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電信日,對于中國億萬網民而言,今年的電信日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實惠”的。在5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就提網速、降網費提出建議。15日上午,工信部公布了全國網絡提速降費總目標。當天下午,移動、聯通與電信三大運營商立馬行動,在電信日到來兩天前提出了 “降費提速”的新方案。然而,很多人卻不買賬,認為運營商的新方案“缺乏誠意”“雷聲大雨點小”。那么,這次“提速降費”究竟是動真格,還是響應“號召”的小動作?
在各種優惠方案中,三大運營商最統一的動作是提出手機用戶每月流量不清零,還推出流量轉贈、流量兌換等服務,并加大力度推行夜間流量包,即每晚11時至次日早7時上網優惠力度最大。此外,中國聯通將北京地區寬帶入戶的20兆固定寬帶資費從1780元/年降至1480元/年,50兆資費從2680元/年降至1780元/年,100兆資費從3280元/年降至1980元/年;中國電信提出方案:寬帶免費提速,流量資費降約四成;中國移動則表示,到2015年底,流量綜合資費同比將下降35%以上。
三大運營商的新方案確實帶來了好處,其中“流量不清零”被公認是“降費提速”比較實在的動作,盡管在指定套餐內才能累積流量。在資費方面,還有運營商稱1.5G的10元流量包是“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資費調整”。但有調查結果顯示,對于三大運營商的降價方案,近80%網友表示不滿,認為運營商“換湯不換藥”,“誰大半夜不睡覺拿手機上網,而且這個時間段大部分人都在家,有WiFi不用刷手機流量”。網民認為,這樣的新方案條款過于“雞肋”。
關于入戶寬帶的流量與資費,《環球人物》記者從工信部發展研究院所屬賽迪網技術部門了解到,網速質量是由上行速度(即上傳照片與發郵件的速度)與下行速度(即在線看電影與下載文件的速度)決定。運營商提高網速,通常指的是下行速度,非上行速度。舉個例子,如果你用的是20兆,包年1780元,他們給你升到50兆,費用不變還是1780元。他們會告訴你:看寬帶給你升級了,20兆升到50兆了。每兆的費用從89元降到了35.6元,多給力啊!可上行速度沒變,上傳文件速度在升級前后區別不大。
近年來,中國消費者對電信行業的“黑幕”一直怨聲不斷。比如智能手機用戶的網費問題,由于三大運營商壟斷電信市場,導致國內網絡資費居高不下。尤其考慮到人均收入水平,中國網絡收費明顯高于歐美國家。兩周前,《環球人物》記者趕赴俄羅斯采訪,對國內運營商的高收費也深有感觸:其間刷了下微信,當月的話費就多了幾百塊。
除了手機的網絡資費問題,入戶寬帶的網速也飽受詬病。不少人疑惑:明明花大價錢購買了2兆或者4兆的寬帶,實際上網速度卻非常慢,特別是在晚上八九點上網高峰期,在線看電影不流暢,甚至上網聊天發消息都不能及時送達。一般情況下,在線看電影需要2兆寬帶支持,聊天只需512KB即可。登錄中國電信、移動或聯通等運營商的網上營業廳,輸入你的寬帶賬號與密碼進行網速測試,便發現每秒幾KB的網速與運營商承諾的2兆、4兆寬帶相差甚遠,難怪不能暢快上網。這種問題被稱為“假寬帶”。
為什么網速會嚴重不達標?賽迪網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除了線路的物理損耗以及路由器造成的流量分流,最大的原因是運營商的不規范操作。比如,你所在的小區共有40兆帶寬,如果每個賬號是4兆帶寬,本來只能分配給10戶,運營商卻分給20戶,甚至更多。如果僅有10人,或少于10人上網,每人4兆帶寬是可以得到保證的。但一旦20人甚至更多人同時上網,帶寬明顯就不夠了,這就達不到真正的4兆帶寬了。
實際上,根本原因在于國家相關規定的空白。曾有業內人士分析:“由于缺少相關規定,運營商往往根據自身情況來確定如何分配用戶,為搶占更多市場超負荷吸納用戶,導致寬帶不足,用戶網速下降?!币鉀Q上網用戶不斷增加的情況,運營商只有不斷投入資金,完善網絡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總帶寬,才能保障用戶使用。但實際情況是,運營商為保障收益只顧發展用戶,不投資設備,從而欺騙了消費者。
除了三大運營商本身的問題外,還有不良商家與小區物業利益勾結產生的“黑寬帶”存在,給用戶帶來的困擾更為嚴重。家住北京朝陽區的李小姐向《環球人物》記者反映,自己花幾百萬買了新房子,但小區內只有一家小型寬帶運營商提供寬帶服務,網速極慢。“我們沒有其他選擇,完全由物業說了算,整個小區幾百戶人家只能裝這家的‘黑寬帶’?;ㄟ@么多錢搬了新家,別說弄個光纖入戶,挑一家滿意的運營商都不行?!北本┖5韰^的租客王先生最近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他告訴記者,自己所租房子的網絡非常不給力,經常無故斷網,他們好幾次找到物業,物業找人來修,當日網絡恢復,可過不了幾天又斷了。他們想換一家運營商,卻被物業告知,整個小區只有這一家。王先生訴苦說,物業和運營商好像串通好了一樣,別家的根本進不來,無奈之下只好搬了家。
《環球人物》記者在走訪小區時發現,寬帶業務被物業“壟斷”的情況并不少見。北京某小區網管員透露,物業對進入小區的其他寬帶運營商都要收取高額費用,每戶幾百塊錢,幾百戶人家的小區入場費通常高達幾十萬。其他寬帶運營商因高額入場費被拒之門外。
帶著調查中發現的問題,《環球人物》記者采訪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化中心主任楊春立。
