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時代》周刊3月9日封面文章
管還是不管
多年前,本·拉登曾打算建立新的伊斯蘭教王國,但以失敗告終。現在,IS頭目接過拉登衣缽,籠絡恐怖分子。據統計,IS成員及追隨者一度達20萬。
面對IS的擴張之勢,美國究竟應不應派遣地面部隊?爭論始終不休。支持者認為,美國政府已作出“削弱并徹底毀滅IS”的承諾,若不繼之以實際行動,公信力何在?況且,IS每月有1000名新人加入,就算目前空中打擊已消滅了6000名IS成員,力度仍舊不足。因此,美國應加大地面打擊的力度,對IS高層進行定點清除。反對者則認為,出于國家利益,美國需要維持伊拉克現政權,但無需派駐地面部隊,原因有三:一、IS的目標并非與西方國家為敵,只是想恢復伊斯蘭教的輝煌;二、美國的空中打擊及當地反IS的力量已限制了其在伊拉克的擴張;三、派遣軍隊會被IS歪曲為“美國在對伊斯蘭教發動戰爭”,反而激發新人加入。

德國《明鏡周刊》2月28日封面文章
隱形政府——硅谷
硅谷公司正在改變世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以私家車搭乘服務商優步公司為例,它提供高端私家車預約服務,技術便捷,且較之普通出租車費用更低,服務更優。這一優勢促使優步迅猛發展,短短5年就從舊金山拓展至50個國家的260個城市,人們也逐漸適應了用優步來打車。像優步一樣的硅谷公司還有很多,如蘋果、谷歌、Facebook等,它們如同“隱形政府”,決定著人們的消費內容與生活方式,并使之在不知不覺中欣然接受。

俄羅斯《側面》3月2日封面文章
烏克蘭危機,沒有勝者
一年前,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獨立廣場爆發沖突,成千上萬的游行者聚集,甚至很多人帶著粗棍子,封鎖政府行政區,而這一事件的升級致使烏前總統亞努科維奇離開。在西方看來,獨立廣場是自由的廣場,人民在那里反抗“暴君”;在俄羅斯看來,獨立廣場卻是傷害自尊的地方,“法西斯分子”在那里推翻了民選總統。或許對烏克蘭和全世界來說,亞努科維奇的離開象征著獨立廣場革命者的勝利,不過,這并不是最后的結局,而是國內戰爭的開始。

日本《AERA》3月9日封面文章
上有風險,下有對策
日前,東京大學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日本人正面臨50項社會風險,包括地震、網絡攻擊、海嘯、老齡化、能源缺乏、失業、火災、癌癥、通貨膨脹、食品安全和恐怖襲擊等。如何應對這些潛在風險?一、對政府而言,需提前儲備各種資源,建立預警機制,加強災害防治措施;二、對個人及家庭而言,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應加強安全意識,另外,日本的社會保險制度相對完善且覆蓋面廣,可以考慮購買國民保險及相應的民間保險項目,以防不測。