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歲的顧大媽,平常很容易心慌,有時候有人在旁邊突然碰一下,或者叫她的時候,顧大媽很容易就受到驚嚇,心跳也加速,有朋友說顧大媽是因心血少,所以容易受驚,需要補補血。為此,顧大媽想請教一下到底是不是這個問題?能否通過補血或者其他方法來改善?
其實很容易就受到驚嚇,只是一個癥狀表現,現代醫學結合其它的一些異常,往往歸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貧血、低血糖、神經官能癥等疾病中,作為疾病可能出現的癥狀之一。對于顧大媽的情況,建議到醫院做一個完善的檢查,排除有無器質性疾病后,積極對癥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心慌心血少?不一定!
顧大媽的這種心慌其實是中醫里所說的心悸,這種類型的人常會自我感覺心中悸動、容易受驚不安,常常會伴有胸悶、氣短、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其他不適。
中醫強調心主血脈,血虛則心血不足,不能養心,出現心悸,所以容易受到驚嚇的人總會說是心血少,這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受驚心慌的發生常與平時體質虛弱、情志所傷、勞累疲倦、出汗受邪等有關,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心虛膽怯和心血少。平時體質不強的人,心氣比一般人怯弱,而久病心血不足,勞傷心脾的人,也會使心神不能自主,出現心悸。
運動灑汗不如運動舒心
我們在身體有些不舒服的時候總感覺是自己運動不夠,于是就會約上朋友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似乎這是讓自己重新煥發活力的最佳方式。但是這對于容易受驚心悸的人來說并不是最佳的選擇。
劇烈的運動更容易耗氣傷津,讓身體更疲倦、虛弱,如果非要運動,可以參加一些低運動量的體育鍛煉,如太極拳、太極劍等,也可配合氣功練習,讓身心得到放松舒緩就好,不必刻意追求揮汗如雨的運動。
心慌無處躲 飲食來幫忙
對于容易心悸的人,除了要積極對癥治療外,平時適宜常吃以下食物,可以比較大程度上輔助調理不適癥狀。
?茺桂圓 可用桂圓肉泡茶常飲,或煮桂圓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補氣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茺紅棗 可用紅棗煎水服,或用紅棗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紅棗中含有多量的、為造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鐵和磷,是一種天然的補血劑。對各種貧血、體弱、生產虛弱、手術之后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為適宜。
?茺酸棗仁 宜用酸棗仁6~10克,芡實12克,龍眼肉6克,煮湯后睡前服食。酸棗仁可以寧心安神,配合龍眼肉和芡實,對心血不足型心悸頗有裨益。若無芡實或龍眼肉,亦可單用酸棗仁15克,搗碎后同粳米煮粥食。
?茺荸薺 每日可用荸薺60~120克,配海蜇50~100克,煮湯分2次飲用。此法為清代名醫王士雄的“雪羹湯”,有清熱化痰之功,適宜痰火上擾型心悸之人服食。
?茺蓮子 先將干蓮子磨粉,每晚取蓮子粉50克,桂圓肉30克,同粳米50~100克煮成稀粥,然后加入冰糖適量,臨睡前服食1小碗。或用干蓮子50克,桂圓肉30克,冰糖少許,一同煎服。此法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者食用。
?茺豬心 用豬心一枚,切后同姜、蔥、細鹽適量煮食。因豬心補心,可治心悸怔忡,適宜心血不足,心氣虛弱而心悸者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