《環球人物》:我國目前的寬帶網速和資費在國際上處于什么水平?對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楊春立:國際電信聯盟2014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對比了160多個國家的寬帶資費和速率,我國在資費方面排104位,在寬帶普及和速率方面排80位左右,從排名上看,跟發達國家差距比較大。尤其是網民人均國際出口帶寬、無限寬帶人口普及率等指標拉了后腿,導致綜合排名比較靠后。另外,截至2014年4月底,全球119個國家部署了357個LTE商用網絡。目前,全球4G網絡平均下載速度是10.4兆,瑞典是4G網絡發展最快的國家,平均下載速度已經超過22兆,韓國是16.4兆,日本是7兆多,而中國一季度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寬帶平均速率是4.25兆。
網速慢、網費高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前段時間,我們做調研,互聯網企業普遍反映,負擔和成本最大的一塊就是寬帶。我國正大力推進“互聯網+”計劃,向智能制造方向轉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互聯網實際上已經成為實現這些戰略的重要基礎設施。沒有發達高效的互聯網,各行各業都難以快速轉型,發展成本也會很高,很多工作無法推進,必然會給中國經濟拖后腿。
《環球人物》:過去1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排世界第一位,為什么網絡速度和資費方面如此靠后?
楊春立: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雖然運營商從一家拆分成三家,但壟斷局面一直沒有被打破,電信市場不夠開放,民營資本不允許進入,導致市場競爭不夠充分,運營商的發展動力不足。第二,我國地域廣闊,有很多農村、偏遠地區,這些地方搞電信設施建設的投入比較高,回報較低。由于我國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設立電信普遍服務基金,導致運營商在農村偏遠地區進行寬帶建設的支持不足。統計數據顯示,在城市建設一個基站,7年左右就可收回成本,但在一些偏遠地區,可能100年都收不回來。這種情況下,運營商就會缺乏建設積極性。
《環球人物》:日前三大運營商紛紛出臺了“提速降費”方案,但公眾普遍認為缺乏誠意。對此您有何建議?
楊春立:也不能說沒有誠意。從運營商的角度說,他們有自己的戰略布局和考慮。我國在電信日前發布了“互聯網+”行動白皮書,其中提到將在重點領域加大投資,每年持續投入不少于800億元,包括用于寬帶網絡、移動網絡智能化改造,以及降低流量資費等建設,這些都是有效的措施。
我認為,問題的關鍵還是得打破壟斷。首先要在電信市場擴大開放,提高競爭,把民營資本引進來,既可以解決三大運營商的投資資金問題,又能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服務,從而使資費價格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這需要多方合作,形成合力。
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提出,降低資費、提高速率不僅需要主管部門、工信部以及運營商之間協作努力,其他部門也需要為電信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環球人物》:“假寬帶”、“黑寬帶”也是老百姓意見比較大的問題。
楊春立: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正規寬帶價格比較高,“黑寬帶”跟正規運營商相比價格較低,可吸引普通用戶;二是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缺乏第三方監管,老百姓不知道是“假寬帶”“黑寬帶”而上當受騙。由于缺乏電信業立法,現在我國幾乎沒有寬帶接入服務和資費的監管,大家現在用的手機,誰也不知道它的速率是多少,還有家里接入的寬帶網速,實際多少我們也不太清楚,運營商說達到了50兆,但我們用的時候可能發現只有幾十KB,也沒有辦法,因為沒有監管,沒有證據。事實上,目前存在的行業惡意競爭,“黑寬帶”“假寬帶”橫行也是因為法律缺失造成的。
《環球人物》:從技術角度看,網絡提速的空間有多大?
楊春立:技術現在不是難題,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不大,甚至在LTE、5G方面還有優勢。對于推進提速,工信部2015年發布的寬帶行動計劃提出了幾條措施:一是要在全國建立一批全光纖網絡城市;二是大力推進4G網絡的建設和覆蓋范圍;三是在5G研發方面加大力度。
《環球人物》:引進民營資本是否有時間表?
楊春立:工信部正在加快引進民營資本,現在已經有40多家民營企業進入電信領域展開業務,并在16個城市開展試點工作。從目前看,民營資本的積極性非常高,在模式創新方面也已經有了一些效果。我們計劃到2017年引進100家民營企業,從政策設計上讓它們和國企平等競爭。當然,目前三大運營商無論是技術還是競爭能力都比民營資本更強一些,但我們希望能制造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