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臉、八字眉,黝黑的皮膚和健碩的步伐,初見科普惠農汾陽服務站站長梁志,《科學導報》記者便對他產生了一種儒雅、利索的“型男”印象。工作中的梁志也是這樣,溫文爾雅的性格不僅給他帶來了好事業,更使他擁有了一片好人緣,把汾陽市肖家莊的科普惠農小站辦得紅紅火火,使得只有玉米種植產業的肖家莊鎮乃至周邊農民年年增產。
汾陽市肖家莊鎮地勢呈北高南低、西高東低之勢,最低處還有“水庫”洼地,海撥相對較高,由古老的山前洪積扇連接而成。以離石黃土為主,并夾有亞粘土和亞砂土。汾陽市地處山西高寒地帶,晝夜溫差大,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因此,周邊農民的主要經濟種植作物就是玉米。在今年的秋收收成匯報中,梁志高興地說:“盡管今年氣候變化異常,但我們能夠提前做好準備,還是保證了產量。”
1967年出生的梁志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民,早年跟隨同村的村民一起到太原市做室內裝潢,憑著勤勞本分的品質,梁志一行的裝潢隊伍特別受人們的歡迎,因此業務量也越來越大。可厄運隨之即來,由于每天在大量的煙塵環境中工作,又沒有采取保護措施,梁志患上了嚴重的咽喉炎癥,肺部也被感染。鑒于此,梁志不得不回到了老家,重新開始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機會始終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由于天生的勤奮好學,梁志在太原打工時,到國營種子公司購買了一些正規玉米種子,并聽從工作人員的介紹了解到,種地也要講科學,因地制宜地選擇種子,結合自家土地的情況進行施肥,才能科學、有效地增產。梁志按照工作人員介紹的去做,第一年的玉米大豐收,比周邊的村民明顯增產。在看到梁志的成功之后,周邊的村民都來向他打聽玉米增產的良方,他便開始幫助農民進行土地檢測,選擇代購種子。
剛開始梁志只是小打小鬧,隨著找他的人越來越多,國營種子公司便在肖家莊鎮設立了一個獨立網點,進行農資批發。梁志挨家挨戶進行測土配方,根據地溫、金屬含量、水分含量選擇合適的種子,并在周邊村子設立了分銷網點,培養種地科技人才。借助科普惠農手機報、農科110等平臺,讓老百姓自發去學習科技知識,改變傳統靠天吃飯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