,長期在最難級別下游戲的老年人與20多歲的游戲新手的腦電圖掃描成像并無二致。
各種實驗仍在繼續。倘若有機會證明這些游戲可以使大腦時鐘逆轉,延緩甚至抑制衰老,人類成功對抗老年性疾病,對抗衰老,以及“逆生長”夢想的實現,將指日可待。

[編譯自英國《泰晤士報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