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是肺癌宣傳月。當前,肺癌已成為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靶向藥物在給一些晚期患者帶來生機的同時,濫用現象也比較突出。那么,靶向藥物是治肺癌的“神藥”嗎?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市腫瘤醫院副院長王長利教授表示,雖然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確,但大量資料表明,長期大量吸煙與肺癌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吸煙年齡越早、吸煙年數越長、吸煙量越大,患肺癌的危險性也就越大。”王長利透露,特別是“三個20”人群,即吸煙20年以上、20歲以下就開始吸煙、每天吸煙20支以上的人群,都是肺癌的高危人群。除了需要盡早戒煙外,還應定期給肺部做腫瘤篩查,建議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
數據顯示,肺癌術后的5年生存率,已由10年前的35%提高到50%以上。“特別是早期肺癌患者,5年以上生存率可達70%~80%甚至更高,中晚期生存率也可達30%左右。”王長利強調,需要注意的是,首次診斷的準確性,首次治療的規范、精準等因素,都將對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質量產生顯著影響。“臨床中,一些患者和家屬在發現患病時,常常有病亂投醫,盲目選擇治療方案,殊不知,此舉極可能導致診療不規范情況發生。”王長利很無奈。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時期的肺癌,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對于肺癌的治療,手術、放療和化療是最常用的三種治療手段,臨床中主張采取以手術為主的多學科、規范化綜合診治。”王長利強調,尤其是針對早期肺癌,外科手術依然是其治療的首選。而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有基因突變的患者,目前主張將靶向治療作為優選方法。
王長利表示,隨著微創治療手段的不斷創新,如今的肺癌外科手術相比傳統的開胸手術,已有了明顯進步。“因此,在滿足手術條件的前提下,即便是七八十歲的高齡早期肺癌患者,也可以安全地施行手術,患者不必過分恐懼。”
肺癌之所以難治,主要是因為發現得晚。“臨床上,70%的患者發現時就已經是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王長利透露,過去,這些患者的生存期一般超不過1年,如今通過靶向治療、個體化治療等手段,生存期已提升至3~5年。但也正是因為這樣,靶向藥物的效果被夸大、誤傳,臨床中也不乏靶向藥物濫用現象。
“其實,靶向藥物并不適用于所有患者。研究表明,靶向藥物只適用于晚期肺癌患者,一期二期的早期患者禁止使用。”王長利解釋說,這是因為靶向藥物使用一年后,可能發生耐藥性,一旦出現復發,患者就會面臨無藥可用、無法可醫的窘境。而且,早期患者完全可以通過手術獲得痊愈,濫用靶向藥物,反而會降低生存期。
另外,即使是晚期肺癌患者,也并非都能使用靶向藥物進行治療。由于靶向藥物是“對準了肺癌細胞才發起攻擊”,所以必須找到合適的靶點,才能發揮療效。目前,此療法主要應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而且只有經過基因檢測發生基因突變的患者使用才有效,效果也是因人而異、因靶而異。“是否能進行靶向藥物治療,應由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商討后決定。有條件的話,應由外科、內科、放療、生物治療、病理學、影像學等科室的醫生對患者共同進行多學科探討,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王長利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