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印度最受關注的環保人士,將荒蕪的沙洲變成動物們的樂園
“小時候的玩伴有5個現在當了工程師,只有我還是個平凡的農夫。”賈德夫?派恩一邊說著,一邊拿木棍在龜裂的土地上摳出個小洞,然后插入幼嫩的竹苗。正如他所言,他和馬久利島上的其他農夫一樣:住著最普通的茅草屋,拿著最便宜的手機,常年在陽光下勞作,滿手的老繭。唯一有所不同的,是每天清晨他們前進的方向:其他人都是帶著農產品走向鎮上的集市,而派恩則是背著滿滿一袋種子,走向反方向的森林——這是他花了36年時間,僅憑一己之力創造的杰作。不久前,他還因為這片森林獲得了印度公民的最高榮譽之一“卓越貢獻獎”。領獎時派恩說:“這片森林有550公頃,那些樹是我一棵一棵種下的。”
派恩居住的馬久利島,位于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中島嶼之一。但在最近100年間,因過度開發導致水土流失,這座島的面積減少了一半。更糟糕的是,島上的植物被砍伐,動物被獵殺,原本生機盎然的河中島變成了寸草不生的沙洲。兒時的派恩,和島上15萬居民一樣,每天嬉戲、玩樂,從未在意過腳下逐漸萎縮的土地。
1979年,16歲的派恩加入了當地林業部門的植樹項目。那是他第一次了解到,樹木的根可以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那年夏天,布拉馬普特拉河泛濫,許多蛇被沖到島上。洪水退去后,由于沒有植被遮蔭,地表溫度過高,大部分蛇還沒來得及返回河中就被曬死了。“我坐在那,雙手撫摸它們的尸體,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場大屠殺。”派恩說,“我抬頭看,這是沒有鳥的天空;低下頭,這是沒有樹的土地。島上自然環境已經被逼到了絕境。”
派恩給當地政府寫信,希望他們可以在島上種植樹木拯救生態,但所有人都說“不可能”;他向專家、老者請教,仍舊是所有人都說“不可能”。當初和他一起參加林業部門植樹項目的伙伴相繼離開,最后只剩下他一個人。他決定自己行動。經過5年不懈的嘗試,派恩發現竹子在島上容易存活,于是,他先在自家附近的一片泥地里播種,等長出了幼苗再移植到沙洲上。“沒有人幫助我,也沒有人相信我。”
最初幾年,派恩每天早上3點半就起床了,先給家里的牛擠奶、清理,然后去七八公里外的集市賣牛奶、采購種子。當許多農夫才剛從家里出門時,他已經從集市回來,背著嫩苗和工具,往荒涼的沙洲走去。一株、十株、百株……派恩的竹子逐漸在馬久利島上扎根生長,荒蕪灰白的沙洲第一次出現了鮮明的綠色。
挖坑、插秧、澆水,這是派恩每種一根竹子都要經歷的步驟。從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里,他將這個動作重復了近37萬次,最終種出了300多公頃竹林。隨著竹林的擴大,澆水灌溉成了最大的問題。為了節約時間,派恩發明了一種澆水工具:他在每一株嫩苗上搭一個竹架,再在竹架上放置一個有小洞的陶鍋,這樣陶鍋里的水就能緩慢地滴入泥土中,至少能“自動”澆水一周,省去了許多時間。同時,派恩還往竹林中“引進”了蚯蚓和螞蟻。“這些小東西能幫我軟化土地,讓土壤更適合種植。而且它們還創造一個生態圈,讓這里成為一個可以自我運作的生態體系。”大自然就像一本教科書,讓派恩漸漸成為一名“野生”的生態學家。
與克服土地的貧瘠相比,更難克服的是他人的不理解。派恩在島上創造的綠洲,漸漸吸引了許多野生動物。鳥兒們在這里筑巢,野鹿、兔子到這里覓食,甚至老虎和大象也開始拜訪這里。“這群大象大概有115只,每年都會來這里覓食3個多月。剛開始的時候它們經常會到附近的村莊里去找吃的,這讓村民們覺得很惱火。”幾乎所有村民都認為這是派恩的錯,正是他的綠洲招來了這些不速之客,甚至有人揚言要砍了這片竹林。
對這種非議,派恩自然不會妥協,“人類搶占了動物的食物和土地,所以它們只能到村莊找吃的。”隨后,他開始在竹林里種更多種類的植物,尤其是大象喜愛的香蕉。很快,能在林子里找到充足食物的動物們,再也沒有進入村莊,還有許多因此定居下來,森林里的物種數量每年都在增加。漸漸地,村民們在派恩的影響下也接納了島上的這些新居民。畢竟,和大象做鄰居,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2008年,馬久利島上的林業部門在跟蹤一群大象時,無意中發現了這片森林,他們被這個荒野中的奇跡所震撼,并以派恩的小名“莫萊”作為這片新森林的名字。2009年,一位攝影師闖入這里,他在得知了派恩的故事后,寫了一篇報道,講述了這個30年如一日的故事。從此,派恩成了馬久利島上的“明星人物”,印度尼赫魯大學還授予他“森林之子”的稱號,他成為了全印度最受關注的環保人士。
太多的曝光,也給派恩帶來了新的煩惱,“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片森林,也包括捕獵者。”2012年的一個晚上,派恩在睡夢中聽到一聲槍聲,他馬上起床往森林中趕。在森林中心地區,派恩發現了犀牛的尸體,它的角已經被拔下,鮮血染紅了土地。此后,派恩很難睡個安穩覺,總要時不時進到森林里巡視一下。“我的夢想是讓這里被綠色覆蓋,成為動物們的樂園。如果有誰想搞破壞,得先過了我這一關!”
同時,派恩感到了一種更大的孤獨和無助。媒體報道他,是因為他的故事吸引觀眾;政府表彰他,卻并不想采納他的建議。“很多科學家說馬久利島可能在15年到20年后就會消失。我建議林業部門種植椰子樹,巨大的樹木不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還能帶來經濟效益。”但他這番肺腑之言,很少有人認真聽。“在看似熱鬧的圍觀和贊美背后,是漠不關心和無動于衷的態度,這讓我覺得很悲哀。”他略帶憤怒地說,“人類太自大了,不知節制地消耗資源,似乎萬物在他們面前都是渺小的。”
的確,面對自然萬物,派恩一直是謙卑的。他造了550多公頃的森林,卻沒有任何為己所用的意思,他仍舊是30多年前那個靠賣牛奶養活一家老小的農夫。他說:“我只是個普通人,目睹了我生活的島上發生的悲慘事,便盡我所能去修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