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看到瘦弱的人時會說,這個人可能營養不良,但看到胖人時肯定不會與營養不良聯系到一起。但研究表明,胖人也許也在遭受著營養缺失方面的困擾,他也有營養不良的問題。
營養過剩也是一樣不良
對于胖人也會有營養不良的問題,杜冬梅說:營養不良其實是營養攝入和個人需求平衡之間的一種失調,包括營養不足或缺乏以及營養過剩兩方面。
營養缺乏的營養不良是由于營養代謝的負平衡,機體內缺少一種或一種以上營養素,首先表現為體內組織營養素含量減少或濃度下降,繼而發生化學變化和功能改變,最后導致營養缺乏病。比較常見的營養缺乏病主要有: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單純性甲狀腺腫、鈣缺乏癥等。
而肥胖型營養不良是機體攝取的營養素超過了本身的需要,多余部分在體內蓄積并引起病理狀態。另外維生素B6、維生素B12、尼克酸等營養素在脂肪的分解代謝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內鋅元素的含量與脂肪中甘油三酯呈負相關;機體能量的轉移離不開鈣、鐵、維生素A等。也就是說,當體內一些微量營養素攝人不足時,就有可能影響機體能量的正常代謝,使之過剩,從而轉化為脂肪在體內積累,以致產生肥胖。
營養不良是各種疾病的誘因
對于營養不良,人們都不是很重視,很多人認為也就是可能偶爾頭暈罷了,然而杜冬梅可不是這么認為,她說:營養是身體構成和代謝的基礎,營養不良是各種疾病的誘因,營養不良也稱為慢性營養紊亂,是慢性營養不足引起的,常見有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癥、維生素缺乏癥,鋅等無機鹽缺乏癥等。輕微營養不良一般會出現如下癥狀:身體不適如萎靡、疲勞、易患病等。但營養不良比較嚴重時,就表現出營養素缺乏病和兒童的身體和智力發育不良,典型的缺乏病有貧血、夜盲癥、佝僂病、甲狀腺腫、新生兒神經管畸形、肥胖等。
肥胖型營養不良要科學的“補”
肥胖型營養不良本身就營養過剩了,應怎么辦呢?杜冬梅說:針對肥胖型營養不良主要措施是要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營養素攝入和消耗的平衡狀態。
首先,控制總能量的攝入。控制每天吃的數量,特別是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高的食物更要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不能盲目進食。
其次,保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供給。新鮮蔬菜、水果、豆類、牛奶等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必要時,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和礦物質制劑。蔬菜水果還能帶來豐富的膳食纖維,促進排毒減肥。
第三,講究吃的方法。數量上,盡量選小份的食物和小號的碗定量供應,盡量不吃外面的快餐,因快餐的能量一般都是過量的。飯前吃點水果,能幫助控制食欲。當你想吃東西時,盡量做點別的事分散注意力,或吃點蔬菜水果等低能量的食物。最后,要注意烹調方法,為減少烹調用油,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住食物里的營養素,應選擇拌、燉、蒸、燜等烹調方法,忌煎、炸、燒、烤、熏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